婕妤怨
甘隨團扇棄,
無復貫魚同。
聞道陽阿燕,
君王筑避風。
甘隨團扇棄,
無復貫魚同。
聞道陽阿燕,
君王筑避風。
甘愿如秋扇般被棄置,不再有宮人依次承恩的機會。聽說那陽阿的飛燕得寵,君王特為她筑起避風臺。
團扇棄:化用班婕妤《怨歌行》典故,以秋涼團扇被棄喻指失寵。
貫魚:出自《周易·剝》“貫魚以宮人寵”,指宮人按次序被君王召幸。
陽阿燕:指趙飛燕,曾為陽阿公主家歌女,后被漢成帝寵幸。
避風:傳說漢成帝因趙飛燕體輕,為其建造避風臺以防被風吹走。
《婕妤怨》為宮怨詩傳統題材,多以宮中失寵女子視角寫怨情。此詩或借班婕妤、趙飛燕典故,反映漢代后宮女子因帝王恩寵易變而遭遇的不幸,屬中晚唐常見的詠史抒懷之作。
全詩通過“團扇棄”與“筑避風”的對比,以典故暗寫失寵之痛與新寵之盛,含蓄道出后宮女子身不由己的悲劇命運,是宮怨詩中“以事見情”的典型。
旅況蕭條對野蒿,方袍籜弁喜相遭。井桐欲墮清秋近,麈尾閒搖緒論高。六代樓臺多感慨,三山煙雨重揮毫。從來海內知名士,一見閒僧賦興豪。
持節馮夷向夕過,遠分燈火出官河。斗牛光動天垂野,風露聲沉水息波。海族樓臺休罷市,鮫人機杼不停梭。九泉無復悲長夜,莫問南山白石歌。
塵里一籠天地窄,樓頭萬幅水云寬。何當化作千年鶴,卻伴遼東管幼安。
山水東陽去未去,朋親苕霅朝復朝。更無越相逃名舸,猶看吳王送女潮。海燕歸齊聲滿屋,溪梅開過子生條。明年十月吏迎處,七里灘前棹奏簫。
春來尊酒屢過從,萬事無如一醉中。聽唱歐公洛陽曲,今年花勝去年紅。多年已分作衰翁,病眼看花似霧中。卻謝東風無厚薄,芳心皆露十分紅。田家僧舍有芳叢,競折繁枝獻座中。持語佳賓莫輕散,林稍猶見夕陽紅。好花長是怯狂風,榮謝都來十日中。未過清明時節在,更須攜酒覓殘紅。
雪消云捲暖融融,曙色都門欲曉鐘。綠酒半醮楊柳月,紫騮嘶斷杏花風。春山富貴供詩興,上國風流入夢中。回首鄉園休眷戀,男兒湖海是豪雄。
天作天門夾大江,君邊蒼翠濕秋窗。西梁煙接東梁雨,看殺芙蓉第一雙。蘭橈曾系君楊柳,鶯向春人催飲酒。沿月頻過采石磯,乘潮直出鲇魚口。江北煙花是歷陽,君歸為樂正多方。謝公陶寫憑金管,太白風流在玉觴。養壽豈須紫芝草,忘情自令朱顏好。文章已可得長生,況有醉鄉縱懷抱。
喚郎郎不應,郎自城中回。縣官加糧稅,面色如土灰。
中興功業更誰論,萬里摧殘百戰身。寵虎舊衣分愛卒,麒麟新冢哭佳人。金羈盡蝕燕支血,寶劍從吹鸊鵜塵。塞外長星沉碧海,五原西望淚沾巾。
客履三千此托身,晚杯狐白暖生春。狂來且置興亡事,金塢銅陵不解貧。
暑雨過不盡,斜陽穿濕云。雷聲近還遠,隱隱隔江聞。
間關千里逐戈兵,斷港行宮幾戰爭。塞外雁來多憤激,江心鷴沒共冤情。魂依粵水蒼濤怒,血濺燕云碧玉成。更向都寧留烈績,英豪吟嘯聚沾纓。
數南都艷跡。繁華夢,去如煙。看塹限金湯,城圍鐵甕,無奈降幡。簾前,畫眉彩筆,有佳人寫出舊江山。風月魂銷故國,鶯花劫換勾闌。連環,小字印玄玄,半偈懺情禪。想鏡檻隔燈,蕓窗倚翠,螺墨金箋。當年,練裙寶扇,問風流、惟剩夜潮還。只有秦淮一水,無情送盡紅顏。看重來似舊,只多我,鬢霜稠。笑地借桃源,生同葛蔓,早忘神州。溫柔,選歌逐舞,似隔江商女不知愁。花月歡情未減,河山涕淚全收。風流,一醉換貂裘,夢早覺青樓。甚不衫不屨,形骸放浪,顧我還羞。歸休,就荒菊徑,逞霜容、猶待主人秋。都道不如去也,相招先謝吟儔。
憶向疏衾淚一絲,此行應不問歸期。私盟已負無馀夢,樓上春云做雨時。
常年疏雨點湘簾,盡道天孫別淚沾。可是翻盆江漢滿,今年離恨許多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