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著三首
青蓋朝來帝座新,豈知衛瓘是忠臣。洛陽荊棘千年后,愁絕銅駝陌上人。
天上河源地上流,黃金浮世等閒休。埋愁不著重泉底,盡向人間種白頭。
半紙虛名百戰身,轉頭高冢臥麒麟。山間曾見漁樵說,辛苦凌煙閣上人。
青蓋朝來帝座新,豈知衛瓘是忠臣。洛陽荊棘千年后,愁絕銅駝陌上人。
天上河源地上流,黃金浮世等閒休。埋愁不著重泉底,盡向人間種白頭。
半紙虛名百戰身,轉頭高冢臥麒麟。山間曾見漁樵說,辛苦凌煙閣上人。
清晨帝王車駕新登帝座,誰知道衛瓘這樣的忠臣?千年后洛陽荊棘叢生,銅駝陌上行人愁緒萬千。天上的河源在地上流淌,黃金般的浮世輕易消歇。愁緒無法埋入深泉之下,全在人間催白了人頭。半紙虛名換得百戰之身,轉眼便高冢前臥著麒麟。山間曾聽漁樵談論,凌煙閣上的人也辛苦非常。
青蓋:帝王車駕的車蓋,代指帝王。
衛瓘(guàn):西晉大臣,以忠貞著稱,后被賈后陷害致死。
銅駝陌:洛陽古街道名,魏晉時為繁華之地。
河源:指黃河源頭,此處喻時間流逝。
麒麟:古代墓前石獸,象征身份地位。
凌煙閣:唐代為表彰功臣而建的殿閣,代指功臣榮譽。
此詩應為作者歷經世事變遷后所作,借詠史與抒情,反映對歷史興亡、浮世虛幻的洞察。或作于社會動蕩之際,通過對忠臣命運、功名虛幻的感慨,寄寓對現實的思考。
《雜著三首》分詠歷史、世情、功名,以凝練筆觸揭示歷史無常(首首)、浮世空幻(次首)、虛名累人(三首)的主題,展現對人生與歷史的深刻哲思,語言沉郁,意蘊深遠。
老去溪干作釣翁,心閑無事與僧同。
夢回喜見曉窗白,旱久愁看暮嶺紅。
案上舊書因暑廢,樽中美醞為貧空。
不凡不圣伊誰會,別是吾儂那一通。
良夜空如洗,憑欄一望平。
星垂因野闊,野凈見星明。
點點光疑墜,熒熒勢半傾。
天低連岸遠,地盡看參橫。
水迥過時白,云收撤夜清。
銀河今咫尺,我欲泛槎行。
秋田已歉期新歲,人道占書必有年。
料事每難憑者半,知幾誰見吉之先。
米荒鄰送荷包飯,銅泄市無紙裹錢。
解使鄉居長得稔,不妨吟釣老溪邊。
人意與秋高,臨風意自豪。
倚欄吟未已,拔地怒方號。
露宇遙窮目,霜林見落毛。
威生來虎谷,聲震似鯨濤。
六鹢飛應退,群狐懼莫嘷。
擬騎鵬翼去,萬里訪盧敖。
里社由來慶上元,常年鼓笛遍諸村。
緇黃香供人人冗,紅白燈竿處處喧。
積雨連朝寒可畏,祈天一念禮猶存。
夜來見說柴爐少,清磬行時半閉門。
釣石摩挲久席珍,儒冠非誤一朝伸。
修程鵬擊三千里,次榜龍飛第二人。
講紫陽書聊倚席,縱青云靶早彯纓。
十傳先輩家聲大,又喜中朝誦句新。
讀易伊誰見得真,能見富定不如貧。
涪翁但冀天還眼,子厚何求愁化身。
語燕殷勤如話舊,良苗次第又懷新。
往來獨恨詩差少,便覺江山憔悴人。
九袠筵開喜更深,金杯從客十分斟。
新詞歲歲歌縣矢,回啟人人得碎金。
短韻豈堪勾白句,初心卻似欠韓箴。
如公總是書融化,椰腹多于漢學林。
持錢老叟送公還,詫說吾儂好長官。
曰雨曰旸三載里,如冰如雪一廉難。
新陂舊學鐫碑去,瑞粟嘉禾入畫看。
截鐙莫留休悵恨,此行要看觸邪冠。
杉松夾徑去猶遠,桃竹隨人強自搘。
水界平田疑刻畫,煙籠遠日狀琉璃。
何波為續游山記,好友先吟訪古詩。
清思如君真可愛,行須入賦萬年枝。
機事嗟何巧,空村不住舂。
潺湲因借力,俯仰若為容。
盡日勞雙杵,疏泉隔幾峰。
無人長軋軋,助我為淙淙。
碓下僧長喜,溪邊婦亦慵。
香廚炊已辦,時倩野云封。
先儒只此是單傳,圣處初無別入門。
人與兩儀三并立,天分萬化一為元。
知無適處樂何喻,到放參時妙不存。
勿正勿忘真見解,此翁千載有名言。
我嗟孤日早,汝亦守偏親。
愛甚于諸季,年多似一輪。
家雖老去足,身苦病來頻。
卜穴何時定,傷心歷四春。
塵世情知事不然,生涯漫浪只隨緣。
閙藍身入從初誤,逆境魔多向老便。
未肯羨人升白日,不妨存我送殘年。
聲名官職俱何有,枉見匆匆發似綿。
羨子論文見解深,無端聚散苦難禁。
雖然后會剛期我,忽漫離筵已著心。
窮殺昌黎緣怪怪,誰憐子美獨涔涔。
寒梅鬭雪看何處,還憶花前抱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