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二首 其二
長劍拄頤刀納靴
得如曝背趁陽和
買鄰底用百萬價
好事爭為十二窩
異日史臣應有考
同時朝士欲無多
與君死守西山學
莫遣人譏末路蹉
長劍拄頤刀納靴
得如曝背趁陽和
買鄰底用百萬價
好事爭為十二窩
異日史臣應有考
同時朝士欲無多
與君死守西山學
莫遣人譏末路蹉
長劍拄著下巴,佩刀收進靴中,倒不如在陽光下曬背享受溫暖。買鄰居何須花費百萬巨資?好事者爭著營造十二窩居處。將來史官應當會有考證,同時代的朝官大概已不多。我與你堅守西山之學至死不渝,莫要讓他人譏諷晚年困頓。
拄頤:拄著下巴,形容劍長。
納靴:收進靴中,指刀被收納,不再使用。
曝背:曬背,指冬日曬太陽取暖。
陽和:溫暖的陽光。
買鄰:典出《南史·呂僧珍傳》,指選擇好鄰居。
底用:何須,哪里用得著。
十二窩:泛指多處居所或特定雅趣之地。
史臣:史官,負責記錄歷史的官員。
朝士:朝廷中的官員。
西山學:代指堅守的學問或隱逸之志,典出伯夷、叔齊隱于西山。
末路蹉:晚年困頓失意。
此詩或作于詩人晚年退隱或與友人交游時,通過日常場景與歷史典故,傳遞堅守學問、不慕浮華的人生態度,反映了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淡然與對精神追求的執著。
全詩以家常話語入詩,借“買鄰”“西山學”等典故深化主題,主旨在于表達堅守學問、安于平淡的人生選擇,語言質樸而意蘊深遠,展現了詩人超然的精神境界。
蕭蕭行李出京都,到處人誇似二疏。致仕已辭三品祿,歸舟剩載五車書。未尋林下雞豚社,且理橋東水竹居。仕路驅馳年半百,甘棠不但在環滁。
夕陽翳東峰,微月下西嶺。不辭青鞋穿,陟此巖路永。巖路永且躋,中情何耿耿。
天下文明日,云從隘九霄。歸田沾霈澤,同幸際皇朝。
南海歸來興不孤,高陽濁酒命吾徒。一池春水葡萄色,肯與西施泛五湖。
移疾動經旬,寧知花事新。煙霞不惜賞,桃李可憐春。底事催鶯老,非關送酒頻。向來遲暮意,為此重傷神。
古佛崢嶸地,輕舟我又來。群鷗隨意舞,兩水接天回。云暖初生日,山留未散材。依稀千載夢,遙指讀書臺。
野寺相逢九日期,石門霜葉亂參差。山魈尚識貪泉水,地錦重封學士碑。豪杰不垂今古淚,登臨猶憶晉唐詩。憑君喚起通宵興,明月蘆花泛菊卮。
野水開冰出,山云帶雨行。白鷗乘曉泛,黃犢試春耕。地僻民風古,年豐米價平。村居自瀟灑,況有讀書聲。
瘦馬踏雪來長安,老□□云依空山。長年獨處村落里,幾日一笑□□□。□院風□□夜話,松□月冷趁晨班。終南太白四時好,不得倚闌相對閒。
清秋起色強登臺,不為高軒護綠苔。星斗自催占象動,風云群擁臥龍來。況逢開府前茅地,各逞追鋒上駟才。出處縱殊心事一,狎人鷗鷺莫輕猜。
我有一壺酒,與君醉花下。東風日夜至,群芳無停吐。高歌蕩浮云,白日光起舞。陶然中心悅,忽往在千古。匪以藉世贏,他人安能取。
翠紗籠袖映紅霏。冷香飛。洗凝脂。睡足嬌多,還是夜深宜。翻怕回廊花有影,移燭暗,放簾垂。尊前不按駐云詞。料花枝。妒蛾眉。丁屬東風,莫送片紅飛。春重錦堂人盡醉,和曉月,帶花歸。
灘頭流急漢江紆,兩日亭舟候撥夫。安得和風遠相送,畏途從此變夷途。
山下風吹衣,山上風拔木。茅茨何足保,瀛海慮翻覆。永念執鬯人,無心還自恧。
儂作月中兔,歡亦作蟾蜍。兔陰蟾蜍陽,長共廣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