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僧寺
解鞅招提日已西,強將懶腳污丹梯。
深藏舍利天龍護,高出枝撐野鶴棲。
尚憶云章留素壁,豈期俗物埽黃泥。
低徊搔首無人會,風樹蕭蕭鳥自啼。
解鞅招提日已西,強將懶腳污丹梯。
深藏舍利天龍護,高出枝撐野鶴棲。
尚憶云章留素壁,豈期俗物埽黃泥。
低徊搔首無人會,風樹蕭蕭鳥自啼。
傍晚時分我解下馬韁來到這佛寺,勉強拖著慵懶的腳步踏上紅色的臺階。寺中深藏著舍利有天龍守護,寺樓高聳連野鶴也來棲息。還記得當年御賜的墨寶留在白色墻壁上,哪里料到如今被俗物用黃泥掃去。我徘徊著撓頭,無人能理解我的心情,只有風吹樹木沙沙作響,鳥兒自顧自啼叫。
解鞅:解下馬韁繩,指下馬。招提:寺院的別稱。
強:勉強。懶腳:指慵懶不想動的雙腳。污:這里是踏上的意思。丹梯:紅色的臺階。
舍利:佛教高僧遺體火化后結成的珠狀物。天龍:佛教中的護法神。
枝撐:指寺樓的梁柱等結構。
云章:指皇帝的詔書或御賜的墨寶。素壁:白色的墻壁。
俗物:指不懂風雅的人。埽:同“掃”。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佛寺時,看到曾經留存御賜墨寶的素壁如今已被黃泥掃去,聯想到世事的變化,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一個社會相對動蕩或變遷的時期,詩人借此表達對時光流逝和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內心的孤獨。其突出特點是借佛寺之景與今昔對比來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也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一定的創作技巧。
山。 聳峻,回環。 滄海上,白云間。 商老深尋,謝公遠攀。 古巖泉滴滴,幽谷鳥關關。 樹島西連隴塞,猿聲南徹荊蠻。 世人只向簪裾老,芳草空余麋鹿閑。
晚游臨碧殿,日上望春亭。芳樹羅仙仗,晴山展翠屏。 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風前調玉管,花下簇金羈。 閶闔春風起,蓬萊雪水消。相將折楊柳,爭取最長條。
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青藹近當行藥處, 綠陰深到臥帷前。風驚曉葉如聞雨,月過春枝似帶煙。 老子憶山心暫緩,退公閑坐對嬋娟。
囊封初上九重關,是日清都虎豹閑。 百辟動容觀奏牘,幾人回首愧朝班? 名高北斗星辰上,身墮南州瘴海間。 不待他年公議出,漢廷行招賈生還。
避地東村深幾許?青山窟里起炊煙。 敢嫌茅屋絕低小,凈掃土床堪醉眠。 鳥不住啼天更靜,花多晚發地應偏。 遙看翠竹娟娟好,猶隔西泉數畝田。
渡頭猶唱棹歌聲。雨初晴。月初生。忽見飛虹,夭矯掛寒汀。兩岸小兒齊拍手,今夜里,放人行。 朱欄畫鹢照江亭。客來登。眼初明。如泛銀河,天上跨長鯨。君是濟川舟楫手,將許事,笑談成。
春入西園,數重花外紅樓起。倚闌金翠。人在非煙里。風月佳時,蓬島開平地。笙歌沸。畫橋燈市。一夜驚桃李。
辰州更在武陵西,每望長安信息稀。 二十年興縉紳禍,一朝終失相公威。 外人初說哥奴病,遠道俄聞逐客歸。 當日弄權誰敢指,如今憶得姓依稀。
憶昔長安道,與君初相識。密云滿天來,不見南山色。
美酒斗十千,一醉情歡然。胸中云夢澤,眼底高陽客。
狂呼月華人,撫弄云和瑟。揮鞭過渭川,館第相留連。
朝簾杏花露,暮樓楊柳煙。流輝今六稔,交情益相審。
忽忽披君文,如截機頭錦。過本生天涯,散金常破家。
東方上書志,高欲凌丹霞。安能常戚促,雀啄秋田粟。
海路與天遙,鸞皇好相逐。
歸去來。詩不云乎, 王事一埤遺我兮。終日孜孜, 心力疲勞齒發衰。爾今已年五十二, 前去七十幾多時。爾性雖拙頗好學, 爾才雖短頗好詩。文學歌詩之外非樂為。 金門玉堂若無分,隨分官職胡不歸。 茍能遣得婚嫁累,又何基礎憂伏臘資。 爾不聞仲尼曰,飯疏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 浮云富貴非爾宜。表圣表圣, 爾當念茲而在茲,勿使無其實而有其詞。 爾若舍靈龜而觀朵頤,無乃見爾癡爾癡。
柳陌通云徑,瓊梳啟翠樓。桃花紙薄漬水油。記得年時詩句、為君留。 曉綠千層出,春紅一半休。門前溪水泛花流。流到西州猶是、故家愁。
余聞靈鳳膠,可以續斷弦。 又聞返魂香,招魂以其煙。 因念三季時,人為世態遷。 遷之不自覺,純信成險艱。 中含妒與忌,外即怡溫顏。 覆人如覆舟,先示其甘言。 中夜蹈虎尾,霧海生波瀾。 投彼機會時,傾亡果忽然。 愿得靈鳳膠,續之於仁賢。 愿得返魂香,返其淳化源。
一聲水調解蘭舟。人間無此愁。無情江水東流去,與我淚爭流。 人已遠,更回頭。苦凝眸。斷魂何處,梅花岸曲,小小紅樓。
鰓花輕拂紫綿香。瓊杯初暖妝。貪憑雕檻看鴛鴦。無心上繡床。 風絮亂。恣輕狂。惱人依舊忙。夢隨殘雨下高唐。悠悠春夢長。
東風吹霧雨,更吹起、夾衣寒。正莽莽叢林,潭潭伐鼓,郁郁焚蘭。闌干曲、多少意,看青煙如篆繞溪灣。桑柘綠陰猶薄,杏桃紅雨初翻。 飛花片片走潺湲。問何日西還。嘆擾擾人生,紛紛離合,渺渺悲歡。想云軿、何處也,對芳時、應只在人間。惆悵回紋錦字,斷腸斜日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