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魏公三省研馬通伯得之屬題
投閒假與養親年
坐看秦頭自格天
絕學寮中蟾淚盡
刳肝為紙有誰憐?
投閒假與養親年
坐看秦頭自格天
絕學寮中蟾淚盡
刳肝為紙有誰憐?
被閑置賦閑得以奉養親人的歲月里,冷眼旁觀秦檜之流的權勢通天。絕學寮中硯臺的墨淚已干(人才凋零),即便剖肝為紙(赤誠盡忠)又有誰會憐惜?
張魏公:指張浚(1097-1164),南宋名相、抗金名將,封魏國公,謚忠獻。
三省研:張浚在中書、門下、尚書三省任職時所用的硯臺。
投閒:被閑置賦閑;養親:奉養親人。
秦頭:指秦檜(1090-1155),南宋主和派權臣,含貶稱。
格天:權勢通天(《宋史》載秦檜“劫制君父,包藏禍心”)。
絕學寮:或指張浚曾主持的學術機構,代指士大夫清要之地。
蟾淚:古硯多刻蟾蜍,此指硯中墨汁,“淚盡”喻人才凋零。
刳肝為紙:剖肝為紙,極言忠誠,化用“剖肝瀝膽”典故。
此詩為馬通伯得張浚舊硯后請作者題詠。張浚為南宋主戰派核心,與主和派秦檜對立。秦檜當權時,張浚屢遭貶謫,晚年退居閑職。詩中“投閒”“養親”或指其被閑置期間,“秦頭格天”直指秦檜專權,反映南宋主戰與主和的激烈斗爭,作者借硯臺感慨忠臣被棄、權奸當道的現實。
全詩借張魏公舊硯為題,通過“投閒養親”“秦頭格天”等對比,以“蟾淚盡”“刳肝無憐”暗喻人才凋零、忠良蒙冤,批判南宋茍安政策,抒發對忠臣的同情與對時局的憤懣。
初日麗垂楊,朱樓臨大路。纖纖彼女手,當戶裁紈素。雍雍雁南游,遺音落滄州。美人恥歌舞,篋笥疊衣裘。衣裘有時著,孟冬清霜落。皎皎蕣華姿,歲寒逾綽約。道勝忘紛華,心游貴恬漢。
急起搴珠幕,迎夫自遠歸。開門星幾點,方覺夢魂飛。
春陰微雨霰,梅鶴訪林逋。錦石花邊榻,名泉竹下廚。匏蔬分負郭,歌吹隔西湖。何日從偕隱,長無間架租。
此老冰襟似此君,共持寒操傲乾坤。飛塵不到王猷榻,煙色時封蔣詡門。一徑清風醒俗夢,千竿涼月洗詩魂。鳳雛又喜青云遠,白發無妨日對樽。
心與鷗俱白,琴將鶴共彈。忽聞松子落,微聽水流潺。
三宿靈峰不為禪,茶甌隨分結僧緣。明朝杖屨丹丘去,帶得煙霞過海船。
晚棹回江色,云空桃李稀。春山愁里過,不得玩芳菲。興以沙鷗逸,杯看堤柳揮。莫教紅日落,留照謝公歸。
悲今情已摧,懷往中彌逆。憂來信無方,悽然忽不懌。擬粲七哀兼,方衡四愁劇。攢念猶在茲,何以言除夕。
玉京人去秋蕭索,畫檐鵲起梧桐落。欹枕悄無言,月和殘夢圓。背燈惟暗泣,甚處砧聲急。眉黛小山攢,芭蕉生暮寒。
芒鞋侵曉踏青霜,九里松陰引興長。云霧淺深山變態,風煙舒卷水晶光。千巖寒月籠疏薄,一笛西風度渺茫。短艇不來人意懶,誰知搔首正相望。仙巾鶴氅與云輕,晚出巖梯最上層。復復隴頭歸去雁,陰陰松下遠來僧。風吹寒水光成疊,木落重巒碧有棱。行到湖邊歸興盡,畫橋臨水與誰憑。
問渠得似山間日,猶自筠籠叫不停。我亦多言私自省,再三守口要如瓶。
飛鳥處巢穴,遙知風雨期。吾乃為人期,胡為獨后時。秋風萎嘉木,白露盈庭幃。昔者荷筱子,沮溺相因依。豈不惜賢達,殊路安可希。南澗有蘋藻,北山唯蕨薇。歲晏歸敝廬,策杖任所之。
山中多藥苗,往往發香氣。不知采藥人,曾嗅此香未。
擲下離襟盡此觴,客游懷抱莫凄涼。里中兒每疵文雅,天下人能諒酒狂。倦眼放開看海岱,羸形獨往度冰霜。歸來詩格應奇進,提筆曾過古戰場。
頭顱如許。歷劫不?天所與。柏峻霜清。方寸綢繆策太平。劉樊眷屬。消得人間無量福。他日期頤。好割湘云佐壽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