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雪竇寺主僧炳同招游山二首 其二
飛下吟箋墨妙斑,
空拳難對敵家攀。
肯分半榻清風況,
翻怪詩來撓聒閒。
飛下吟箋墨妙斑,
空拳難對敵家攀。
肯分半榻清風況,
翻怪詩來撓聒閒。
您的詩箋如飛而至,墨跡精妙斑斕;我空有雙拳,難敵您詩才高攀。您肯分享半榻清風的閑適情境,我卻反而怪這詩來打擾了清閑。
次韻:和詩時按照原詩的韻腳及用韻順序創作。
吟箋:書寫詩作的紙箋。
墨妙斑:形容墨跡精妙,色澤斑斕,指對方詩才高超。
空拳:空手,此處比喻自己無詩才應對。
敵家:指雪竇寺主僧炳同。
分半榻:分享半張床榻,喻指共享清趣。
況:情境、境況。
撓聒閒(náo guō xián):打擾清閑。
此詩為詩人次韻回應雪竇寺主僧炳同的招游詩而作,創作于文人與僧人的詩文往來之際,反映了當時士僧交游的文化現象。
全詩以次韻形式回應招游,既贊對方詩才,又自謙難敵,末句調侃更顯親近,展現了文人與僧人參禪論詩、共享清趣的雅事,語言詼諧而意境沖淡。
細草平沙白鷺前,驪珠長照水中天。
何人曾解懸陳榻,此日初移訪戴船。
萬壑寒云山似畫,五湖明月夜如年。
不知范蠡今何在,欲向滄波問計然。
曾同母后入宮敔,
嶺海今辭廿六春。
啟頂新蒙君手賜,
六宮爭賀內夫人。
不見忽經年。日在愁邊。小明膏火自相煎。慚愧故人相厚意,八字縈牽。
蝸角又新遷。倦整殘篇。陸居無屋水無船。料理虛名成底事,搔首茫然。
我是人間自在人,
江湖處處可垂綸。
掃空紫陌紅塵夢,
收得煙蓑雨笠身。
煙籠竹樹接沙洲,夕照橫波海氣浮。
樵子唱回云影路,戍人吹動角聲秋。
僧歸廢寺鐘尚寂,燕喜澄潭水不流。
觸目郊原多景象,迷離草屋起重樓。
今夕是何夕,開尊不厭頻。乾坤翻閱世,兒女暗催人。守歲更聲盡,迎年樂事新。誰持樹柏酒,一寄嶺梅春。
黯黯燈前語,愁來發浩歌。河清不待我,日落幾揮戈。任路嗟薪積,勞生信隙過。丹砂靈洞閟,歸思繞云蘿。
銀椀里盛雪,冰壺含寶月。
縱具四韋陀,到此虛搖舌。
西天令嚴,此土還別。
詩壇傳檄未應虛,
忍負東君自作疏。
急急花前巖下看,
橫斜清淺兩何如。
繡溪一水兩川分,
繞郭晴波蕩縠紋。
白板橋頭魂欲斷,
寒鴉落日小喬墳。
天上秋期尚繆悠,先從九夏慰離愁。垂來柳眼窺簾額,繡出花心粲枕頭。翠管雙吹諧唳鶴,雕闌并倚笑牽牛。準知宿世藍橋侶,即在今宵谷水舟。
鴛鴦湖上學鴛鴦,竟體猶沾杜若香。此夜依然來北里,伊人元不隔東墻。桃花旖旎如前度,絲竹駢羅即后堂。一曲將雛應有待,和鳴早已聽歸昌。
九山佳處女仙家,路比章臺定不賒。渡口未曾邀鵲駕,門前先已駐羊車。修眉浣出纖纖月,嬌靨勻來淡淡霞。自此攜歸琴水曲,分明解語白蓮花。
打槳入空明,
橫橋出秋嶼。
人在釣魚汀,
如聞隔煙語。
人去也,人去綠窗紗。
贏得病愁輸燕子,禁憐模樣隔天涯,好處暗相遮。
忠憲勛名冠本朝,傳芳五葉盡金貂。芝蘭生子競秀發,松柏如公合后凋。
淮縣劇繁迎刃解,蜀邊奸慝望風銷。才高見忌何須病,公道于今久寂寥。
孳孳善政被民編,謇謇嘉謨黼扆前。萬卷詩書門戶壯,一生功業子孫賢。
夢回芳圃猶樽俎,淚落虛堂絕管弦。我始卜鄰君已逝,茂林修竹亦凄然。
一方紅淚滴瓊瑰,
拚把生香換死灰。
留下人間誰解讀,
除非儂再返魂來。
恍惚樵歌枕上聞。兼倚芳根不可分。
洞庭西望有歸云。春寂寂,意紛紛。
祈禱朝朝總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