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游仙
白榆歷歷絳河東,清露無聲墮碧空。手把玉笙吹一曲,月臨南斗正當中。
曾見天書赤玉文,非煙非霧結氤氳。群仙不著飛霞佩,自制霓裳月色裙。
櫻桃窗下夢青春,蝴蝶翩翩是幻身。山鳥一聲驚夢覺,始知身是夢中人。
白榆歷歷絳河東,清露無聲墮碧空。手把玉笙吹一曲,月臨南斗正當中。
曾見天書赤玉文,非煙非霧結氤氳。群仙不著飛霞佩,自制霓裳月色裙。
櫻桃窗下夢青春,蝴蝶翩翩是幻身。山鳥一聲驚夢覺,始知身是夢中人。
明亮的白榆星歷歷分布在絳河以東,清涼的露水悄然無聲地從碧空墜落。手持玉笙吹奏一曲,月亮正高懸在南斗星的當中。曾經見過寫著赤玉文字的天書,那景象如煙似霧,繚繞成一片氤氳。群仙不佩戴飛霞玉佩,而是自己制作了如月色般的霓裳裙。在櫻桃窗下夢到青春年少,自己化作翩翩飛舞的蝴蝶,那不過是虛幻之身。山鳥一聲啼叫驚醒了夢境,這才知道自己本就是夢中之人。
白榆:星名。絳河:傳說中仙界之河。
氤氳:形容煙云彌漫的樣子。
飛霞佩:仙人的配飾。
霓裳:神仙的衣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作者在閑暇時,受道家神仙思想影響,結合自身對青春、人生的感悟而創作。當時社會或許存在對神仙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作者借此詩抒發內心的情感和遐想。
此詩主旨是借描繪仙界和夢境,表達對美好境界的向往與對人生虛幻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奇幻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在文學史上增添了游仙詩的獨特魅力。
桑間無褐半饑人,斗粟千金不換銀。
末路多慚逭溝壑,長年敢笑走埃塵。
江聲直下黃牛峽,河勢遙分白馬津。
回首向來征戰地,壯懷俱在只傷神。
忽忽倦行役,棲棲問窮途。生涯能幾何,所抱詩與書。
凄涼吳淞路,不到十載余。當年路傍柳,半已陰扶疏。
系舟上高橋,春水正滿湖。鷗鳥如有情,見人遠相呼。
境豁目為縱,興長心特舒。尚想張季鷹,此焉賦歸歟。
生前與身后,底用論區區。但當酌美酒,一鲙江中鱸。
春色無窮巷,農鄉有太和。
病嗟聞道晚,貧喜得閑多。
草徑供徐步,鄰花獲屢過。
層臺宜抗榭,誰與買煙波。
玉立祠庭久不衰,俄經剪伐重能栽。
端知妙護有神力,更喜當時殲厥魁。
種不他傳焉得子,年將豐稔輒多開。
天生異物初無伴,只許翻階近侍來。
西風同泛婺江船,倒指光陰六換年。
秋色又看梧葉老,離懷還對菊花前。
塵埃左宦空搔首,功業青云更著鞭。
兒女關情易來往,一樽臨路亦凄然。
青山照濡須,江駛不可渡。當年黃須兒,跨馬識其處。
奸雄有遺跡,草木尚西顧。孤城千家邑,政爾橫故戍。
翩翩佳公子,儒雅稱風度。金門向蓬萊,曾未試闊步。
疇令一官卑,僅乃高尉簿。得非多言窮,定坐能詩故。
相從十年間,了不見喜怒。千金第深韞,至寶可輕付。
江山落君手,判斷得佳句。誰歟招得仙,我欲起謝傅。
似聞王師出,鼙鼓近營駐。老生固常談,愚者亦千慮。
一樽別時酒,且用慰遲暮。去去無久留,功名有夷路。
居于富貴中,不為富貴誤。
赤手挨開解脫門,四方八面俱獨步。
佛祖不知由,憑誰立本據。
咄咄咄,力?希,聞見覺知齊合掌,鐵牛生得鳳凰兒。
海水赴大壑,雷奔墮空虛。
火輪煽金剛,蕩然為尾閭。
一闔復一辟,乾坤猶戶樞。
萬生保靈根,至神守虛無。
嘗以物所歸,返觀天地初。
贈子椰心簟,波紋細欲流。
來浮南海遠,好伴浙西游。
睡處知溫凊,行時便卷收。
不知風雨夜,能憶故人不。
材業光華藹薦紳,由來孝子出忠臣。
五年字邑祗明詔,兩路觀風惠遠民。
徐穉湖邊才卜筑,葛翁山下忽棲神。
朔云千里人揮淚,遺命歸從大母鄰。
開山何日事,斷碣臥荒榛。
食盡僧行腳,兵來佛舍身。
燒痕侵殿址,租額累山鄰。
可是天魔盛,誰能問大鈞。
舉世諸兄事孔方,平生學易問歸藏。
漸欣過客知吾懶,未怪小兒如我長。
鶴怨猿驚成底事,烏踆兔蹶自奔忙。
便須耳熱追行樂,更擬心齋得坐忘。
每惜春光去,生憎??鴂鳴。
倦游心易賞,多病戍仍更。
風雨山花過,池塘野水生。
買牛歸問舍,此計會應成。
佛身無為,不墮諸數。
隨機示現,應無所住。
如月行空,光照寰宇。
廓徹信心,莊嚴福聚。
記得先賢曾有言,皇天無親,唯德是輔。
東隅有神人,被發兩目丹。
手擎扶桑枝,騰光射乾坤。
朱鳥為前驅,火龍駕后軒。
祝融不敢瞬,衛以千炎官。
誓當掃霜霰,九宇常不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