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十六首 其十三
凈妙妙時解活計,
露堂堂處有家風。
須知脫體卓然道,
廓落圓通是個宗。
凈妙妙時解活計,
露堂堂處有家風。
須知脫體卓然道,
廓落圓通是個宗。
在清凈微妙的境界中領悟修行的真諦,于光明坦蕩之處彰顯宗門的獨特風范。要明白超越形骸而獨立的大道,空闊圓融才是禪修的根本宗旨。
凈妙妙:清凈微妙的禪修境界。
活計:原指生計,此處借指禪修的真諦與實踐方法。
露堂堂:形容光明坦蕩、無有遮蔽的狀態。
家風:禪宗各宗門獨特的傳承風格與教示特點。
脫體:超越形骸束縛,指破除對肉身與外相的執著。
卓然:獨立不群,形容大道超越凡俗的特性。
廓落:空闊、無拘無束的狀態。
圓通:圓融通達,指破除偏執、圓滿周遍的智慧。
宗:宗旨、根本,此處指禪修的核心要義。
此詩為禪宗偈頌,常見于唐宋時期禪僧的開示或語錄中。偈頌是禪宗傳播教理的重要載體,多用于宗門內部的修行指導或法脈傳承。創作背景當與禪門日常修行、師徒勘驗相關,旨在以簡練語言點化學人,直指禪修核心。
全詩圍繞禪修的根本宗旨展開,強調超越形骸束縛、回歸圓融空闊的本真境界。語言凝練而富有禪機,是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思想的典型體現,對理解禪宗修行要義具有參考價值。
碧巘崎嶇長綠條,野人憑望晚蕭蕭。拂崖停日倍秋露,積石臨江生洞簫。鳳翅影連青嶂色,龍鱗吟動紫林飆。山南帝子今何在,砂起霧來寒欲搖。
羅襪香塵太液池,凌波化作玉蓮枝。始知秦虢承恩日,不似皇英望狩時。翠袖相攜誇窈窕,銀屏雙倚斗腰肢。明年獻頌甘泉里,朱草嘉禾未足期。
太息時才老,殷憂戰地深。毋談舊開府,吾聽忽沾襟。賣劍中年事,傷弓此日心。唯應解嚴后,歸釣五湖陰。
萬木蕭蕭河漢秋,吳閶斜日獨登樓。眼中未黍茅茨怨,海上風塵笳鼓愁。一命未忘青瑣闥,幾時還問白蘋洲。燕然銅柱男兒事,謾倚青萍看斗牛。
為看雕塑去,忽睹盛裝梅。驛使無須寄,京城已自開。不偕高士隱,卻召美人來。艷艷華光里,誰為掞錦才。
有客尋幽盟,排扉日相訪。身披翠羽衣,手植青藜杖。揮麈恣高談,掃門謝塵鞅?,槴\啟新聲,金玉戛清響。拈風入吟壇,弄月過書幌。逸思定三竿,孤騫挺千丈。淩云看少豪,傲霜誇老壯。筍列拜天書,金莖吸云釀。募醉忽拚袂,晚來復相向。賓至主不迎,主坐賓不讓。愿作無言交,永言伴清況。
老大疏慵百不堪,倦游猶未脫征衫。君王若許投簪去,擬與頭陀共此巖。
訪舊論交憶斷金,閉門宣想日高吟。應思后牧長回首,更學陰何苦用心。顧我自知經世淺,如君何苦愛人深。相逢休說東山話,已覺昨非猶至今。
楓橋仍對寒山寺,風物無殊世已移。橋影不隨流水去,長懷張斷泊舟時。
朝出上東門,迢遞望三川。修涂未能半,險阻屢遷延。征馬立踟躇,徒旅念歸旋。捷徑不肯入,安用直如弦。??罹苦辛,失路誰當憐。
野雀下庭柯,裴徊弄清影。豈無上林枝,愛此山月冷。
耐暑支離倚瘦筇,百金未博一襟風。了知詩有蠲痾力,絕勝江濤捲碧空。
曾過高郵地,寒煙照古祠。露筋容不改,立節志難移。面貌冰霜凜,心腸鐵石宜。香花常供奉,草莽有靈奇。月色貞魂伴,雷聲傲骨支。門前遺跡在,爭頌女兒碑。
習隱城西見草堂,坦翁徵壽與川長。鹿門耆德容何忝,璧水賓筵重有光。松菊雅誰論壯節,朝衫老我愧行藏。懸車可待仍兼倚,把酒風鳶看并翔。
梳頭出門秋滿溪,蓼花無數明太堤。堤邊桔槔獨婦女,海上羽箭多男兒。中原已失尚方劍,南國全看飛將旗。青草沙頭有消息,天未悔禍人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