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津岸同沈太史何大行晚眺
青草黃蒿滿野田,
溪行盡日斷人煙。
落霞幾抺青螺小,
此是潯南夕照天。
青草黃蒿滿野田,
溪行盡日斷人煙。
落霞幾抺青螺小,
此是潯南夕照天。
青青的草與枯黃的蒿草長滿了野外的田地,沿著溪水行走一整天都不見人煙。幾抹落霞下,青螺般的山峰顯得小巧,這里便是潯南的夕陽映照之景。
黃蒿:一種多年生蒿草,秋季莖葉枯黃。
斷人煙:沒有住戶炊煙,指人跡罕至。
青螺:喻指青綠色的山峰,因形狀似螺殼而得名。
潯南:潯陽(今江西九江)以南地區。
此詩為詩人與沈太史、何大行同游東津岸時,于傍晚眺望所見而作。東津岸或為潯南鄉野之地,詩中‘斷人煙’‘夕照天’反映了當時此地的荒疏與自然風貌。
詩以晚眺視角描繪潯南鄉野暮色,前兩句寫荒田靜溪之寂,后兩句轉繪落霞山影之美,動靜結合,展現了鄉野黃昏的獨特景致,語言平實而畫面鮮明。
花發先春至,春風尚不知。年年同白首,多在苦寒時。
五岳山人相憶,八行書札遙通。吹簫夜郎月下,采藥白帝云中。塵世英雄易老,浮生蹤跡難同。張衡《四愁》吟斷,宋玉《九辯》悲窮。
相別越山寺,匆匆五十年。濟僧猶有井,童子已華顛。莫識題詩處,空懷掛席便。巖花開寂寞,深谷起啼鵑。
閩山行盡碧巉巖,稍見川原云木參。萬里瘴嵐來海外,一溪煙水到江南。故人邂逅端如夢,世事紛紜未易談。鑄印墩頭家漸近,秋風歸騎亦驂驔。征途詰屈避兵戈,嘆息勞生可若何。卻把蘧廬作安宅,每聞鐃鼓輒悲歌。候門稚子鶴立久,浮海先生霜鬢多。可惜光陰四寒暑,只于來往與銷磨。
昆明幾百里,其上滇城開。地涌黔巫去,波浮金碧回。長堤羅郡邑,高澨出樓臺。蓮葉沖鳧起,菱花拂鏡回。魚形看似石,沙影辨疑灰。漢帝穿池擬,荊臣建國來。伏流江底合,搖楫浪前催。作潤資良守,何煩習戰材。
匣中藏已久,一見一回新。有象知誰識,無言止自親。空秋潭底月,深夜定中身。莫訝風塵掩,從來會照人。
驅車巉石路,日暮倦高翰。山郁銜青靄,星微澹野瀾。敲詩燈焰逼,拂劍旅魂安。名勝乾坤在,霜風木榻寒。
輕陰借得護群芳,不枉虔心上綠章。疑雨疑睛渾莫定,乍寒乍暖費商量。花籠薄霧生嬌暈,柳帶疏煙學舞忙。屈指韶華將九十,東皇著意釀春光。
并轡長途騁二龍,紫騮飛度玉花驄。何年照影瑤池暮,露鬣風鬉慘澹中。
荒山夜月叫荒雞,千載唐王駐蹕時。今日翠華重過此,朝陽好聽鳳來儀。
夢過一年還是魘,心更萬事竟成灰。
詞客不寂寞,故人多輝光。許侯自厭五馬去,十年相齊復相梁。大梁夷門已非故,大梁游俠猶傾慕。共道青云公子交,還誇白雪相如賦。病夫偃息東山廬,自言于世無所如。倘遇漢朝劉子政,為求鴻寶枕中書。
薦菊明詩眼,看梅長道心。
易擲千金大海,難拋萬卷填胸。未敢望他干慧,且求暫落頑空。
帝京風雨中,層闕煙霞浮。玉署清馀熱,金城含暮秋。水觀凌卻敵,槐影帶重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