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禘圜丘及北郊歌辭十三首 其四 昭夏樂
展禮上月,肅事應時。繭栗為用,交暢有期。弓矢斯發,甕簝將事。圓神致祀,率由先志。和以鑾刀,臭以血膋。至哉敬矣,厥義孔高。
展禮上月,肅事應時。繭栗為用,交暢有期。弓矢斯發,甕簝將事。圓神致祀,率由先志。和以鑾刀,臭以血膋。至哉敬矣,厥義孔高。
客意久不適,
攬衣臨暮舂。
煙長藏野闊,
云斷漏天空。
酒置千愁里,
詩成一望中。
黃花無限好,
底事憶江東。
帝命文人掃世濁,力去陳言追古作。
夏敦商彝返太樸,雕龍炙輠見者愕。
甫湜張籍安能學,如捕龍蛇與之角。
原道之篇識見卓,佛骨一表忠誠確。
君王不諒乃左擢,來與潮人驅暴鱷。
衡山陰云一噓擴,精神所寓靈濯濯。
咸池西走扶桑略,南海窺遍衡湘泊。
陽山赤子不坦膊,父慈子順人無惡。
去思不已廟庭落,輪材負土爭營度。
椎牛釃酒歲一酌,被發乘龍來儼若。
豈但一方懷諤諤,四海九州瞻斗岳。
一川流水半村花
煙柳風絲拂岸斜
無限青山行欲盡
白云深處有人家
春山煙欲收,
天澹星稀小。
殘月臉邊明,
別淚臨清曉。
語已多,
情未了,
回首猶重道。
記得綠羅裙,
處處憐芳草。
相隔頻音問,相逢是帝鄉。
風塵憐客況,詞賦滿書囊。
霜葉留馀綠,籬花綻早黃。
東山秋色好,到此可能將。
啼呼哭泣,如吹胡笳。
我到深山公入世,人天哀感未分明。中年萬事不掛眼,靜夜一燈微有情。碧海沉沉那有岸,秋蟲唧唧徒聞聲。玲巖星暗諸天寂,待汝歸來看月生。
人世至今無可說,相逢端合話來生。交空四海公垂老,愁入深山雨易成。料得歸來應有淚,不因禪定便無情。華嚴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聽梵聲。
陌頭長憶踏青期,緗裙春草齊。鈿車停處夕陽低,鷓鴣金繡衣。
瑤笛趁,翠罌攜,風光歸路迷。門前花落又成蹊,誰家郎馬蹄。
小屏燈燭夜熒煌,
錦帳圍春在一堂。
剪刻無痕渾類織,
品題有幸復成章。
寄來迢遞三千里,
妝就分明十二方。
但擬長年供雅玩,
肯辭奕世為深藏。
霧重知風起,明應三日寒。地侵霜氣濕,天入雪云乾。服餌貧來少,衣裳老去單。梅花今手植,可得廿年看。
乘霧取鳧雁,宜寒是水鄉。蟹膏霜后滿,螺柱雪前長。打網勞魚婦,盤鹽急海商。菊花嫌早放,辛苦及春陽。
前月今日風若掣,今月今日雨不絕。頹垣敗壁補未完,注棟傾盆勢尤烈。對床不辨兒女啼,懸天但恐星河決。
遙看密瀉同織絲,復有大片如飛雪。夜來沾灑愁圖書,似聞揮霍鳴金鐵。
昨聽父老指顧言,目數群龍迸空裂。海中沙縣全城翻,邑里譙樓半腰折。
皇天高照正森嚴,圣主中興自超軼。豈伊玄化復偶然,無乃蒼生自詒孽。
擁衾轉輾苦待明,四野茫茫混魚鱉。禾頭生耳須浪傳,灶底產蛙幸虛設。
不然東南財賦區,寧免宵旰勞符節。小臣幽憂才一家,終歲饑寒詎堪說。
仰天端拜意獨深,捧日何能計應拙。挽回光霽敢望多,今夕明朝事終別。
縣名望江吾獨隣,
大江滾滾來縣前。
欲挽天瓢汲江水,
盡為人間洗怨冤。
聞彼瘡痍尚民瘼,
請君濯熱與療痊。
尤溪溪水深幾許,
潤澤百里長涓涓。
帆飽舟輕去若梭,平生忠信傲風波。忽然隱幾驚搖兀,知是那吒石畔過。
舟鹢凌乘著羽翰,攤錢三老喜安閑。江豚白?欺人甚,噴浪跳波帆影間。
遠近青山不辦看,翩翾征雁敢爭先。船頭起浪風頭孰,不假驂鸞自半仙。
帆桅飛去劃空明,人倚東風兩翼生。世事快人如此否,日斜三百不留行。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華藏當時若見,每人痛與一頓何為如此。且教伊不敢掣風掣顛,免使后人疑著。
城梅舊賞竹堂幽,
山寺楞伽花亦稠。
今日春風并寥落,
石屏驚夢到羅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