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諸弟登方山
笑入方巖翠幾重,惠連群從躡行蹤。
平臨怪石乘奔馬,俯視長江見躍龍。
花老仙源青嶂合,草深樵徑白云封。
興闌酒醒黃昏近,猶在蓬萊第一峰。
笑入方巖翠幾重,惠連群從躡行蹤。
平臨怪石乘奔馬,俯視長江見躍龍。
花老仙源青嶂合,草深樵徑白云封。
興闌酒醒黃昏近,猶在蓬萊第一峰。
笑著走進方巖,層層疊疊的翠色撲面而來,弟弟們如謝惠連般緊隨我的腳步。平視陡峭怪石,仿佛乘上奔馬;俯視滾滾長江,恰似看見躍動的蛟龍。仙源之地鮮花已老,青色山巒合圍;樵夫小徑野草深深,被白云遮蔽。游興闌珊,酒意漸消,黃昏將近,我們仍留連在這如蓬萊仙境的第一峰。
惠連:南朝宋詩人謝惠連,此處借指作者的弟弟們,贊其才俊。
群從(cóng):指堂兄弟及子侄等同族晚輩。
躡(niè):跟隨,追蹤。
仙源:指方山景色奇麗,如傳說中仙人居住之地。
蓬萊: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此處比喻方山之高峻奇美。
此詩為作者與諸弟同登方山時所作。方山景色奇秀,兄弟同游興致盎然,詩中記錄了登山過程中的所見所感,反映了文人游賞山水、共享天倫的雅趣。
全詩以登方山為線索,描繪了沿途奇麗景色,既展現方山的高峻壯美,又凸顯兄弟同游的溫情,情景交融,是一首兼具自然之美與人倫之樂的山水紀游詩。
老雖無悶向茅堂,忽忽還因物感傷。
積霧易迷平地水,孤云難護滿天霜。
祥麟可向清時見,驚鶴那于黑處藏。
信意偶然成此詠,祇堪閑寫與支郎。
誤語成疑意已傷,春山低歛翠眉長。
鄂君繡被朝猶掩,荀令薰爐冷自香。
有恨豈因燕鳳去,無言寧為息侯亡。
合歡不驗丁香結,祇得凄涼對燭房。
玉壇三級接秋空,此是仙家第幾重。
羽客有時來駕鶴,王人無歲不投龍。
微吟海月生巖桂,長嘯天風起澗松。
司馬先生何處去,篆碑猶有白云封。
閉戶頭初剃,今來已白頭。
五侯堂上見,四海定中游。
鑿井還依砌,栽松欲映樓。
人間思慮絕,擁衲任經秋。
天極周環百二都,六王鐘鐻接劉蘇。
金椎漫筑甘泉道,匕首還隨督亢圖。
已覺副車驚博浪,更攜連弩望蓬壺。
不將寸土封諸子,劉項由來是匹夫。
錦帳公余后,紗巾召見初。
一言忻契合,三拜愧生疏。
漸見詩多拙,方知譽轉虛。
猶能時遣吏,相問到貧居。
聲名獨步向西都,主將風騷敵亞夫。
龜洛泛應隨釣叟,龍門游想領生徒。
公車未召身猶散,相府深知道豈孤。
可惜春時還不見,眼前花卉謾芬敷。
還如裴度鎮河東,百萬軍民畏愛中。
鐘鼓久喧刁斗靜,旌幢一指鴈門空。
瀟湘故友參時務,燕趙佳人接土風。
密地再歸知不出,莫將竹馬約童蒙。
彩牋一軸敵瓊瑰,喜見親題手自開。
遠勝浣花人寄到,貴從視草客分來。
百張重疊霞初卷,十色參差錦乍裁。
紅藥篇章方雅稱,老夫無用擬封回。
軺車南去詠江天,閑憶群賢倍黯然。
御水莎青孤立鷺,宮槐煙冷數聲蟬。
石渠吏散簾風靜,鳳闕云歸霽景鮮。
幽致不知何日共,思君唯賦帝京篇。
天錫靈符興寶祚,澤流綿宇福含生。
蒸蒸至孝咸歸厚,翼翼精衷尚執盈。
順考漢儀彰道廣,欽崇周典闡文明。
豆籩合饗豐盛備,管磬同和雅奏成。
愛景融輝昭善應,非煙絢采協殊禎。
尊升茂典光惇史,稽古鴻猷振帝纮。
去路余千里,行行雪灑衣。
諸峰何日別,一錫犯寒歸。
夜宿誰聞磬,晨齋自采薇。
遙知到禪宇,猿鳥共開扉。
三門閑想六龍家,多少春來事可夸。
閣道尋僧同鷲嶺,樓船載妓勝仙槎。
送迎幾拂新亭柳,巡歷時穿舊縣花。
野客尋常思重謁,卻愁詩酒勢難加。
誰謂元戎幕,今同長者家。
一音聞說法,五葉見開花。
久住生車耳,因閑長道牙。
方期注金策,休夢赤城霞。
香剎隠霞標,齋房見落潮。
歸思海眾繞,來應輔臣招。
倚策吟云合,乘杯咒浪銷。
曹溪久得法,游戲自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