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野風開白蓮
四壁香成界,芳祠枕水濱。
蓮開門掩月,池白浪翻銀。
滴露搖清夢,空花悟色身。
卻無鴛作侶,信是玉為神。
粉墜勻波面,扉閑瞰石唇。
涼飆回紫陌,素影淡紅塵。
寂靜雙魚健,闇飔一鷺馴。
相期芻束奠,誠動路旁人。
四壁香成界,芳祠枕水濱。
蓮開門掩月,池白浪翻銀。
滴露搖清夢,空花悟色身。
卻無鴛作侶,信是玉為神。
粉墜勻波面,扉閑瞰石唇。
涼飆回紫陌,素影淡紅塵。
寂靜雙魚健,闇飔一鷺馴。
相期芻束奠,誠動路旁人。
四面墻壁被香氣環繞成界域,芳香的祠堂依傍著水濱。蓮花綻放門兒半掩映著月光,池面泛白浪濤翻涌如銀。露珠滴落搖醒清夢,空中花影悟得色身。卻無鴛鴦為伴,真如以玉為神。粉瓣墜落均勻鋪在波面,門扉閑掩俯瞰石崖。涼風回旋于繁華街道,素白身影淡化紅塵。寂靜中雙魚游得歡暢,暗風里白鷺溫順。相約用草束獻祭,誠意打動路人。
界:界限、范圍,此處指香氣彌漫形成的區域。
枕水濱:依傍、靠近水邊。
空花:佛教用語,指空中幻花,比喻虛幻不實之景。
色身:佛教指由地、水、火、風四大所成的肉身。
涼飆(biāo):涼風。
紫陌:原指帝都的道路,此處代指繁華塵世。
芻(chú)束:用草扎成的祭品。
此詩或創作于詩人游覽水濱祠堂時,見白蓮于野風中共水色綻放,其素凈姿態與周圍靜謐環境相契,觸發詩人對自然之美與精神高潔的聯想,故以詩詠之,借物抒懷。
全詩以白蓮為核心,從生長環境(水濱芳祠)、形態(粉墜波面、素影紅塵)到精神特質(玉神、淡塵)層層鋪展,既描繪白蓮之美,更贊其“出塵”品格,語言清潤,意境幽遠,是詠物詩中托物言志的佳作。
搔首流年萬事新,交游贏得故情真。未論車馬來今雨,直許金蘭到古人。邀月酒杯頻入夜,傍花棋局不沾塵。多君滿腹瑯玕在,閶闔終須次第陳。
西湖小閣多延月,好友同舟半是僧。寄語江南老桑苧,秋山紫蕨憶行縢。
九重丹詔出皇州,褒贈存亡爵冕旒。西閣侍書最勤苦,東齋輔導秉嘉猷。董子文章今代出,賈生才調后人猶。憶君平日多清致,拳拳此去不能留。
女兒口唱摸魚歌。雙雙打槳唐園過。
門冷荒車轍,囊空別醉鄉。懶行眠亦好,倦話默何傷。野叟占幽夢,山僧送秘方。病懷雖忽忽,隨事答年光。饑能堅志節,病可養精神。不動成羆臥,微勞學鳥伸。功名知幻境,憂患笑前身。藥裹吾何厭,秋燈作夢新。
由來鄉里頌仁慈,廉潔高風繫我思。責已謹嚴循古道,禮衡世事合時宜。
銅塘灘下水如弓,無限青山隔岸東。野廟蕭蕭脩竹里,停舟坐愛滿林風。
墓冢枕苫席,□楊凄夜烏。鬼親雙眼淚,萬古注江湖。
九日園亭獨舉杯,夕陽馀興復登臺。清池白鳥聯翩下,曲徑黃花爛熳開。儒術無功慚潦倒,帝鄉多病喜歸來。澆畦弄釣堪消日,不道無情歲月催。
有應之身,無位之人。隨方而見,妙觸而神。山林森森春在木,江湖澹澹秋生津。語不投機不展事,云門一路從來親。
方如方等城,圓如智慧日。動則識波浪,靜類涅槃室。
舊樂爭傳齋篥聲,翻來新曲太凄清。殊方盡可尊官長,蠻性終難識舅甥。安得綱常歸雅化,誰將禮義及時明。我來又起流年感,漸覺霜華兩鬢生。
臺星瑞世累朝來,鼎立春風壽域開。宿德已為天下老,流芳還擬歲寒梅。題名三百元同榜,入會兒孫幾舉杯。樂事也知須盡興,疏簾遲日任西頹。
云飛處,瀘之潯,朝朝暮暮生幽陰。天高地迥望不極,長風落日愁人心。憶昔童稚年,慈顏蚤相背。萱花再發椿株榮,白首青氈望兒貴。兒今已貴雙親存,蕭條菽水違晨昏。吳中煙水空回首,三峽哀猿啼斷魂。君門萬里從來語,翻笑庭闈今復爾。悠悠忠孝兩遲回,卻望孤云淚如雨。躊躕未已云飄揚,欲飛無翼川無梁。兒心愿作西郊雨,萬里隨云下故鄉。
干戈未定欲何之,萬里還家一衲隨。湖海班荊無姓氏,風塵面壁有須眉。身當持缽飄零日,魂憶投詩慟哭時。故國魚龍秋寂寞,不堪憑吊向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