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橋
一峰忽東回,一峰向西峙。
一峰跨其間,如龍飲澗水。
老柏鱗之而,森然拔地起。
兩間窈且深,俯視疑無底。
我懷喬文衣,翠云榜已毀。
文采會幾時,零落已如此。
一峰忽東回,一峰向西峙。
一峰跨其間,如龍飲澗水。
老柏鱗之而,森然拔地起。
兩間窈且深,俯視疑無底。
我懷喬文衣,翠云榜已毀。
文采會幾時,零落已如此。
一座山峰忽然向東回轉,一座山峰朝西聳立。又有一座山峰橫跨在它們之間,好似巨龍低頭飲用山澗之水。古老的柏樹樹皮如魚鱗般,威嚴地拔地而起。兩山之間幽深昏暗,向下俯視懷疑沒有底。我懷念喬文衣,他題的翠云榜已經毀壞。才華橫溢的人相聚能有幾時,如今已然這般凋零。
峙:聳立。
鱗之而:形容老柏樹樹皮像魚鱗一樣。
窈:幽深。
喬文衣:可能是一位與作者有交往且有文采之人。
翠云榜:可能是喬文衣題寫的牌匾之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對喬文衣的懷念和翠云榜毀壞的描述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游歷自然景觀時,看到曾經人文痕跡的消逝,結合對友人的思念,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先描繪了天然橋附近奇特的自然景觀,后由翠云榜的毀壞聯想到友人及人才的凋零。其特點是自然與人文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和觀察力。
寺住最幽處,半閑云外家。綠搖風動竹,紅落雨飄花。倦客頻登閣,山僧屢獻茶。相逢如舊識,歷歷問南華。
色香無比出西方,何物妖狐號六郎。手折一枝聊供佛,前身定是老柴桑。
失路誰相念,思家自不禁。吹簫江市伴,爭煬旅人心。釣乏王孫飯,游窮季子金。有才常不達,歸入白云深。
土窗茅屋斷知聞,十五年來謝世氛。云水至今還戀我,江湖何處更逢君。留連細剪方齋燭,潦倒愁看北冀云。再拜先生無可話,一杯留嚼野夫芹。
陽春白日風花香。趨步明月舞瑤裳。聲發金石媚笙簧。羅袿徐轉紅袖揚。清歌流響繞鳳梁。如矜若思凝且翔。轉盻流精艷輝光。將流將引雁雙行。歡來何晚意何長。明君馭世永歌昌。
燕蹴香泥,柳絮依依未墜。是乍雨、還晴天氣。宵殘夢短,對燈花飄瑞。塵暗瑣、香奩不堪妝綴。酒暈朱顏,詩留青袂。風度好、臉圓腰細。輕移小步,上壽杯千歲。傷往事、倚遍秦箏如醉。
春歸空苑不成妍,柳影毿毿水底天。過卻清明游客少,晚風吹動釣魚船。石作墻垣竹映門,水回山復幾桃源。毛飄水面知鵝柵,角出墻頭認鹿園。
看鏡白頭知我老,平生青眼為君明。舞姝別后閒珠履,已報絲蟲網玉笙。
小梅風味最高閒,凈洗鉛華粉面乾。試問吟詩向東閣,如何騎馬竹西看。
中天英粹異寰荒,萬古山川瑞氣藏。天竺不知何世界,寶林猶自說西方。
聞爾尋真去,何山第幾重。仙禽翔縹緲,大藥采芙蓉。夢醒寒潭水,心清曉月鐘。所嗟羈物役,徒想白云蹤。
晨起便無營,寧為晚饔計。青山不礙人,藜杖信所憩。酒半雙頰紅,往往吐豪鷙。譬彼詠荊卿,毫端劍光至。調笑主人公,俠兒謝都尉。但作蓬戶觀,朱門豈為累。
密蕊與繁枝,參差間竹扉。紅芳雖自媚,綠刺罥人衣。
潭潭明光殿,稽首西方仙。平生修何行,步有黃金蓮。我豈昔好徑,報以履下穿。洗足坐道場,卒卒此何緣。
萬古風情不易禁,多言未似不言深。楚王只聽巫臣諫,不道逃吳已有心。咫尺山河不易知,無言莫謂即無思。人間只見枝頭繭,不悟春蠶暗理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