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聞邊報四首 其二
八駿西游造父驂,六飛草草幸東南。
故宮久嘆生禾黍,急驛毋煩貢荔柑。
自古廟謨勞圣慮,即今軍事有人參。
行宮一穗祥云起,應解三邊黑祲酣。
八駿西游造父驂,六飛草草幸東南。
故宮久嘆生禾黍,急驛毋煩貢荔柑。
自古廟謨勞圣慮,即今軍事有人參。
行宮一穗祥云起,應解三邊黑祲酣。
周穆王駕著八駿西游,造父在旁陪駕;如今皇帝匆忙逃往東南。舊都宮殿長久以來令人嘆息已長滿禾黍,也不必再從加急驛站進貢荔柑。自古以來朝廷謀略讓圣上勞心,如今軍事也有人參與謀劃。行宮上空升起一穗祥云,應該能消解三邊的不祥之氣。
八駿:傳說中周穆王的八匹駿馬。造父:周穆王的駕車者。驂:陪駕。
六飛:皇帝的車駕,這里指皇帝。幸:皇帝到某地。
故宮:舊都的宮殿。禾黍:《詩經·王風·黍離》有對故都宮殿長滿禾黍的感慨,后常用來表示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感嘆。
驛:驛站。荔柑:荔枝和柑橘。
廟謨:朝廷的謀略。圣慮:圣上的憂慮。
人參:參與謀劃。
行宮:皇帝出行時居住的宮殿。
三邊:泛指邊疆地區。黑祲:不祥之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是在國家面臨邊患、朝廷局勢動蕩之時。當時可能皇帝匆忙南逃,舊都淪陷,詩人看到國家的困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反映國家動蕩的局勢,批判朝廷的奢靡和不作為,同時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它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時代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憂慮。
斜日西樓笛思涼,
無端洗馬恨茫茫。
天涯即在闌干外,
嶺色江聲未是長。
流年賦分長多感,
盡日長思立短亭。
猶謝海棠花始發,
似留春色向凋零。
擾擾悲生事,
昏昏入晚晴。
微風生柳態,
孤雁帶河聲。
家遠人垂老,
山荒石有情。
漸知天意改,
翻覺客途平。
當年策馬過錢塘。曲徑小平康。繁紅釅白,嬌鶯姹燕,爭喚何郎。
而今又客東風里,渾不似尋常。只愁別后,月房云洞,啼損紅妝。
閑居轉眼十馀秋,老樹斜陽作伴留。憶惜同窗桃李景,丹心一片志猶遒。
閑來無事意悠悠,獨步閑庭志未休。且喜窗前黃菊艷,晚年持節亦風流。
老拙懶陪塵俗客
茅堂掙坐復安眠
林間莫道無看待
松竹溪山在目前
涼夜正懸參,貪看牽牛臥。欲睡復防風,故紙窗欞破。
曉起郁金堂,篆里沈香盉。纖手泛茱萸,滿地黃金涴。
美人昔送我,清夜彈鳴琴。
一奏山水曲,能空塵俗心。
相思愁道遠,小別又秋深。
天末無歸雁,何由寄好音。
周遭水竹護山莊
小小柴門短短墻
野色一鞭看不盡
晚風吹出豆花香
夾岸垂楊拂曙鶯,
臨風江上最關情。
荊花萬樹迎暄發,
春草盈堂入夜生。
派引龍門繁奕葉,
本從鳳麓茂宗盟。
相攜欲紐重相約,
閒逐汀洲采杜蘅。
大儺存古禮,彩發映雕冠。
如今身老大,不似小時看。
古寺一聲磬,煙開見清泚。
生平湘上吟,今到湘山里。
湘水入海流,湘源浚自此。
漓水走東南,兩界注飛矢。
不踏五嶺云,空駭七澤水。
頗聞祭川者,河源先海委。
茲行探其本,乾坤一掌指。
湘山連衡山,千里猶尺咫。
松門入法堂,
留宿就繩床。
長老玄言簡,
空山藥草香。
一燈銜石壁,
片月隱巖房。
中夜梵音闋,
清泉出上方。
逍遙初謁武夷君,玉女峰頭弄白云。歸去扁舟圖九曲,幔亭仙樂夜深聞。
南國山川似洛中,官橋截海駕長虹。蠣螃正美新荔熟,系馬壚頭醉晚楓。
黃花采采報重陽,人在天涯憶帝鄉。貌得西方金粟影,大江東去泛慈航。
吳郎歸騎入長干,窈窕佳人詠合歡。若問荔枝何所似,胭脂香染水晶寒。
滕閣欄高紅螮蝀,章江水闊碧琉璃。幾年氣象歸談笑,一道藩垣系指麾。那待韓公來屬部,無勞王勃寫雄辭。使君自有文章手,能與山川作好碑。
君王從此不南憂,善付名郎第一州。笳鼓出嚴千騎從,旌麾坐制九諸侯。城巔觀閣屏間見,江底乾坤鏡里浮。門下賢豪常滿榻,卻應仲舉減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