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巖 其二
穿云裂石下層巔,來作人間小洞天。
雙干翠濃幾欲滴,兩峰玉立巧當前。
環觀邑屋烏訛尾,倚挹江濤雪滿川。
城市誰知有清賞,請看山色舊題鐫。
穿云裂石下層巔,來作人間小洞天。
雙干翠濃幾欲滴,兩峰玉立巧當前。
環觀邑屋烏訛尾,倚挹江濤雪滿川。
城市誰知有清賞,請看山色舊題鐫。
穿過云層,劈開巖石,從高峻的山頂下來,形成了人間的小仙境。兩棵樹干的翠色濃郁得幾乎要滴下來,兩座山峰像玉一樣挺拔地立在眼前。環顧周圍的城邑房屋,如同烏鴉尾巴般排列;靠近江邊,波濤翻涌如白雪鋪滿河面。城市里的人哪里知道這里有清雅的景致?請看那山色中舊時的題刻。
層巔:高峻的山頂。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此處喻指幽靜的仙境。
雙干:兩棵樹干。
玉立:形容山峰挺拔如玉。
烏訛尾:形容房屋排列彎曲如烏鴉尾巴。
挹(yì):接近,靠近。
清賞:清雅的景致與欣賞。
題鐫(juān):題刻,雕刻的文字。
詩題‘讀書巖’多為文人讀書或游覽之地,推測此詩為詩人于城市近郊讀書巖游覽時所作。詩中‘城市誰知有清賞’暗示其地處城市邊緣,詩人在此發現幽靜之景,結合‘舊題鐫’或為前人題刻,可見此地早有文人雅趣,詩人借此抒發對自然與人文交融之景的感慨。
此詩以讀書巖為中心,描繪其清幽景致,融合自然與人文意象,突出其作為城市中清凈之地的獨特性。語言生動,意境優美,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欣賞與對雅致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紀游之作。
至今千丈松,猶伴數巖雪。不見纖塵飛,寒泉皓明月。
層崖何嵚崟,下瞰江水立。斬絕數百仞,隱約蔽白日。嵌空猿猱居,黕黑太古色。若非鬼工鑿,定是神斧劈。江風吹蕭蕭,江水波蕩潏。扁舟經其下,人細如蟻虱。壯游茲行最,歷覽難具述。睥睨氣屈蟠,凌跨神爽逸。村居不知名,風物更蕭瑟。奇觀不有此,何以慰悒郁。
飛觀橫空數百間,強扶衰病一躋攀。非移閶闔從天界,應墮蓬壺自海山。
青春躍馬兩山間,溪柳巖花動客顏。日落孤城金鐸振,草深荒冢石人閒。庾郎賦就元無味,阮籍途窮且未還。江左風流半摧謝,白頭猶自繞鄉關。
交于神明,內心為貴。外致其文,亦效精意。嘉玉既陳,將以量幣。肅肅雍雍,惟帝之對。
露簟琴書冷,雕盤?餌新。深宮猶畏日,應念暑耘人。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頭上無幅巾,苦檗已染衣。不見清溪魚,飲水得自宜。
鰲極天初補,娥池月已修。鮮飆生廣廈,清旭映垂旒。玉漏聰無壅,重瞳視不流。凝神思燕翼,虛己納鴻猷。章撤金爐灺,筵收玉斝浮。甘泉歸步遠,太液便程優。鸚鵡棲宮樹,鵁鶄避客舟。商耆戔漢幣,瀛俊膳唐羞。名輩應相語,明時豈易酬。徘徊西掖晚,雁影度延秋。
老君臺上涼如水,坐看冰輪轉二更。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風露寂無聲。蛟龍并起承金榜,鸞鳳雙飛載玉笙。不信弱流三萬里,此身今夕到蓬瀛。
縭縰出短蒲,毰毸浴清水。物忌太鮮明,何妨染泥滓。
裹黍纏絲事已陳,偏沾新恨入清尊,不成醒醉轉酸辛。一曲澄江喧戲鼓,半城斜日送游輪,天涯風物底相親。
片帆搖客夢,鄉語驀心驚。倒屣船唇望,當頭塔影迎。筍輿循古堞,魚市沸人聲。回首金門路,寒云萬里橫。
桂籍誇年少,蘭心托漫游。霜蹄寒照夜,風翮健凌秋。意氣狂昭略,腰圍瘦隱侯。筆搖鸚武座,簫引鳳凰樓。白練書屏腳,青繒畫扇頭。應知鵲橋畔,計日待牽牛。
□□東軒樹,微飆散清影。涼生□□移,露滴秋陰冷。寥寥鳴鳳來,歷歷啼烏靜。徘徊未成□,月明下金井。
廢莊演論救時玄,未免仍為習氣牽。諷寡勸多吾不解,遣辭全只用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