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
久客愁攀廢范松
舉家天末盡相從
蠻兒乘象同牛馬
僰道看花無夏冬
近接漏天常作雨
倒流滇水不朝宗
獨斯攬勝遐荒外
恨未曾登雞足峰
久客愁攀廢范松
舉家天末盡相從
蠻兒乘象同牛馬
僰道看花無夏冬
近接漏天常作雨
倒流滇水不朝宗
獨斯攬勝遐荒外
恨未曾登雞足峰
長期客居他鄉,愁緒中攀爬著廢棄的松樹,全家都來到天邊盡頭相互陪伴。少數民族的孩童騎著大象如同使喚牛馬,在僰人故道看花不分盛夏寒冬。此地臨近多雨的漏天常降細雨,倒流的滇水不向大海奔涌。我獨自在此遠荒之地攬勝,遺憾未曾登上雞足山峰。
久客:長期客居他鄉。
廢范松:可能指廢棄的松樹,范或為地名代指。
天末:天邊盡頭,指極遠之地。
蠻兒:對南方少數民族兒童的稱呼。
僰(bó)道:古代僰人聚居區域的道路,今四川宜賓至云南一帶。
漏天:指多雨的地方,民間稱雅安為“漏天”,此處借指滇南多雨。
倒流滇水:滇池水系因地勢西高東低,水流向西北,與多數河流東流入海相反。
雞足峰:云南賓川雞足山,佛教名山,以“四觀八景”著稱。
此詩或為詩人客居滇南(今云南)期間所作。滇南地處邊荒,自古交通不便、民俗獨特,詩人遍歷當地后,結合自身漂泊經歷與對奇景的觀察,寫下這首記錄邊地風情的詩作。
全詩以客居視角,描繪滇南異于中原的自然景觀與民俗風貌,既有漂泊愁緒,亦含對邊地奇景的贊嘆,是記錄清代滇南風物的珍貴文學素材。
江中聞雞鳴,音響極抗烈。坐念祖豫州,要為天下杰。
此去謁吾主,驚人須一鳴。難忘晉公語,霜鬢為論兵。
倚樓看雨有今日,坐憶宵來郁熱時。待與官家區畫了,秋風鱸膾是歸期。
秋蚊不可見,惟覺毒在膚。向夕一雨過,翛然得我軀。莞簟生嫩涼,衾幬初可俱。時節改人意,蹉跎哀壯夫。
積鐵黯然流,駕霆與之騁。時有片云飛,茫茫帶孤影。
視海為吾地,方能守此州。可憐壯士淚,空作接天流。
星辰在其上,波濤在其下。碧落浩冥冥,海心玩秋夜。
七歲渡此水,往來三十年。誰言人未老,處處是桑田。
雙闕空嵯峨,積塵霾楚囚。天橋望落日,徙倚將誰儔?華屋豈不存,視之如山丘。吾今實桃梗,嘗與土偶游。
新館雙松裁似人,宵來雷雨長精神。十年不踏春城土,剩與寒廳作主賓。
三載江湖百不堪,病懷相見轉鬖鬖。欲知閱世安心法,須向空庭老樹參。
皇帝破資格,不忽一士微。何來江南丞,是日登丹墀。曉色麗禁闥,流光度罘罳。內官肅前導,屏氣當簾帷。大哉本朝法,獨對無所疑。榻前咫尺地,君臣義在茲。天容何清聳,堯顙高嶷嶷。咨汝應盡言,愀然聞累欷。于時實忘身,長跽紛陳辭。臣聞立國本,有備乃不危。積弱非一朝,無兵絕難支。愿言示所急,舉國知所歸。以我億兆人,潰此千萬圍。致死而后生,其端自毫釐。士夫躬為倡,事實不可遲。禍來侔丘山,甫去皆燕嬉。初無憂患情,何從振其衰?所陳第一義,舍是非臣知。忠憤見聲色,封章出諸懷。上意為之動,引手受所赍。再拜奉身退,踟躕獨含悽。耿耿宮燭光,搖搖在心脾。
九日宣南晝閉門,幽花相對更無言。殘秋去國人如醉,晚照橫窗雀自喧。坐覺宮廷成怨府,仍愁江海有羈魂。孤臣淚眼摩還暗,爭忍登高望帝閽。
秋月遂如此,詩人胡不歸?閨愁將細字,旅況待寒衣。一顧當途淺,方知所徇微。徇廊千百轉,底處可忘機?
葉葉風帆疊疊山,涼波浩渺暮云斑。愁人何許腸堪斷,祇在殘陽欲墜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