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日曉聞鶯有感
秋曉秋鶯鳴綠樹,
我自徘徊不能去。
年年鳴值晚春時,
曉窗共聽人何處。
鶯鶯少駐聽我吟,
我吟未成淚雙注。
來年啼上繭頭山,
為說老人題此句。
秋曉秋鶯鳴綠樹,
我自徘徊不能去。
年年鳴值晚春時,
曉窗共聽人何處。
鶯鶯少駐聽我吟,
我吟未成淚雙注。
來年啼上繭頭山,
為說老人題此句。
秋日的清晨,秋鶯在綠樹上啼鳴,我獨自徘徊,舍不得離去。往年它總是在晚春時節鳴叫,如今在這清晨的窗邊,曾經一起聽鶯的人在哪里呢?黃鶯啊,請稍作停留聽我吟誦,我還未吟完,淚水已奪眶而出。希望來年你飛到繭頭山上啼鳴,替我告訴那里的人,這是一位老人寫下的詩句。
秋曉:秋日的清晨。
值:恰逢,正值。
少駐:稍作停留。
雙注:淚水不斷流下。
繭頭山:具體所指不詳,或為詩人所熟知的山名。
老人:詩人自指,含暮年之感。
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晚年秋日清晨偶聞鶯鳴,觸景生情,追憶曾與某人共聽鶯啼的舊時光,因感物是人非而作此詩。
全詩以秋晨聽鶯為引,由鶯鳴觸發對舊人的思念,通過今昔對比凸顯悵惘,語言平實而情感深摯,是一首借物抒情、感懷往昔的佳作。
疏鐘出古殿,月上青林靜。鶴去海云深,龍歸泉石冷。秋高萬籟寂,此意竟誰領。定起下巖扉,裴回碧蘿影。
雪后空庭寂寞堂,奩臺曾試女兒妝。紅塵檢點應無憾,了斷生生生死場。
曉駕軺車出鳳城,柳花風煖繡衣輕。入閩料得無多路,不向征徒問去程。
韶光堪一笑,彈指忽成翁。老退閒都有,幽居感不同。格因孤拔瘦,韻到自然工。詩外無多慮,任翻青白瞳。人生花甲子,只是半光陰。山不費錢買,詩能隨處尋。清風常把臂,大事偶關心。稍待廿年后,煙霞分一襟。
起蟄蛟龍運厄陽,冤禽沉石海南香。可憐碧血殷花埭,記取他年牧馬場。
喚起赤龍耕玉池,鵲巢抱出鳳凰兒。且看火里蓮花發,十二樓前雪自飛。
法駕天臨五學初,曾聞重席絕諸儒。雍容久載從臣橐,晼晚猶分刺史符。不使高材陪鼎鼐,卻收清節傲江湖。賤生無地從巾屨,獨對遺篇想步趨。召節西來屬老成,乞身終欲返巖扃。新書未奏三千牘,舊說曾翻十二經。漢室首推施氏易,衛人端識孔悝銘。儒宗學府今誰輩,空使諸生記典刑。
積雨連朝喜晚晴,天開睥睨望邊明。水添沅澧新濤急,山洗黔巫宿瘴清。奉使每期三尺正,觀風快睹萬方平。霜臺永日多詩思,新筍兒孫次第生。
高門耀金碧,不如守蓬廬。華轂錯丹朱,不如乘蹇驢。文繡衣太牢,云門享爰居。溢恩伏殺機,隆禮與禍俱。禽獸憚為犧,人知乃不如。
俎上翁,受勒逼。俎上肉,烹何益。任烹若翁烹乃止,不然父子同日死。誰云帝欲烹而翁,胡寬還見營新豐。
東方正氣毓元身,夙稟春陽澤物心。應昴酂侯依漢日,騎箕傅說作商霖。地隆鼎鉉關三極,風動笙鏞葉八音。稽首君親同介壽,鄖山鄞水等高深。淳祐更弦第二春,順開黃道對昌辰。貔貅不動紅塵騎,鴻雁于歸青野人。千載龍云符氣運,一堂魚水會精神。地寒燕谷須鈞播,揮手東風造化仁。
淮陰聊覽勝,長劍倚寒汀。漂母祠何在,王孫草自青。假齊空有恨,滅楚可誰銘。一種蕭條色,秋風泗上亭。
清晨造田父,設饌當前廬。呼兒出揖客,汛地先掃除。歡客啜糝羹,年荒無旨蔬。物薄禮乃豐,情親心已舒。感此坐復起,一飽不顧馀。誰云賤可鄙,秖覺貴自疏。不見閭里間,坐食常晏如。如何肉食者,闊絕嚴追胥。
三陽才出地沖融,南北東西暖氣同。化化豈將求宇外,生生原在此腔中。沿眸碧草自呈色,纖手青絲枉費工。復頃天心從復起,擴無窮處用無窮。
興善古名剎,僻居城南陬。譯經自唐代,遺跡于今留。綠樹蔭苔徑,闃然清且幽。茲晨殘暑退,涼風動新秋。樂哉二三子,閑暇從我游。行歌足勝覽,乘興還登樓。仰視玉宇闊,俯瞰清江流。南山當目前,雨過晴嵐浮。無邊好光景,收拾歸吟眸。仆夫促歸轅,清興良未休。回瞻北斗城,月光過林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