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晴空漠膜。怪雪來底處,飄滿籬落。元是花神,管領春風,幽香忽遍林壑。
玉仙緩轡江城路,全不羨、揚州東閣。似天教、瑤佩瓊裾,薦與翠尊冰勺。
聞道兒童好語,豐年瑞覆斗,占取紅萼。驛使飛馳,羹鼎安排,速趁良辰行樂。
聯鑣一一清都客,也肯把、山翁同約。醉歸來、夢斷西窗,怕聽麗譙悲角。
晴空漠膜。怪雪來底處,飄滿籬落。元是花神,管領春風,幽香忽遍林壑。
玉仙緩轡江城路,全不羨、揚州東閣。似天教、瑤佩瓊裾,薦與翠尊冰勺。
聞道兒童好語,豐年瑞覆斗,占取紅萼。驛使飛馳,羹鼎安排,速趁良辰行樂。
聯鑣一一清都客,也肯把、山翁同約。醉歸來、夢斷西窗,怕聽麗譙悲角。
晴朗天空一片寂靜。奇怪雪花從哪里來,飄滿了籬笆院落。原來是花神掌管著春風,清幽香氣忽然彌漫山林溝壑。像玉仙騎著馬緩緩走在江城路上,完全不羨慕揚州東閣的梅花。仿佛上天安排,讓這如美玉般的花朵,搭配著翠玉酒杯和冰清的小勺。聽說孩子們說得好,這像瑞雪覆蓋的花朵預示豐年,還能看到紅梅綻放。驛使快馬加鞭,準備用梅花入羹,要趕緊趁著這美好時光行樂。騎著馬的都是超凡脫俗的客人,也愿意邀約我這山野老翁。醉著歸來,在西窗夢斷,害怕聽到城樓上傳來的悲角聲。
漠漠:寂靜無聲的樣子。
底處:何處。
籬落:籬笆。
管領:掌管。
玉仙:指梅花。
緩轡:放松韁繩,騎馬緩行。
東閣:漢公孫弘開東閣延攬賢士,后泛指款待賓客之所,此處用“揚州東閣”典,可能與古人賞梅雅事有關。
瑤佩瓊裾:形容梅花如美玉般的佩飾和衣裳。
翠尊冰勺:指精美的酒器。
兒童好語:古人有“瑞雪兆豐年”之說,這里以梅花似雪,認為有豐年之兆。
覆斗:形容梅花盛開的樣子。
紅萼:紅梅。
驛使:古時傳遞公文、書信的人,這里可能與“驛使梅花”典故有關,有傳遞信息之意。
羹鼎:煮食物的鼎,這里指用梅花入羹。
聯鑣:并馬而行。
清都客:指超凡脫俗的人。
山翁:作者自指。
麗譙:城門上的高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中氛圍來看,可能創作于一個相對和平、閑適的時期,作者在看到梅花盛開的美景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詞,借賞梅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情感。
這首詞主旨圍繞賞梅展開,突出了梅花的高潔美麗,展現了作者及時行樂的生活態度。其特點在于意象豐富、用典巧妙、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也體現了宋代詞人對自然之美和生活情趣的追求。
薄薄斜陽剩照,輝輝殘雪留姿。天公任汝搬弄,畢竟能過幾時。
太丘家世故,總角便知名。觀象傳三易,杖鳩作五更。衣冠從里俗,月旦滿鄉評。圣世求惇史,天涯屬王盟。
雨雨云云不偶然,朝朝暮暮謝君憐。干行別淚堪成血,愁殺看花又杜鵑。
燃霄馀景。任浮梗年年,滄海如鏡。彌望荻花衰,滿江湖、征鴻已病。沙鷗飛去,恍誤認、碧空帆影。孤耿。向夜深、遠磬敲冷。憑闌斷山剩水,待毫端、驚濤恣迸。市寂燈昏,此夕樓臺高迥。月走龍沙,月依龍井。枕潮猶打。春似茗。荷波自汎煙艇。
及此青春還故鄉,順風幾日到南康?峰連五老出空闊,水接二孤來渺茫。徐福樓船能共載,劉安雞犬亦相將。山桃子落都成樹,花里應迷舊草堂。
夏秋多霪雨,沈陰翳晨光。積潦斷衢涂,欲濟苦無梁。送子出城闉,策馬登前岡。回飆激流云,顥氣變清商。憑高一舒睇,天宇何茫茫。感茲物候異,郁郁情內傷。古稱楚多才,弱冠已擅場。博學富文藻,節操誠慨慷。茲行豈徒然,抗言系綱常。南望鐘山遙,白云懷帝鄉。風露日夕清,蘭桂發幽芳。與子結綢繆,望望不得將。平生契分深,白首相激昂。浮榮難久恃,萬世一何長。愿言保終節,青簡諒毋忘。
靈鷲何年飛到此,幽棲古寺層岑。儂非佞佛偶登臨。車隨坡上去,不覺入林深。盛世邦交貪握手,好山好水來尋。梵音沉寂有鳴禽。繽紛留屐齒,衣帶結同心。
為政歌謠起,論文鬼魅愁。風霜臨外憲,星宿繞東州。身健都忘老,詩清不為秋。邦人好吟詠,異代見風流。
海上參差十二樓,閬風玄圃綵云浮。神仙尚厭人間世,故作乘龍汗漫游。
紅雪香團露井桃,彩云輕葉擁霓旄。三千玉女霞妝薄,十二珠樓月燭高。花界不應辭琬液,海人休便獻龍膏。文章好在通明殿,醉墨淋浪鳳錦袍。
道人家住梅花村,窗下松醪滿石樽。醉后揮毫寫山色,嵐霏云氣淡無痕。
撥開若耶溪上云,高掛峨嵋峰頂月。大用不存軌則,瞎人何止一城。無毫發間,無前后際。只今吳越令行,惱亂春風未已。
江城朝夕閉,里巷絕人行。驕虜未歸塞,兇渠猶弄兵。正須烽火息,早罷陣云橫。胡孽將銷蘊,吾君幸圣明。
城樓旗角蕩朝暉,行入郊坰訪翠微。塵凈石壇門閉早,蘚封山徑客來稀。柳陰閒系青驄馬,花氣濃薰白苧衣。南郭堤沙平似掌,不妨身戴月明歸。
蛟窟蕩群妖,霞帷快飛舉。橫江馀鐵鎖,中流屹砥柱。主人謫仙人,道學侔千古。紫皇香案前,掉頭不肯住。亭懸孺子榻,簾捲西山雨。雞犬許同升,我欲騎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