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都憲敬亭還宣城
解組歸來欲避名,
翻傳輿廩下承明。
興從泉石詩俱逸,
身遠塵囂夢亦清。
疊嶂峰前春樹渺,
黃金臺下曙云平。
謝家蘭玉森森起,
回首猶馀報主情。
解組歸來欲避名,
翻傳輿廩下承明。
興從泉石詩俱逸,
身遠塵囂夢亦清。
疊嶂峰前春樹渺,
黃金臺下曙云平。
謝家蘭玉森森起,
回首猶馀報主情。
卸任歸來想要避開聲名,反而傳來朝廷俸祿從承明殿下發的消息。興致寄于泉石之間,詩作都超逸不凡;身離塵世喧囂,連夢境都清凈安寧。疊嶂峰前春樹渺茫,黃金臺下曙光中云氣平闊。謝家的優秀子弟紛紛成長,回首仍存報答君主的情懷。
解組:解下印綬,指卸任。組,系官印的絲帶。
輿廩(yú lǐn):指朝廷供給的糧食,代指俸祿。
承明:漢代宮殿名,此處代指朝廷。
塵囂:塵世的喧囂。
黃金臺:戰國燕昭王為招賢而建的臺,此處喻指朝廷求賢之地。
謝家蘭玉:典出《世說新語》,喻指優秀子弟。蘭玉,芝蘭玉樹。
森森:茂盛、整齊的樣子
此詩為送別張都憲(敬亭)卸任歸宣城而作。張都憲或因仕途退隱,詩人通過此詩既肯定其避世求靜的選擇,又暗含對其過往功績及家族興盛的贊譽,反映明代士大夫退隱時‘身退心未退’的普遍心態。
全詩圍繞‘送歸’主題,前半寫友人退隱后的閑適與心境澄明,后半通過‘黃金臺’‘謝家蘭玉’等意象,既贊其家族人才輩出,又點出其未忘報國之情。情感真摯,層次分明,展現了送別詩中對友人品格與境遇的雙重關注。
水北柳六一,家傳擲卦靈。秋清演漁曲,春近著牛經。掩肆花竹秀,排門柑橘馨。應憐喜功者,虛要峴山銘。
何處霜箛徹。望高秋、氈廬四野,繡旗明滅。搖動星河三峽影,壞壘烏頭如雪。聽一陣、嗚嗚咽咽。馬上誰攜葡萄酒,伴將軍、醉臥沙場月。冰墮指,淚流血。男兒到此肝腸裂。擁殘鐙、吳鉤笑看,夢魂飛越。日暮金微移營去,白羽千軍催發。更幾點、遙天鴻沒。駐馬蓬萊傳烽小,正咸陽、橋上人初別。清夜起,唾壺缺。
水國生涯一釣輪,荻芽鱸鲙四時新。安知白首滄洲客,不是三高行輩人。
咸陽西距玉門關,萬里征人憚往還。此別尊前須盡醉,相逢俱是鬢毛斑。
春來客思獨蕭騷,處處東田沒野蒿。雷雨滿江喧日夜,扁舟經月住風濤。流民失業乘時橫,原獸爭群薄暮號。卻憶鹿門棲隱地,杖藜壺榼餉東皋。
和袖把金鞭,腰如束素。騎介驢兒過門去。禁街人靜,一陣香風滿路。鳳鞋宮樣小,彎彎露。驀地被他,回眸一顧。便是令人斷腸處。愿隨鞭鐙,又被名韁勒住。恨身不做個,閑男女。
司理耽奇甚,甘瓜薦味長。飛霜勻玉質,重露浥瓊漿。碧荔唐宮重,丹桃漢殿祥。何煩方朔盜,袍袖溢芬芳。
丹崖翠壁半空浮,秋盡銅官思一游。何限吳天白云里,心隨飛雁到長洲。
鶯歸樹頂繁聲轉,雁去天邊細影斜。雨拂青青行處草,煙含灼灼望中花。
乘興造禪關,清游景堪樂。缽飯施饑禽,函經護馴鶴。嵐光眼底浮,云景手中落。蒼蒼天四維,連峰瘦于削。
雪晴至日日初南,帝舉明禋祀事嚴。萬瓦溝中寒色在,一輪空外曉光暹。云和龍軫開冰轍,風暖鸞旗拂凍檐。共喜天心扶圣德,珠璣更誤寵恩沾。
班荊傾蓋當時事,回頭屢更寒暑。倦翼才還,蒼顏易得,零落江陵千樹。相逢冷署。且莫訝儒冠,解將人誤。計我生朝,采箋新調映紅炬。投閑誰道太早,人生行樂耳,何地非旅。綠暗書眸,紅生醉臉,聊對檐花細雨。移尊共語。問何日扁舟,嫩荷香處。坐待蟾光,四更猶未吐。
貧廚不舉火,素拙沒與乾。拾煤未為饑,猶有食一簞。拜嘉欣二醬,顧尚闕晨餐。快啖亂蒸肫,那學武子奢。瓶中乏儲米,請粟望子華。佳醢得新味,羞豆應當加。
壁立孤峰倚硯長,共疑沉水得頑蒼。欲隨楚客紉蘭佩,誰信吳兒是木腸。山下曾逢化松石,玉中還有辟邪香。早知百和俱灰燼,未信人言弱勝剛。
岸草江花萬古春,感今懷昔最傷神。不知一片垂虹月,照卻憑欄幾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