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俗尚新制感賦
倭制衣冠短發(fā)裁,
喜歡生面一朝開。
豈知此是無顏帢,
我輩如何戴得來!
倭制衣冠短發(fā)裁,
喜歡生面一朝開。
豈知此是無顏帢,
我輩如何戴得來!
當下流行日本樣式的衣服和短發(fā)造型,人們熱衷于這新面貌的突然出現(xiàn)。卻不知這就像那沒臉面的帽子,我們這些人怎么能戴得下去呢!
倭制:日本樣式的。
生面:新的面貌。
無顏帢(qià):帢是古代的一種頭巾,“無顏帢”這里指沒有臉面的帽子,有貶義,暗指日本服飾等不符合傳統(tǒng)。
這首詩可能創(chuàng)作于清末民初,當時西風東漸,日本文化和服飾等對中國有較大影響,一些人盲目崇尚日本新制,詩人對此現(xiàn)象有感而發(fā)。
主旨是批判時人盲目追新,特點是情感鮮明、諷刺有力。在當時能警醒人們保持文化自信,有一定思想價值。
細篷青篾織魚鱗,小眼紅窗襯麹塵。
闊狹才容從事座,不似鏡湖廉使出,高檣大艑鬧驚春。
水國多陰常懶出,老夫饒病愛閑眠。
三旬臥度鶯花月,
彩繩芳樹長如舊,唯是年年換少年。
紅杏初生葉,青梅已綴枝。
闌珊花落后,寂寞酒醒時。
坐悶低眉久,行慵舉足遲。
少年君莫怪,頭白自應知。
海山郁郁石棱棱,新豁高居正好登。
南臨贍部三千界,無妨卻有他心眼,妝點亭臺即不能。
微之別久能無嘆,知退書稀豈免愁。甲子百年過半后,自覺歡情隨日減,蘇州心不及杭州。
榮進雖頻退亦頻,與君才命不調勻。若不九重中掌事,唯欠結廬嵩洛下,一時歸去作閑人。
白頭歲暮苦相思,除卻悲吟無可為。枕上從妨一夜睡,若并如今是全活,紆朱拖紫且開眉。
一春惆悵殘三日,
醉問周郎憶得無。
柳絮送人鶯勸酒,
去年今日別東都。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紗巾角枕病眠翁,忙少閑多誰與同。
但有雙松當砌下,
暑月貧家何所有,客來唯贈北窗風。
曲江西岸又春風,
萬樹花前一老翁。
遇酒逢花還且醉,
若論惆悵事何窮。
山陽太守政嚴明,
吏靜人安無犬驚。
不知靈藥根成狗,
怪得時聞吠夜聲。
懶鈍尤知命,幽棲漸得朋。
門閑無謁客,室靜有禪僧。
爐向初冬火,籠停半夜燈。
憂勞緣智巧,自喜百無能。
兔園春雪梁王會,想對金罍詠玉塵。
今日相如身在此,不知客右坐何人。
朝回北闕值清晨,晚出南宮送暮春。
入去丞郎非散秩,終是不如山下去,心頭眼底兩無塵。
揚子津頭月下,臨都驛里燈前。
昨日老于前日,去年春似今年。
謝守歸為秘監(jiān),馮公老作郎官。
前事不須問著,新詩且更吟看。
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
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暗生魑魅蠹生蟲,何異讒生疑阻中。
但使武皇心似燭,江充不敢作江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