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惠州曾使君韻二首 其一
瀟灑使君風度峻,
神仙謫墮在人間。
只今坐嘯凝香處,
帝賜羅浮作鎮山。
瀟灑使君風度峻,
神仙謫墮在人間。
只今坐嘯凝香處,
帝賜羅浮作鎮山。
瀟灑的曾使君風度嚴峻不凡,像是神仙被貶謫到了人間。如今他在官府中悠然理政之處,皇帝賜予羅浮山作為他鎮守的名山。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這里指惠州曾使君。
謫墮:被貶謫下凡。
坐嘯凝香:指州郡長官清閑、無為而治。典出《后漢書·黨錮傳·范滂》,“范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到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議。遷光祿勛主事。時陳蕃為光祿勛,滂執公儀詣蕃,蕃不止之,滂懷恨,投版棄官而去。郭林宗聞而讓蕃曰:‘若范孟博者,豈宜以公禮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無自取不優之議也?’蕃乃謝焉。復為太尉黃瓊所辟。后詔三府掾屬舉謠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權豪之黨二十余人。尚書責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對曰:‘臣之所舉,自非叨穢奸暴,深為民害,豈以污簡札哉!間以會日迫促,故先舉所急,其未審者,方更參實。臣聞農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若臣言有貳,甘受顯戮。’吏不能詰。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資先聞其名,請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職,嚴整疾惡。其有行違孝悌,不軌仁義者,皆掃跡斥逐,不與共朝。顯薦異節,抽拔幽陋。滂外甥西平李頌,公族子孫,而為鄉曲所棄,中常侍唐衡以頌請資,資用為吏。滂以非其人,寢而不召。資遷怒,捶書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猶以利刃齒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滂不可違。’資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歸怨,乃指滂所用以為‘范黨’。后牢修誣言鉤黨,滂坐系黃門北寺獄。獄吏謂曰:‘凡坐系者,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賢者,古之直臣。知滂無罪,將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眾人由此亦止。獄吏將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嬰病,乃請先就格,遂與同郡袁忠爭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詰,滂等皆三木囊頭,暴于階下。余人在前,或對或否,滂、忠意氣慨然,極陳其冤。甫疑曰:‘君為人臣,不惟忠國,而共造部黨,自相褒舉,評論朝廷,虛構無端,諸所謀結,并欲何為?皆以情對,不得隱飾。’滂對曰:‘臣聞仲尼之言,“見善如不及,見惡如探湯”。欲使善善同其清,惡惡同其污,謂王政之所愿聞,不悟更以為黨。’甫曰:‘卿更相拔舉,迭為唇齒,有不合者,見則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曰:‘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陽山側,上不負皇天,下不愧夷、齊。’甫愍然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滂后事釋,南歸。始發京師,汝南、南陽士大夫迎之者數千兩。同囚鄉人殷陶、黃穆,亦免俱歸,并衛侍于滂,應對賓客。滂顧謂陶等曰:‘今子相隨,是重吾禍也。’遂遁還鄉里。建寧二年,遂大誅黨人,詔下急捕滂等。督郵吳導至縣,抱詔書,閉傳舍,伏床而泣。滂聞之,曰:‘必為我也。’即自詣獄。縣令郭揖大驚,出解印綬,引與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為在此?’滂曰:‘滂死則禍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離乎!’其母就與之訣。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辭。顧謂其子曰:‘吾欲使汝為惡,則惡不可為;欲使汝為善,則我不為惡。’行路聞之,莫不流涕。時年三十三。”后以“坐嘯”形容州郡長官清閑、無為而治,“凝香”表示在官署中清閑無事,案頭有香。
羅浮:山名,在廣東惠州博羅縣西北。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回應惠州曾使君所作。當時詩人與曾使君可能有一定交往,曾使君或許在惠州有一定的作為和聲望,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他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曾使君。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典雅的用典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唱和交流,體現了一定的社交文化。
曉色重簾卷,春聲疊鼓催。
長垣連草樹,遠水照樓臺。
八境煙濃淡,六街人往來。
平安消息好,看到嶺頭梅。
九天云下垂,一雨作秋色。
塵埃化泥涂,原野轉蕭瑟。
十里一雙堠,狐兔臥荊棘。
見說數年來,中州乍蘇息。
烈風西北來,萬竅號高秋。宿云蔽層空,浮潦迷中州。
行人苦沮洳,道阻路且修。流澌被鞍??,飛沫綴衣裘。
昏鴉接翅落,原野慘以愁。城郭何蕭條,閉戶寒颼颼。
中宵月色滿,余光散衾禂。余子戒明發,飛霧靄郊丘。
微見扶桑紅,隠隠如沉浮。身游大荒野,海氣吹蜃樓。
須臾劃當空,六合開沉幽。千年厭顏色,蒼翠光欲流。
太陽經天行,大化不暫留。輝光何曾滅,晻靄終當收。
嚴霜下豐草,長歌夜悠悠。明日東阿道,方軌驟驊騮。
黃葉婆娑上釣舟,喚回舊夢到江流。
多情政自憐檣燕,兩鬢終當付野鷗。
未說離懷向南浦,須知詩意在夔州。
朔風昨夜吹沙急,早覺寒聲戰玉樓。
百年矛上淅,萬事枕中炊。
病苦還思老,貪嗔未若癡。
云低天欲動,江長岸如馳。
明月西風健,山頭賦別詩。
鐘魚閑日月,竹樹老風煙。
一徑溪聲滿,四山天影圓。
無言都是趣,有想便成緣。
夢破啼猿雨,開元六百年。
莘郊一介,堯舜君民。
薇山二難,百世忠清。
富春耕叟,涕洟云臺。
終南遯士,仕宦梯媒。
是數公者,俱以隠名。
木石一跡,霄淵異情。
九華山人,賣樵江湖。
請算世間,幾種樵夫。
東風解凍出行嬉,一哄煙塵隔翠微。
自有溪山真樂地,從來富貴是危機。
二三輩行惟須醉,多少公卿未得歸。
明日主人酬一座,小船旋網鱖魚肥。
東望會稽山,穆陵鬰岧峣。
卜壤藏劍履,伯也昭其勞。
昔者游仙人,龍耳致君王。
君家世其傳,芳踵疇可量。
青囊落君手,辯語如流河。
尋云履高阜,湯湯俯長波。
朔風渺天垂,萬里草離離。
安得結方軌,為君起遐思。
有子有子風骨殊,釋氏抱送徐卿雛。
四月八日摩尼珠,榴花犀錢絡繡襦。
蘭湯百沸香似酥,欻隨飛電飄泥涂。
汝兄十三騎鯨魚,汝今知在三歲無。
嗚呼四歌兮歌以吁,燈前老我明月孤。
青蒲花未老,黃竹筍初生。
細味詩工部,閑評字率更。
大江流日影,時鳥說春榮。
共作千年計,身謀政自輕。
西風吹感慨,曉氣薄登臨。
半壁楚云立,一川湘雨深。
乾坤橫笛影,江海倚樓心。
遺恨飛鴻外,南來訪遠音。
大明標榜葉氏子,自稱后村門下士。
誤言木吉孛為災,后村曾發一笑來。
其師流傳說如此,寧知禍福乃不爾。
犀腰貂首徒勞人,甘藜豢藿無苦辛。
我生有命殊六六,木孛循環相起伏。
袖中莫出將相圖,盡洗舊學讀吾書。
晚尊和月吸,早飯帶星炊。
鵬鷃從高下,螳蟬任黠癡。
水澄神自止,云遠意俱馳。
門外誰車馬,故人來課詩。
空庭橫?蝀,斷碣偃龍蛇。
活火參禪筍,真泉透佛茶。
晚鐘何處雨,春水滿城花。
夜影燈前客,江西七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