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都憲總制陜西
出入三朝位望崇,
又歌文武發元戎。
西師共仰韓招討,
回紇遙驚郭令公。
祖餞衣冠明曉日,
先驅旗纛起秋風。
九重宵旰蒼生意,
應賴全收不殺功。
出入三朝位望崇,
又歌文武發元戎。
西師共仰韓招討,
回紇遙驚郭令公。
祖餞衣冠明曉日,
先驅旗纛起秋風。
九重宵旰蒼生意,
應賴全收不殺功。
您出入三朝,地位聲望崇高,又因文武兼備被任命為統帥出征。西部軍隊都敬仰您如當年的韓招討,回紇人遠遠敬畏您似郭子儀。餞行的官員衣冠在晨光中鮮明,先頭部隊的旗幟在秋風中揚起?;实廴找共賱陉P心百姓生計,希望依靠您實現不戰而勝的功績。
三朝:指三個朝代,此處指張都憲歷經三朝任職。
元戎:主帥,指軍隊的最高統帥。
韓招討:指北宋韓琦,曾任陜西招討使,是抵御西夏的名將。
郭令公:指唐代郭子儀,封汾陽郡王,“令公”為對中書令的尊稱,此處借指張都憲的威望。
祖餞:古代出行前祭路神,后指餞行送別。
九重:代指皇帝,因皇宮有九重門。
宵旰(gàn):即“宵衣旰食”,指天不亮就穿衣,天黑才吃飯,形容勤于政務。
不殺功: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功績,指通過德政或威懾使敵人歸服。
此詩為明代詩人送別張都憲(都御史)赴陜西總制軍務所作。張都憲歷經三朝,威望卓著,此次受命赴陜,承擔安邊撫民之責。詩人作此詩既肯定其過往功績,又寄望其以文治武功安定邊疆,反映了明代對陜西邊防與民生的重視。
全詩以頌揚為主線,通過歷史類比與場景渲染,突出張都憲的威望與才能,既表達對其個人的推崇,又傳遞了對其“不殺功”的期待,體現了贈別詩“頌德寄望”的典型特征,語言莊重而富有感染力。
塞上何人為寄書,遷臣一往隔年馀。中原不是無臺諫,故國猶聞有敝廬。剩水殘山偏入夢,回風積雪苦難居。白頭自愛長沙謫,及問蒼生意轉紆。
南溟匯碧虛,丹極標嶙峋。皇風超近古,世脈還清醇。簉羽列海隅,圭璧光儒紳。砥瀾回地軸,織漢賁天文。雕蟲豈足慕,芻狗寧重陳。曠覽碣石間,吹律皆陽春?;w啟沃,傾否以亨屯。帝簡待黃虞,五六偕哲臣。簴鐘鏤雅頌,竹帛棲玄勛。誰能定德業,富有而日新。
客邸遙聞祝洞天,蓬萊島上友群仙。試求鸞鶴飛升處,云在青山月滿川。
岸頭柔草留春態,湖上清風敵夏陽。遠遠青山如小艇,悠然劃入水中央。
海云近佳城,佳樹特連理。英英著冬花,壘壘屏障起。紅芳冒冰雪,羞與桃李比。元勛光舊廬,吾慕逃虛子。
小立層臺岸幅巾,除鶯作伴更無人。曉風草草君知么,不為高荷惜水銀。
澄碧高樓三泖東,闌干如畫倚江空。風傳鶴語灘聲靜,潮挾龍腥海氣通。萬象盡沉云影底,八窗都在月明中。拋書便作南昌夢,秋水長天一色同。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東府舊基留佛剎,后庭馀唱落船窗。黍離麥秀從來事,且置興亡近酒缸。天兵南下此橋江,敵國當時指顧降。山水雄豪空復在,君王神武自難雙。留連落日頻回首,想像馀墟獨倚窗。卻怪夏陽才一葦,漢家何事費罌缸。地勢東回萬里江,云間天闕古來雙。兵纏四海英雄得,圣出中原次第降。山水寂寥埋王氣,風煙蕭颯滿僧窗。廢陵壞冢空冠劍,誰復沾纓酹一缸。憶昨天兵下蜀江,將軍談笑士爭降。黃旗已盡年三百,紫氣空收劍一雙。破堞自生新草木,廢宮誰識舊軒窗。不須搔首尋遺事,且倒花前白玉缸。
有夢與君俱少年,空門獨影證潸然。別時忽感淚猶燙,留得不完完此天。
溪北溪南水暗通,隔溪遙見夕陽舂。思量諸葛成何事,只合終身作臥龍。
滿眼春嬌倚繡床,玉鉤新綰藕絲長。鴛鴦機上舒晴雪,翡翠簾前蹴晚霜。拾翠不知羅襪潤,踏花猶隔繡鞋香。幾回暗憶吹簫侶,背立東風詠鳳凰。
南征戰士欲投戈,尋樂施旗映薜蘿。酒熟田家來賽社,晚晴漁舍亂堆蓑。半簾風月吟中趣,一劍功名水上波。指點當年陳跡在,幾人襟袖淚痕多。
依樣彭亨腹不枵,可憐尼父嘆懸匏。畫來滿架秋風老,好與詩人作酒瓢。
慧刀揮處人頭落。虹霓萬道沖云腳。滅盡我人心。何勞向外尋。白蓮生火里。法忍無生死。忍辱兩皆空。龜毛兔角同。
旸谷種扶桑,根株萬里長。八風吹不動,生在海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