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詞三首 其一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
謳歌同戴啟,遏密共思堯。
雨露施恩廣,梯航會葬遙。
號弓那獨切,曾感昔年招。
不改延洪祚,因成揖讓朝。
謳歌同戴啟,遏密共思堯。
雨露施恩廣,梯航會葬遙。
號弓那獨切,曾感昔年招。
延續的宏大國運未曾改變,順宗以禪讓完成帝位傳承。百姓歌頌如擁戴夏啟,天下靜穆共思圣德如堯。皇恩似雨露廣施人間,遠方使者越山渡海來會葬。群臣哭號何止因弓失,更感懷當年先帝征召之恩。
延洪祚:延續宏大的國運。祚,福運、國統。
揖讓朝:指帝王禪讓帝位。順宗在位僅八月即禪位憲宗,故云。
謳歌:歌頌,此處指百姓對新君的擁戴。戴啟:像擁戴夏啟一樣尊奉新帝。
遏密:帝王去世后停止音樂,《尚書》載‘四海遏密八音’。思堯:以堯代指順宗,贊其圣德。
梯航:登山的梯與航海的船,代指遠方來會葬的使者。
號弓:用《史記》典故,黃帝升天時群臣抱弓而泣,后喻帝王去世。
招:征召,指順宗昔日對臣子的任用之恩。
此詩為順宗李誦去世后所作挽歌。順宗在位僅八月(805年),因中風失音被迫禪位憲宗,次年崩。挽歌需頌其德政、哀其早逝,故詩中重點突出其延續國統、禪讓美德及廣施恩澤的功績,反映中唐臣子對帝王的追思。
全詩緊扣挽歌主題,前半頌順宗延續國祚、禪讓圣德及德化天下,后半寫天下會葬之哀與臣子追憶,既符合帝王挽歌‘美盛德、述哀情’的傳統,又以典實與細節增強感染力,是中唐挽詩的典型之作。
傅子覽青亦自奇
甲溪筑室水之湄
性情果毅難容世
風度孤高弗入時
眼似金剛常怒目
心如菩薩不低眉
珊珊傲骨誰能近
悅服延陵蕓閣師
臘雪春霖報歲豐。等閑歡意少人同。湘簾燕子雙雙剪,別院桃花陣陣風。
浮鑿落,唱玲瓏。臨歧不惜醉顏紅。摶沙聚散尋常事,只當相逢是夢中。
君家兄弟各委蛇,壽母茲晨獻壽卮。
樂并塤篪承綵服,恩隆金紫照瑤池。
堂前稚子將雛戲,階下繁花簇杖移。
定愛園林多種竹,年來頻看長孫枝。
衲僧相見,或彼或此。
水出龍宮,云生岳塢。
壁立千仞放行,合水和泥把住。
仁義道中是第幾句,舉。
一年春好是清明,萬事都歸笑矣行。卵色天容供遠興,縠紋波面愜閒情。門生陪從無參佐,野服徜徉束佩纓。午困乞漿先饋少,已無形夢不須驚。
一春連雨少晴明,曳杖郊坰偶意行。嫵媚花枝空濺淚,風流柳色但牽情。長饑頻覺帶移眼,大笑何寧冠絕纓。北極朝廷今咫尺,穰穰寇盜莫相驚。
曾排公子難
會是美人恩
偏馀歌舞意
瀟灑叩柴門
河山繡錯古東寧,霸業興亡幾度經?
終歲有花天氣暖,四邊無地海潮青。
居人粵語兼閩語,分野牛星又女星。
欲上紅毛城上望,蠻煙蜑雨晝冥冥。
暫過桐江問釣磯,
那知煙水有蓑衣。
先生原不垂綸隱,
休把羊裘論是非。
日逐塵沙負薜蘿,丁香時節奈花何。城南十丈游絲路,偏是暮春紈綺多。
煙視花光盡淺紅,今年春暖更多風。生涯買醉長安酒,十里春花總夢中。
朝攜薄醉上旗亭,赴眼西山兀兀青。惆悵寥天馀一鶴,九霄風重自梳翎。
榆陰冉冉釀春晴,欄罅繁花不識名。獨有白桃偏側艷,緣階亭午壓蜂聲。
小葉稠枝楚楚狂,嗾人春色是驕陽。舊宮莫唱貞元曲,士女傾城看賈郎。
南人行樂北人悲,絕句新翻夢得詩。不道王孫腰寶玦,曼聲猶學叫天兒。
嚼蠟深知入世觀,殘更回夢恨如山。旁人不解憂時淚,卻問嬉春一段閒。
仰服籯金訓,傳家在一經。
況當聲教遠,夜柝靜戎亭。
分得蘭亭勝,今才二十年。
飛觴流石罅,曲水出天然。
古意欠修竹,清香足舊蓮。
嶙峋裂奇怪,兩獸臥山邊。
馀寒接夕雨聲頻,卻喜星回霽色新。不向盤鈴看傀儡,且將詩句賽童侲。律窮尚戀半宵臘,歷換先開十日春。得歲不須憐失歲,白頭曾作少年人。
畫角寒嘶玉漏沉,煖生殘臘且開襟。階梅已放爭舒素,櫪馬無諠憶盍簪。短燭頻燒驚轉斗,深杯共把到橫參。今年筆札今宵祭,為祝明年莫苦吟。
新灘之險天下無,瞿唐以東稱畏途。波濤壁立走雷電,下瞰疑是蛟龍都。
驟窺澒洞破心膽,坐觀笭箵成歡娛。漁人取魚逐灘響,不勞烏鬼家家養。
年年巴蜀雪消時,千百為群魚大上。噴珠跋扈氣成龍,觸石驚跳力如象。
騰身爭欲挾云飛,紅鬐翠鬣翻銀浪。死生禍福只須臾,早見修鱗出罾網。
已困泥沙尾尚搖,半銜葦索頭還搶。寧論?鯉與鰷鲿,百錢賤買充糇糧。
不分流膏兼飼犬,可憐登俎共牴羊。我行見此欲掩鼻,鮑魚之肆古所傷。
落日回舟召親友,吾儕幸脫鯨鯢口。計日應嘗丙穴魚,為君滿酌郫筒酒。
昂昂千里失名駒,
嗜學應嗟此日無。
我亦驚心泡影幻,
廿年清淚灑童烏。
書云節物動冠裳,
愧我從軍樂事妨。
聽得鄰家響絲竹,
壯懷無處不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