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歸梁
楚夢吹成樹外云。乍雁影斜分。黃花心事一簾塵。但頻憶、小腰身。
今宵素壁冰弦冷,怕彈斷、沈郎魂。秋衣因甚滿愁痕。是干預、幾黃昏。
楚夢吹成樹外云。乍雁影斜分。黃花心事一簾塵。但頻憶、小腰身。
今宵素壁冰弦冷,怕彈斷、沈郎魂。秋衣因甚滿愁痕。是干預、幾黃昏。
美夢如輕云般消散在樹外。大雁斜飛,身影分開。黃花帶著心事,如簾幕蒙塵。只是頻頻憶起她纖細的腰身。今晚白墻下琴弦冰冷,怕彈斷這傷心人的魂。秋衣為何滿是愁痕,是因為牽掛了多少個黃昏。
楚夢:指美夢。
乍:突然。
黃花:菊花,常象征愁緒。
冰弦:琴弦,此處有冷清之意。
沈郎:指代多愁善感之人。
干預:關涉、牽扯。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詞中可推測是詞人在秋季,因思念某人而作。秋季本就易引發愁緒,詞人回憶起往昔美好,面對當下冷清,遂寫下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思念之情。其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細膩,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將愁情渲染得十分動人。在婉約詞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展現了詞人高超的抒情技巧。
一幅生綃玉不如。簾波的的見唇朱。相思飄滿莫愁湖。應是情多頻擲眼,何妨載去共當壚?別來曾否憶人無。
王旅旋兮背故鄉。
彼君子兮篤人綱。
媵余行兮歸朔方。
馳原隰兮尋舊疆。
車載奔兮馬繁驤。
涉浮濟兮泛輕航。
迄魏都兮息蘭房。
展宴好兮惟樂康。
五峰門下,百種全無。
僧床迫窄,堂供蕭疏。
腳下踏著底,破磚頭碎瓦礫。
面前撞見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么薄福住山,真個辜負老胡。
山形天矯蒼精劍,
日氣曈曚紫磨丹。
度盡世人人不識,
青煙起處是邯鄲。
不薄淮陽守,翻辭大省寮。
聯翩追近地,奉引憶先朝。
碧落仙人館,銀河織女橋。
漢儀瞻鹵簿,虞樂典簫韶。
日月旂常動,星辰劍佩搖。
聳身殊道路,回首隔云霄。
河內猶宜借,山陰豈見招。
乾坤五馬貴,江海一麾遙。
雅識懷金奏,同游嘆玉鑣。
歲年只轂轉,岐路一蓬飄。
鸞翮終難鍛,鶯遷本在喬。
九苞應不遠,覽德是何朝。
海日樓頭倚夕陽,春秋直為蟪蛄忙。遠人如杌忽移樹,深草隱花微度香。水位星搖占害氣,金神氣伏避炎方。奇胲刑德非無意,會與閭昭一審詳。
炎宵無寐夢無家,強倚欞軒待曙霞。病眼觀空增矘?,文心失侶不雄夸。飛來白鵠傳書簡,想見蒼龍潑茗花。獨樂襟期隨地在,吟懷應為晚涼加。
裊裊葛盈谷,芊芊草滿陂。
君王與虞丘,云夢射熊羆。
樊姬共九女,深宮治绤絺。
絺绤妾當服,熊羆妾不食。
男兒志四方,君王事萬國。
縫裳亦妾職,逐禽非君力。
倉皇草樹間,恒使予心惻。
聊居好,退食一爐香。
跌宕英雄拚痛飲,嬌癡兒女捉迷藏。
抑塞慰王郎。
一春飛電不停光,誰縱群陰共閉陽。出谷野云籠樹白,漫堤湖水入江長。鶯辭青帝啼猶濕,燕得晴天喜欲狂。想到六如亭下路,屐泥封盡落花香。
春來何處去何歸,世上關心者亦稀。老景漸知前路逼,新花應又一年違。橋邊激激催流水,塔外層層透落暉。深羨使君閑此日,野人經月未開扉。
借卻今朝補昨旬,歷書新紀祝融神。金烏落盡無晴日,蜀魄啼衰有恨身。星火尚傳羲叔宅,簫韶曾是帝虞巡。從他節序相流易,四百羅浮只自春。
欲送歸云不可尋,讀君詩句費沈吟。春無白日常疑淺,水到滄溟未是深。野竹生來饒苦節,渚蓮開后見同心。最憐犀帶橋頭月,他夕分明照客襟。
菱花荇葉匝雙湖,麗日曈曈百里鋪。羲馭久應回北陸,澠池休恨失東隅。鵝群逸少非無帖,犢鼻相如別有壚。一詠一觴聊自足,好留春鳥勸提壺。
青泥亭子石闌干,高冢累累照水寒。泉下朝云何處所,偈中如露未曾乾。蠅能遠道因隨驥,草有馀香不讓蘭。試問錢塘蘇小墓,清明寒食幾人看。
已歇黃塘昨夜雷,寺南新筑定曾催。花名躑躅春長發,竹有蘢蔥手自栽。元凱勒銘傳在德,左司為郡號多才。千秋也是尋常事,日月行天似磨推。
青陽歸去不蹉跎,閏歲曾無一日多。柯斧爛時才頃刻,觸蠻爭處又干戈。馀生合付丹砂久,壯志其如白發何。阿閣鳳巢知在邇,春來竹實滿前坡。
千絲垂柳拂長堤,才見東風日已西。蟻垤一春鳴老鸛,山童三月報新鸝。將收蜂蠟供游屐,欲積蚨錢買醉泥。首夏清和全未得,朝來陰雨倍凄凄。
莫道工詩遇必窮,使君曾不問窮通。千年自夢生花筆,一郡同歸偃草風。杳杳郵筒來昨日,堂堂旗鼓建晴空。風流宋玉今搖落,誰和陽春入郢中。
行春橋畔石湖邊,
精舍陰陰近墓田。
花發紫薇思往事,
氣騰白虎臥新阡。
青楓月冷歸遼鶴,
綠樹煙深怨蜀鵑。
怡晚仙人飛佩遠,
倚闌無語淚潸然。
半夜風如許,平明雪皓然。簾疏穿瑣細,竹壓更嬋娟。窘兔走留跡,饑烏鳴乞憐。遙忻炎海上,還復得新年。
度臘闕三白,開正還積陰。炊煙茅舍濕,噪雀暮枝深。短發千方誤,中年萬里心。成書著巖穴,或有后人尋。
新燕交飛露井時。
海榴初綻雨絲絲。
綠陰庭院話相思。
斜拂寶釵金鈿落,
暗矜羅襪畫裙知。
蕩舟難得一相隨。
青青獨羨水中蒲,
誰倩良工寫作圖。
也無塵俗也無色,
留待山窗伴老夫。
橙橘方粲粲,
魚蝦亦多多。
能舂半年糧,
豈惜一見過。
良夜月如霜,
聽我苦別歌。
翳翳葭蘆鄉,
風定水自波。
或者阻君舟,
柰此佇立何。
嗟予語敬之,敬之當聽予。
敬亦無不在,語子敬讀書。
當其未讀時,天君自儼如。
及其對書冊,萬象涵太虛。
是謂以我觀,勿以此喪志。
舍之求放心,離物以為二。
學問與思辨,古訓乃其地。
無在無不在,事事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