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黃士明太史遼左聞報六首己未九月 其五
征兵插羽亂如麻,轉餉東南路更賒。力盡孤城同破竹,計窮中夜只量沙。
鴉餐腐肉盤成陣,雪避腥風不作花。借問遼陽春燕子,舊巢何處覓人家?
征兵插羽亂如麻,轉餉東南路更賒。力盡孤城同破竹,計窮中夜只量沙。
鴉餐腐肉盤成陣,雪避腥風不作花。借問遼陽春燕子,舊巢何處覓人家?
緊急征兵的羽檄亂如麻,從東南轉運糧餉的路途更加遙遠。孤城防御耗盡力量,如同被破竹般難以支撐;夜半無計可施,只能用‘量沙’的計策虛張聲勢。烏鴉啄食腐肉,盤旋成陣;風雪避開腥風,難成美麗雪花。想問那遼東春天的燕子,舊日的巢穴如今到何處尋找人家?
插羽:指插有羽毛的緊急軍書,古代傳遞軍事命令時插羽表示加急。
轉餉:轉運糧餉。賒:遙遠。
破竹:比喻勢如破竹,但此處反用,指孤城難以堅守,如竹被破般崩潰。
量沙:典出《南史·檀道濟傳》,檀道濟以沙充糧迷惑敵軍,此處指明軍無糧,只能用虛計。
鴉餐腐肉:烏鴉啄食戰場上的腐尸,極言戰事慘烈。
雪避腥風:風雪因戰場上的腥氣而失卻輕盈,難成美麗雪花,烘托戰場慘狀。
遼陽春燕子:以春燕歸巢的意象,暗喻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此詩創作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年)九月,時值后金(清)崛起,遼東戰事危急(薩爾滸之戰后明軍慘敗)。詩人與黃士明(或為黃汝亨)唱和,以詩記錄遼東前線的危局,反映戰爭對軍民的重創。
詩中緊扣‘遼左聞報’主題,從征兵、轉餉、守城、虛計寫到戰場慘狀與民生流離,層層遞進展現戰爭的破壞性,既是對時事的記錄,亦是對生靈涂炭的悲嘆,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
屋梁三尺繩,罌粟一盞膏。百年信有死,死胡輕鴻毛。
嗟嗟薄生命,昔昔重錢刀。錢刀亦何有,散歸猾與豪。
死者不復生,飲啄傾其曹。按驗言在官,牽率紛啾嘈。
藉用為侜張,滋蔓肆略鈔。詎求抵罪當,但取誣指淆。
皆云齋醮資,逼釀恣呼號。極口枕與衾,擇噬視所遭。
文書方爛陳,和事已息囂。竭爾反復圖,嬰我尺寸操。
罪之亦可憐,薄俗吁漓澆。殺人者當死,律在豈幸逃。
知死而致之,哀哉愚詐勞。
囊萸載酒啖檳榔,
處處登高屐齒忙。
黃菊正開秋未老,
滿天紙鷂競飛揚。
天津一別幾經春,明月懷人兩地頻。京國相逢青眼在,交游長嘆白頭新。苦唫徹骨憐詩癖,久坐論心怪仆嗔。三鼓樓頭猶剪燭,不須投轄學陳遵。
十年車馬到神京,漢室于今如賈生。朝野共聞吾主圣,乾坤還見泰階平。越□□□皆南貢,閫外將軍罷北征。草木亦知同雨露,欲書天保獻承明。
數杯頻酌寒窗酒,八句新題午夜詩。卻嘆步兵千日醉,肯孤工部百年期。鬢毛漸短驚予老,眼目長青荷子知。十載江湖今夕會,對床風雨卻連枝。
淮陽佐郡憂民切,京國為郎致主難。歲月催人雙鬢改,乾坤昭我一心丹。劍開古匣部牛斗,酒出奇兵戰夜寒。四海幸逢堯舜日,莫將心事問漁竿。
好詩好雨適相逢,抖盡襟懷要折沖。自古天人無間斷,寧因水旱輟良農。
阻饑傳播骨先寒,愁把臺評子細看。賴有重霉三日雨,向來枯涸已瀰漫。
我有鸰原或尼之,一江橫絕謾漣漪。幸哉未隔池塘夢,鼎臠初嘗豹一窺。
青蠅何營營,呼群污我衣。
我衣新且潔,蠢爾無是非。
驅之薨薨起,穴隙更乘機。
蹙蹙靡所避,終日掩荊扉。
嘆息爾微物,終安所憑依。
西風動地來,秋霜下嚴威。
看爾翩翩者,能再幾時飛。
高樓有美人,容華明月光。丹黃無所施,縞素為衣裳。
空帷獨自悲,徘徊下高堂。愿得一心人,相共成七襄。
殷勤結女伴,朝夕相頡頏。學為好笑嚬,亦為時世妝。
無如非本真,徒勞回寸腸。斂手謝流輩,愿言歸洞房。
洞房有鳴琴,朱弦多古音。一鼓再三嘆,聊以慰悲心。
明月照素顏,清風吹縞衿。徘徊復徘徊,夜寒更漏沈。
青春不我留,霜華雙鬢侵。盥手理殘機,愛此一寸陰。
蛾眉不入時,人情自古今。修綆汲寒泉,相將此意深。
窈窕啟明窗,羅帷風自開。素月西復西,所觀殊未來。
置我黃金梭,斂我明鏡臺。錦瑟一再彈,弦外有馀哀。
言笑日以遠,容華日以摧。與子結相思,素心終不回。
霜氣樹高空,木葉飛林隈。攬衣不成眠,空閣起徘徊。
禮佛修行不較多,
何須特地起干戈。
直饒打得回頭后,
兔子何曾離得窠。
長伴犀梳光欲暝。片片碧池應冷。無語看金井。瀟湘映出芙蓉景。
一點秋波能作鏡。莫向鄰娃相并。寄與紅樓省。等閑藏卻孤鸞影。
波痕綠上瀟湘岸,絲絲柳風吹鬢。巨海鞭鯨,長江飲馬,生恐壯懷消盡。吟邊劍影。悵芳草天涯,錦鱗無信。絹素誰描,唼花戲藻碧潭靜。
匆匆舊游似夢,記畫船煙雨,鮮膾初進。桃水深情,濠梁逸致,并入奚囊佳詠。將星夜隕。更碧化三年,圖寒八陣。破壁龍飛,恍聞笳鼓競。
十里輕煙覆大堤,
行郎臨發馬嘶嘶。
檀槽半咽馀音裊,
弦月彎彎夜向低。
咄咄窮來,冰氏主人,勸汝千杯。怪子云高閣,一麾不去;昌黎上座,三揖仍回。
餓倒翳桑,凍穿東郭,拊手揶揄笑我該。何相厄,出門如有礙,閉戶如呆。
特憑毛穎符牌。擇吉日車馬走天涯。向簟瓢巷里,生前可住;首陽山下,死后堪埋。
耕硯為田,積書作庫,今后休將壁立猜。窮唯唯,吾從此逝矣,贈子多財。
雙闕峙清漳,飛閣臨崇阿。
區宇蕩柔風,萬匯宣天和。
菁蔥蔭崖條,芬芳敷澤荷。
圓魄麗中天,清輝揚素波。
賓賢侍宴游,劍佩聲相摩。
高誼薄云霄,劇論懸江河。
眇矣梧鳳音,興言自成歌。
嘉會豈重得,不樂當如何。
原野正春風,登臨一醉同。
陰晴時未定,今古思何窮。
山勢落還起,溪流噎復通。
隱君方自得,可羨爾冥鴻。
峨嵋玉局天人流,元祐作守來杭州。兩湖浚后葑草薙,長堤筑罷垂楊柔。為民種德難悉舉,退傅而后公其尤。
政閑鈴閣凈于水,雙松聞植庭之幽。碧云圓合葉常滿,黃雪細糝花初稠。偶偕枯衲證禪悅,閑邀冷宦聯吟謳。怡顏應與此松對,藍田丞署能同不。
迄今幾閱七百載,公雖仙去松猶留。根蟠力壓雷雨拔,干攫怒偃蛟龍遒。煙釵霧鬣互掩映,古柯老蘗恒蚴蟉。后人見者歌勿伐,不數邵武夸安榴。
回思公也立朝寧,歲寒之節驚同儔。建言抗直忘忌諱,賦詩奇崛憑搜求。去杭而后跡靡定,一官轉徙炎荒投。梅花嶺外行躑躅,桄榔樹底聞鉤辀。雪泥鴻爪不再至,側身東望成阻修。
松風亭子僦居日,得無觸物增羈愁。平生敬公入骨髓,公之磊砢松應侔。惜余坐此腰腳弱,之而鱗甲觀無由。
畢宏韋偃世誰及,為我畫取懸齋頭。配以笠屐之圖像,須麋謖謖同千秋。清飆晝卷翠濤瀉,勿使化作雙長虬。
黃鵠哀鳴感稻粱,鳳毛高舉豹深藏。
遲回自失因時旨,留滯終迷所向方。
柳下和光寧降辱,云間高論且開張。
嚶聲伐木詩人意,垂聽和平諗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