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李大著春日雜詩十首 其三
賤子知何幸,萊衣老更斑。
白頭居杜曲,清夢到香山。
琢句愁雕腎,銜杯喜渥顏。
此身慚暮翼,飛倦未知還。
賤子知何幸,萊衣老更斑。
白頭居杜曲,清夢到香山。
琢句愁雕腎,銜杯喜渥顏。
此身慚暮翼,飛倦未知還。
我這卑微之人不知有何幸運,年老時還穿著彩衣更顯斑駁。白發蒼蒼居住在杜曲之地,清淺夢境中常回到香山舊所。雕琢詩句愁得心力交瘁,舉杯暢飲喜得容光煥發。此身如黃昏倦飛的鳥雀,雖已疲憊卻仍未歸巢,心中滿是慚怍。
賤子:詩人自謙之詞。
萊衣:用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典故,指代孝養父母的行為。
杜曲:地名,唐代杜氏家族聚居地,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香山:或指白居易晚年隱居的洛陽香山,此處代指清幽之地。
雕腎:形容創作時苦思冥想、耗盡心力。
渥顏:因喜悅或飲酒而容光煥發的面容。
暮翼:比喻年老體衰如黃昏歸巢的飛鳥。
此詩為詩人與李大著春日唱和之作,次韻而作。詩人晚年居杜曲,春日觸景生情,通過對自身生活狀態的描述,反映其晚年內心的復雜感受。
全詩以日常生活場景入詩,展現晚年閑適與創作、飲酒的真實狀態,情感真摯,用典自然,體現了宋詩關注個人心境、含蓄深沉的特點。
輕黃淺碧,偷結相思絡。一桁柔絲才半搦,乞與行人漫折,空負佳期誤良約。淡煙薄,新陰上晴閣。甚芳景,漸如昨。嘆青山依舊情無托。為怕明朝,滿天飛絮,愁裹風簾翠幕。
文溪似秋浦,窈窕湛寒玉。天凈波平一鑒開,倒影金華千仞綠。人家多住溪東西,飛棟輝煌接華屋。疏槐楊柳蔭當門,翠荇紅蕖悅心目。康氏樓居更蕭爽,雕欄百尺凌云上。仙姥峰高望欲齊,狀元洲近平如掌。詞翁酒客屢招尋,吹竹彈絲共歡賞。風物清華入吟嘯,阛阓喧囂斷輪鞅。憶昔總角初常游溪之涯,拆竿坐石堪垂釣,臨水提筐逢浣紗。朅來忽復四十載,漂泊不歸雙鬢華。天涯往往聞逸興,邂逅題詩徒自嗟。豈不聞宋朝曾孝子,三子科名相繼起。連篇文采動公卿,文溪之名自茲始。今人何必非古人,珍重貽謀在經史。他年若綰銀黃來,仰視高樓耀閭里。
絲綸日下九重頻,耆德三朝重老臣。若學五湖游不返,漢家誰復畫麒麟。
新鶯囀畫堂,新燕集雕梁。柳葉裁眉出,桃花學面妝。珠簾映日捲,錦袖隨風揚。大道連平樂,高樓接建章。容華艷陽月,夫婿侍中郎。挾瑟調鸚鵡,將簫待鳳凰。朝回欲有問,軒騎滿東方。
村居何所有,歷歷多修竹。明星閣樹頭,白云飽溪腹。釣月引鱒魴,樵霞臥山麓。枯槁故所耽,飲啄亦自足。
度關山,詰曲復崔嵬。雖有車,畏輪摧。十步五坐泣且啼,啼聲一何悲。疾風吹塵自我后來,回望故鄉茫何睹哉。前睹黃河水,水流何瀺灂。一夜胡馬過,河邊草如削。河邊草如削,安能更民居。居民尚遠徙,行子欲何之。鴟梟為好音,豺虎亦規行。四方不識人,來稱弟與兄。溫鐵益知柔,茹荼益知甘。平生少自足,臨難追故歡。度關山,那得不沾衣。日夜見去人,寥寥歸者稀。
地久天長歲不留,坐來念念失藏舟。回看萬法皆兒戲,還直先生一笑不。
繄思王入覲東歸兮,日嚴飭其徒御道。伊闕與景山兮,瞻鸞旌之飛度。遇宓妃于洛川兮,縹緲隔乎煙霧。倏飄忽其若神兮,見淩波之微步。從湘濱漢皋之神女兮,儼眾靈之來聚。采明珠而拾翠羽兮,紛雜遝而容與。雖眷眷于淑美兮,將奚以達乎衷素。臨川流而凝佇兮,嗟幽冥之異路。偶瓊珰之來獻兮,豈徽音之能悟。耿良宵而忘寐兮,遂悵然而歸去。念此事之莫稽兮,所可重者思王之賦。覽松雪之圖寫兮,覺神怡而目注。歷百祀而如新兮,誠在人之珍護。聊肆玩以自適兮,又奚用深究乎其故。
湘元有蘭芷,汨吾欲南征。遺佩出長浦,舉袂望增城。朱霞拂綺樹,白云照金楹。五芝多秀色,作桂常冬榮。弭節且夷與,參差聞鳳笙。
玉門關外絮飛空,破虜營前晝影濃。可便消兵無好術,忍教攀折怨春風。青連遠戍和煙重,靜映疏櫳窣縷輕。游子不歸春夢斷,南軒一樹有啼鶯。遠映天街近繞池,長條無力自相依。上陽宮女愁方絕,又是東風有絮飛。輕盈恰與地相宜,才種纖枝又引枝。不及垂陰向黎庶,春風一路送亡隋。海潮聲里越溪頭,誰種千株夾亂流。安得辭榮同范蠡,綠絲和雨系扁舟。帳偃纓垂已有名,水邊花外更分明。前賢可得輕詞句,幾變新聲入鄭聲。吳王愛重為游從,歲歲添栽后苑中。家國旋亡臺榭毀,數株臨水尚牽風。
欹斜千百嶺,宛轉十三拋。云氣穿山罅,灘流倒石坳。澄潭沒烏鬼,怪壁斷羲爻。最愛懸崖下,疏松著幾梢。
曄曄珊瑚映水宜,炎云沐浴更生姿。承風影拂河陽樹,向日心傾若木枝。珠熟紫房開莫早,丹成朱火養休遲。不教纖手頻來折,留燭蘭堂欲暮時。
秋江四十有馀程,稱作紅蓮泛去清。從闕到州堪羨處,船中坐臥看山行。
嫣紅倚綠,嬌鬢團香雪。未展娥眉先怯怯,最是東風著力。織錦堆云正千疊。漸芳歇,瓊簫漫吹徹。乍相聚,又長別。甚緣來緣去何由說。畫燭燒殘,不醒濃睡,空老貪花戲蝶。
溪山號清絕,自古產奇人。可惜吾夫子,南來不到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