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橋
舠沿郴水北,五虹跨長江。
豈無瀧灘迅,險石如宜章。
行行出江口,迤東岐桂陽。
吾直縱一葦,順流赴衡湘。
水濱勿驚鷗,與爾機相忘。
舠沿郴水北,五虹跨長江。
豈無瀧灘迅,險石如宜章。
行行出江口,迤東岐桂陽。
吾直縱一葦,順流赴衡湘。
水濱勿驚鷗,與爾機相忘。
小船沿著郴水向北行駛,五座虹橋般的橋梁橫跨江面。難道沒有急流險灘?那險石林立的景象如同宜章的灘涂。一路行至江口,向東延伸便分岔通往桂陽。我只需駕著一葉扁舟,順流直下趕赴衡湘。水邊的鷗鳥不要驚慌,我與你早已沒了機心猜忌。
舠(dāo):小船。
五虹:指五座橋,因橋拱如彩虹得名。
瀧(lóng)灘:水流湍急的險灘。
迤(yǐ)東:向東延伸。
岐:通「歧」,分岔。
縱一葦:乘一葉扁舟,化用蘇軾《赤壁賦》「縱一葦之所如」。
機相忘:機心(世俗算計)完全消散,彼此無猜忌。
此詩或創作于作者沿郴水北行途中。郴州(今湖南郴州)為湘南重鎮,郴水北入湘江,歷史上是南北交通要道。詩中記錄了行船過灘、分岔赴桂陽、順流往衡湘的具體路線,反映了古代水路行旅的真實場景。
全詩以行舟為線索,描繪郴水沿岸的地理風貌與行旅體驗,既寫險灘之奇,又抒忘機之趣,展現了自然之美與超脫心境的融合,語言簡練而意境悠遠。
江頭樹,花落隨流去。水流日夜東,落花安能歸故叢。
北山虎而翼,南溟鯨而爪。生世不諧錦,衣帥作太保。太保入朝門,緹騎若云屯。進見中貴人,人人若弟昆。太保從東來,一步一風雷。行者闌入室,居者頷其頦。太保賜顏色,黃金立四壁。一言忤太保,中堂生荊棘。緹騎走八方,方方俱太保。太保百億身,所至倏如掃。雞鳴甲舍開,爭先眾公卿。御史給事中,不惜稱門生。歡飲丞相邸,刻臂為父子。生非真骨肉,子貴父不喜。但呼太保名,能止小兒啼。鬼伯一何戇,荷索便相催。縣官為震動,急敕治喪事。少府供金錢,東園給秘器。后帥朱都督,特遣護其家。起冢像陰山,赑屃插云霞。吊客雖以繁,不及賀者多。可憐堂中哭,不勝巷中歌。今皇帝時御,史白發陰私。稱詔籍家財,金寶盡流離。妻子逐歸故郡,兄弟作長流。家人大小鼠竄,不竄作俘囚。賜冢踏為田,松柏摧為薪。已無牛羊地可上,何云近前太保嗔。金雞鼓兩翼,萬戶初帖席。土馬行不得,萬人各加額。有權勿遽歡,無權勿終酸。無權保廬井,有權不保七尺棺。我歌太保歌,貴者蹙其顰。已令前人后人笑,莫令后人笑后人。
我愛清秋水,相看更濯沿。中流坐天鏡,兩岸見人煙。泛泛日將暮,遲遲舟不前。高歌莫三疊,沙上有鷗眠。
身近長安日,官無州縣勞。黃麻襲姚姒,赤舄等伊咎。量與南溟闊,名如北斗高。十年蟠綠野,軒冕一秋毫。
兩獻蓬萊賦,嗟君數尚奇。翩然從吏隱,真不忝人師。梁棟他時用,琴書此日宜。更憐桑梓近,可慰白云思。
白蓮種出凈無塵,千古風流社里人。禪律定知誰束縛,過溪沽酒見天真。
雞鳴關吏起,伐鼓早通晨。嚴車臨迥陌,延瞰歷城闉。蔓草緣高隅,修楊夾廣津。迅風首旦發,平路塞飛塵。擾擾游宦子,營營市井人。懷金近從利,撫劍遠辭親。爭先萬里途,各事百年身。開芳及稚節,含彩吝驚春。尊賢永照灼,孤賤長隱淪。容華坐銷歇,端為誰苦辛。
新筑堤成號杜塘,結茅深穩佔湖光。
少予猶二歲,髯白已三年。未是桑榆日,方開草昧天。加餐休服食,好學即神仙。六十多吾友,參差杖國前。
晚出東華赴上方,滿衣月色動微涼。鐘聲漸識齋壇近,松影遙連輦路長。澗底玉泉鳴石磬,云邊紅燭亂星光。歡迎天上來龍馭,一夜祗園散好香。
華陽初慕道,羽服依巖際。辟谷咽晨霞,朝元結真氣。朗吟扶桑頌,伏謁三茅氏。卻駕云中龍,來游人間世。談玄蕊珠闕,稽首張樂地。調笑芙蓉笙,聲飄鳳凰吹。仆愧金門彥,時聞玉簫偈。方忻蘭苑晤,忽念荷衣逝。欲和瑤臺章,幡然紫煙閉。石室縈翠芝,丹丘藹松桂。望望勞予心,猶懷碧山契。
高樓晝捲珍珠箔,情漠漠,佳人睡起羅衫薄。一雙語燕挾春嬌,傍人飛過香泥落。
按劍人人駭夜光,蜀雞合道勝鸞凰。飛蛾可是無分別,直道油燈是太陽。
今夜看山色,翻從一水中。溪嵐乘月吐,巖翠合云空。波凈明葭菼,沙寒落雁鴻。臨杯挹仙檜,星影亂芳叢。
野鳥偷供水,飛花貼定僧。此間惟我未忘情。指道三山肯學佛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