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章自樂山八景 其四 得月澗
一碧凈無塵,清秋月滿輪。
天空光亂水,風蕩影移人。
舉酒邀何及,登樓賞厭頻。
嬋娟長在目,幽絕異通津。
一碧凈無塵,清秋月滿輪。
天空光亂水,風蕩影移人。
舉酒邀何及,登樓賞厭頻。
嬋娟長在目,幽絕異通津。
一片碧綠純凈無塵埃,秋夜清輝中明月圓滿。天空空闊月光在水面晃動,風吹來人影隨波移動。舉杯邀月卻難以觸及,登樓觀賞次數(shù)已太頻繁。美好的月亮常現(xiàn)眼前,幽靜至極不同于熱鬧渡口。
一碧:形容水或天空一片碧綠清澈。
月滿輪:月亮圓滿如輪。
光亂水:月光在水面上晃動,光影繚亂。
影移人:風吹動,人的影子隨之移動。
邀何及:邀請(月亮)卻無法觸及。
厭頻:頻繁,此處指多次觀賞。
嬋娟:形容月亮美好。
幽絕:極其幽靜。
通津:交通要道,指熱鬧的地方。
此詩為吳孟章《樂山八景》組詩其四,描繪樂山'得月澗'秋夜景色。創(chuàng)作背景或為詩人游覽樂山時,見得月澗秋夜月景清幽,有感而發(fā),通過詩筆記錄這一自然勝景,表達對山水之趣的喜愛。
全詩以'得月澗'秋夜月景為描寫對象,通過細膩的景物刻畫與直抒胸臆的表達,展現(xiàn)了幽美靜謐的自然意境,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沉醉與超脫世俗的閑適。語言清新生動,意境幽遠,是樂山八景詩中描繪月景的佳作。
岸草連荒色,村聲樂稔年。晚晴初穫稻,閑卻采蓮船。
溪上有雙橋,一一龍鱗石。白發(fā)倚春風,愧爾樵人色。
去年寺里開辛夷,君來憶我曾題詩。今年我來君已去,思君還對花開時。欲尋花下君行跡,日暮空庭古苔碧。殷勤把酒問花枝,看過春風幾行客?
重重城闕擁層臺,畫棟雕闌四面開。海岱浮云疑地涌,旌旗拂日自天來。平田斷隴參差見,細柳柔桑取次栽。過客登臨能作賦,懸知獨有樂天才。
正衣齊色背儒偷,靈肉胡云本寇讎。白石如能封嗛口,我當覆瓿絕杯甌。
卓犖恒山秀,相逢幾抱琴。五年風雨別,四海弟兄心。嶺外梅花遠,山中桂葉深。定知嵇叔夜,高興滿云林。
貳師城頭沙浩浩,貳師城下多白草。六千鐵騎隨將軍,風勁馬鳴高入云。師行千里不畏苦,戰(zhàn)士難教食黃土。上書天子引兵還,使者持刀遮玉關。烏孫輪臺善窺伺,宛若不降輕漢使。璽書昨夜下敦煌,太白高高正吐芒。戍甲重徵十八萬,居延少年最翹健。殺氣漫漫日月昏,邊塵冉冉旌旗亂。水工決水未絕流,旄竿已揭宛王頭。執(zhí)驅校尉青狐裘,牝牡三千聚若丘。惜哉五原白日晚,郅居水急?魂返。
宦途誰憶北山薇,今日君知昨日非。憂在江湖人合瘦,戰(zhàn)殘聲利體應肥。饑腸滿貯三千卷,空谷偏宜百結衣。門外落花深一尺,漫憑詩酒解愁圍。
梵閣俯珠林,龍宮歲月深。幾人同嘯詠,此日復登臨。畫棟含朝雨,青峰起暮陰。不堪歡會地,又悵別離心。
肩挑木桶汲清江,白云青山浸一缸。勺時不見何處去,誠知虛相也紛龐。
史局編摩每共餐,六年相聚別何難。萍蓬宦跡原無海,金石交論故有壇。話屢摘書評往事,醉猶撫掌罄馀歡。相留莫訝過深夜,漏滴銅龍正未乾。
江樹成陰岸草齊。楝花開未半,杜鵑啼。伯勞東去燕西飛。相逢夢更遠,更依依。楊柳笛中吹。小紅亭子外,雨如絲。一天寒色冶春歸。黃昏后,人影度簾衣。
醉里摩挲望眼開,江天寥落暗風埃。猶聞西府兵麾滿,不見中原驛馬來。今日賈生須痛哭,當時祖逖是英才。翩然一笑下山去,試看高僧話劫灰。
今日荷鋤倦,嘉蔬沒四垣。客來春酒綠,風雨夜開園。
食毒偶不死,謂言堇可餐。墮河偶不溺,謂是天所完。侈心不自顧,利欲紛多端。百勝困一躓,名滅軀體殘。君子戒徼幸,小人樂災患。不見瑤與羽,千載遺悲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