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 塞上 八首 其五
天寒雉兔偏多。
揮鞭躍渡洋河。
一箭雙穿駕鵝。
魚鷹饑汝,
鞍邊割肉峨峨。
天寒雉兔偏多。
揮鞭躍渡洋河。
一箭雙穿駕鵝。
魚鷹饑汝,
鞍邊割肉峨峨。
天氣寒冷,野雞和兔子特別多。揮鞭躍馬渡過洋河。一箭射中兩只野鵝。魚鷹啊你餓了,從鞍邊割下大塊肉喂你。
雉兔:野雞和兔子。
洋河:河流名,具體所指需結合邊塞地理背景,此處泛指塞上河流。
駕鵝:野鵝,古方言中對野鵝的別稱。
峨峨:此處形容肉塊高大,指割下的肉多而厚實。
此詞當創作于作者游歷或任職邊塞期間,以冬季塞上狩獵為背景。北方冬季天寒,獵物(雉兔、駕鵝)因覓食活躍而增多,獵人趁此開展狩獵活動,詞中場景反映了邊塞居民的日常生產與自然互動。
全詞以短章小令描繪塞上冬季狩獵場景,通過獵人射獵、喂鷹等細節,展現邊塞生活的質樸與生機,語言簡練生動,是邊塞風情的鮮活寫照。
云鎖涪江水似天,又聞懷杲已升仙。
強思齊見應催膽,張茂卿聞必聳肩(強與張二玄士)。
三尺霜刀(一作鋒)充絳節,兩條朱棒替香煙。
報伊廣德先生道,社稷威靈不偶然。
嚴子釣臺邊不少,謝公山展上無多。(展,疑當作“屐”。)
世間若也皆廉潔,金玉生根柰爾何?(見《唐歌詩》殘本六冊《草木蟲魚類》卷六。)
乾坤造化有神功,勝地安然氣象雄。
馬跡印開蒼石上,龜頭橫插白云中。
山高每有神仙過,寺號能仁天子封。
試劍石邊風拂拂,虎跑泉內水溶溶。
龍吟南嶺崎山雨,虎嘯東林什子風。
舍利塔中遺釋子,觀音崖上禮慈容。
天開云現瑠璃碧,日落霞明瑪瑙紅。
巖畔芊芊羅漢草,領頭郁郁大夫松。
望龜亭內迎仙客,噴雪崖前活水通。
萬里黎民皆潤澤,一堂賢圣總虛空。
游山宰相書名字,采藥仙人留跡蹤。
任是丹青描不就,恍疑身世九霄宮。
古木叢林號白云,高巖更去謁觀音。
路登青嶂上頭上,寺隱白云深處深。
法鼓震開天地眼,飛輪推出圣凡心。
時人到此如中悟,何必南巖海上尋。
慧眼近空心,非關髑髏孔。
對面說不識,饒你母姓董。
六即潁水荀,何慚許郡賓。
相逢太史奏,應是聚賢人。
玉隱且在石,蘭枯還見春。
俄成萬里別,立德貴清真。
(見影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十三,“立德”作“立得”。)
少年為理但公清,鴻漸行中是去程。
莫恨長江為短簿,可能勝得賈先生?
香風引上大羅天,
月地花宮拜洞仙。
具道人間惆悵事,
不知今夕是何年。
望斷蘇娘小小坡,
竹埿金雁展輕莎。
客卿幸有凝情意,
何必臨尊始轉波?
天香夜染衣,
國色朝酣酒。
大空無盡劫成塵,玄步孤高物外人。
日本國來尋彼岸,洞山林下過迷津。
流流法乳誰無分,了了教知我最親。
一百六十三歲后,方于此塔葬全身。
入朝貴國慙下客,七日承恩作上賓。
更見鳯(一作“凰”)聲無妓態,風流變動一園(一作“國”)春。
(此詩為仁貞在日本國作。見金毓黻撰《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文華秀麗集》上。)
目極煙波浩渺間,曉烏飛處認鄉關。
旅愁從此休凋鬢,行色偏能助破顏。
浪蹙沙頭花撲岸,云粧石頂葉籠山。
寄言來往鴟夷子,誰把千金解買閑。
玄武山有圣泉焉,浸淫歷數百千年,(“歷”字據陽熙晉《駱臨海集箋注》卷九補。陳熙晉云:“此序各本皆不載,今從《全唐文》錄出。”“子安在梓州所作詩文尚多,恐非駱文。”)
垂巖沁涌,接磴分流,下瞰長江,沙堤石岸,咸古人遺跡也。
茲乃青蘋綠芰,紫苔蒼蘚,遂使江湖思遠,寤寐寄托。
既而崇巒左峙,石壑(一作“壁”)前縈,丹崿萬尋,碧潭千頃,松風唱響,竹露薫空。
瀟瀟乎人間之難遇也,方欲以林壑為天屬,琴罇為日用。
嗟乎!古今同逝(一作“代謝”。)方深川上之悲;少長偕游,且盡山陰之樂。
盍題芳什,共寫高情。詩得泉字。詩曰。(《古今圖書集成·坤輿典》三六《泉部》)(今按:《全唐詩》五六題作《圣泉宴》,有詩無序,故補序,詩不重錄。)
適來一觀山水障,萬里江山在其上。遠近猶如二月春,咫尺分成百般像。
一巖嵯峨入云際,七賢鎮在青松里。潭水澄泓不見波,孤帆滉漾張風勢。
釣魚老翁無伴侶,孑然此地輕寒暑。灘頭坐久髩絲垂,手把魚竿不曾舉。
樹婀娜,山崔嵬,片云似去又不去,雙鶴如飛又不飛。
良工巧匠多分布,筆頭寫出江山[路](頭)。垂柳風吹不動條,樵人負重難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