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城曉發
秉燭通窗暗,
披衣起漏殘。
烏啼臺樹曉,
蛩咽井蕪寒。
向老嗟行役,
為官愧素餐。
循良求不易,
凍餒待誰安。
秉燭通窗暗,
披衣起漏殘。
烏啼臺樹曉,
蛩咽井蕪寒。
向老嗟行役,
為官愧素餐。
循良求不易,
凍餒待誰安。
手持蠟燭,透過窗戶顯得昏暗;披著衣服起床,更漏即將滴盡。烏鴉在臺邊樹上啼叫,天色已破曉;蟋蟀在井邊荒草中低鳴,帶著寒意。感嘆年老仍為公務奔波,身為官吏卻愧疚于白吃俸祿。賢良的官吏難以求得,百姓受凍挨餓又有誰來安置?
漏殘:更漏將盡,指深夜或黎明前。
蛩(qióng):蟋蟀。
行役:因公務而跋涉。
素餐:不勞而食,此處指無功受祿。
循良:奉公守法、愛護百姓的好官。
凍餒(něi):受凍挨餓。
詩作可能創作于詩人晚年任職期間。詩人因公務在應城破曉出發,途中目睹黎明前的清冷景象,聯想到自身年老仍為仕途奔波、未能盡到官吏職責,又念及百姓困苦無依,遂有感而發。
此詩以曉發為契機,將個人行役之苦、為官之愧與民生之艱相勾連,既展現了封建官吏的矛盾心理,也反映了對底層百姓的同情,情感深沉,具有現實關懷。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依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一重山,兩重山。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寒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
馀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
黃金臺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
重簾靜,層樓迥,惆悵落花風不定。
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
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遙夜亭皋閑信步。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朦朧淡月云來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誰在秋千,笑里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鏟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晌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暮,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
風壓輕云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
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唯有落花知。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青女霜前催得綻。金鈿亂散枝頭遍。落帽臺高開雅宴。芳尊滿。挼花吹在流霞面。
桃李三春雖可羨。鶯來蝶去芳心亂。爭似仙潭秋水岸。香不斷。年年自作茱萸伴。
貼鬢香云雙綰綠。柳弱花嬌,一點春心足。不肯玉簫閑度曲。惱人特把青蛾蹙。
靜夜溪橋霜薄屋。獨影行歌,驚起雙鸞宿。愁破酒闌閨夢熟。月斜窗外風敲竹。
雙花連袂近香猊。歌隨鏤板齊。
分明珠索漱煙溪。凝云定不飛。
唇破點,齒編犀。春鶯莫亂啼。
陽關更在碧峰西。相看翠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