百一詩 其六
少壯面目澤,
長大色丑粗。
丑粗人所惡,
拔白自洗蘇。
平生發完全,
變化似浮屠。
醉酒巾幘落,
禿頂赤如壺。
少壯面目澤,
長大色丑粗。
丑粗人所惡,
拔白自洗蘇。
平生發完全,
變化似浮屠。
醉酒巾幘落,
禿頂赤如壺。
年少力壯時面容潤澤,年紀大后面容變得丑陋粗糲。丑陋粗糲是人們厭惡的,于是拔掉白發自己清洗保養。平生頭發原本濃密完整,如今變化如同僧人般禿頂。醉酒后頭巾掉落,禿頂紅得像個壺。
澤:潤澤,光滑。
色丑粗:面容丑陋粗糲。
拔白:拔掉白發。
洗蘇:清洗保養;蘇,此處指保養、調理。
浮屠:原指佛塔,此處代指僧人(因僧人剃發),形容頭發脫落如僧人禿頂。
巾幘(zé):頭巾,古代男子包裹頭發的織物。
赤如壺:紅亮如壺;赤,紅色;壺,指陶壺等容器。
《百一詩》為三國魏應璩所作,多以通俗語言諷刺世情或感慨人生。此詩應作于作者中年后,通過觀察自身或他人從少壯到年長的外貌變化,尤其是頭發脫落的細節,表達對衰老不可抗拒的感慨。
全詩圍繞容顏衰老主題,以日常細節刻畫歲月痕跡:從少壯潤澤到年長粗糲,從拔白保養到禿頂顯露,層層推進。語言質樸如話,于平凡中見人生況味,體現了應璩詩歌‘通俗而含深意’的特點。
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杜宇聲聲不忍聞。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
無錫平,天下寧。
八十滄浪一老翁,蘆花江上水連空。世間多少乘除事,良夜月明收釣筒。
相思裊裊托微波,縹渺青峰入夢多。手把秋荷問秋水,夜涼風露定如何。
當日嶺頭相見處。玉骨冰肌元淡佇。近來因甚要濃妝,不管滿城桃杏妒。酒暈臉霞春暗度。認是東皇偏管顧。生羅衣褪為誰羞,香冷熏爐都不覷。
花緣媚世頻經眼,水擬催年亦照顏。安得青皋三十畝,自扶泥鍤倚青山。
短棹孤飛誇寥廓,洪濤高臥看星辰。
落紅填徑東風惡,貪飛燕雛歸晚。聽雨樓低,留春地窄,誰念閑情消減。天涯漫覽。正鷗渚波寬,柳汀云黯。賴有遙峰,數尖遮斷送愁眼。年年春草又綠,看花人自老,遺恨天遠。雁柱凝塵,鮫綃暗墨,青鬢吳霜輕點。風流漸懶。但詩惱東陽,病添中散。院落無人,繡簾和絮卷。
妖白猩紅異澹濃,沉香亭北倚東風。爭妍欲賈三郎寵,韓虢梳妝各自工。
山人愛舟屋亦舟,山中便作滄海游。何須風帆冒險遠,東西南北窮遐陬。向來此是荊棘地,今日遂作江湖秋。門前嵐霧靄蒼翠,渾疑江上煙波浮。云旋日動屋移影,舟行岸轉曲江頭。主人自是濟川手,坐令涉險如安流。復有佳客天下士,作記寫出清絕幽。王先生詩繼二雅,五字萬里爭追求。徐公翰墨妙當世,夜深光彩射斗牛。世間尤物自足貴,安用航海珠玉謀。誰當共此樂朝夕,窗外忘機兩白鷗。
秋水涓涓。人正遠、魚雁待拂吟箋。也知游意,多在第二橋邊。花底鴛鴦深處影,柳陰淡隔里湖船。路綿綿。夢吹舊笛,如此山川。平生幾謝屐,任放歌自得,直上風煙。峭壁誰家,長嘯竟落松前。十年孤劍萬里,又何似、畦分抱甕泉。山中酒,且醉餐石髓,白眼青天。
崇桃灼灼昡清晝,細柳依依迷遠村。似聽淵明賦歸去,柴桑幽鳥語黃昏。
鸚鵡能言爭似鳳。
梧竹蕭蕭翠鳳然,爐香淪寂入初禪。從今乞與新涼睡,秋雨虛堂五百年。
馩香吸髓倚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