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精品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人,七里香社区在线看,狠狠色婷婷久久综合频道日韩,4949澳门今晚开奖结果

刷刷題

鴛鴦湖棹歌

作者: 朱彝尊 (清)

蟹舍漁村兩岸平,菱花十里棹歌聲。依家放鶴洲前水,夜半真如塔火明。沙頭宿鷺傍船棲,柳外驚烏隔岸啼。為愛秋來好明月,湖東不住住湖西。春城處處起吳歌,夾岸疏簾影翠娥。一葉舟穿妝閣底,傾脂河畔落花多。寶帶河連錦帶斜,精嚴寺古黯金沙。墻陰一徑游人少,開遍年年梓樹花。西埏里接韭溪流,一簣瓶山古木秋。慣是爭枝烏未宿,夜深啼上月波樓。槜李亭荒蔓草存,金陀坊冷寺鐘昏。湖天夜上高樓望,月出東南白苧村。百尺紅樓四面窗,石梁一道鎖晴江。自從湖有鴛鴦目,水鳥飛來定自雙。倅廨偏宜置酒過,亭前花月至今多。不知三影吟成后,可載兜娘此地歌?女墻官柳遍啼鴉,小閣臨風卷幔斜。笑指孩兒橋下水,雨晴漂出滿城花。檣燕檣烏繞楫師,樹頭樹底挽船絲。村邊處處圍桑葉,水上家家養鴨兒。桃花新水涌吳艚,十五漁娃櫓自操。網得錢塘一雙鯉,不知魚腹有瓜刀。穆湖蓮葉小于錢,臥柳雖多不礙船。兩岸新苗才過雨,夕陽溝水響溪田。堤外湖光堤內池,露荷珠綴夜涼時。阿誰月底修蕭譜,更按《東堂》舊日詞。鴨餛飩小漉微鹽,雪后壚頭酒價廉。聽說河豚新入市,蔞蒿荻筍急須拈。城北城南盡水鄉,紅薇徑外是回塘。千家曉閣紗窗拓,二月東風蕙草香。西水驛前津鼓聲,原田角角野雞鳴。苔心菜甲桃花里,未到天明棹入城。姑惡飛鳴觸曉煙,紅蠶四月已三眠。白花滿把蒸成露,紫葚盈筐不取錢。村中桑斧響初停,溪上叢麻色漸清。郡閣南風才幾日,荷花開滿鏡香亭。徐園青李核何纖,未比僧廬味更甜。聽說西施曾一搯,至今顆顆爪痕添。藉袈橋上水松牌,白石登登雁齒階。曾記小時明月夜,踏歌連臂竹鄰街。谷水由來出小湖,渚城辟塞總春蕪。戰場吳楚看猶在,折戟沙中定有無。金魚院外即通津,轉粟千艘壓水濱。年少女墻隨意望,縫衣恰對柁樓人。懷家亭館相家湖,雪艇風闌近已蕪。猶有白蘋香十里,生來黃蜆蛤蜊粗。學繡女兒行水潯,遙看三塔小如針。并頭菡萏雙飛翼,記取挑絲色淺深。梅花小閣兩重階,屈戍屏風六扇排。不及張銅爐在地,三冬長暖牡丹鞋。鶴湖東去水茫茫,一面風涇接魏塘。看取松江布帆至,鱸魚切玉勸郎嘗。蓮花細步散香塵,金粟山門禮佛頻。一種少年齊目斷,不知誰是比肩人。天寧佛閣早春開,鳥語風鈴次第催。怪道回船濕羅襪,嚴將軍墓踏青來。長水風荷葉葉香,斜塘慣宿野鴛鴦。郎舟愛向斜塘去,妾意終憐長水長。踠地垂楊絮未飄,蘭舟上巳祓除遙。射襄城北南風起,直到吳江第四橋。木犀花落搗成泥,霜后新橙配作齏。猶恐夜深妨酒渴,教添玉乳御兒梨。畫眉墨是沈圭丸,水滴蟾蜍硯未干。休恨圖經山色少,與郎終日遠峰看。小婦春風樓下眠,與論家計最堪憐。勸移百福坊南往,多買千金圩上田。小舫中流播燕梢,一螺青水練塘坳。隨郎盡日鹽官去,莫漫將儂半邏拋。雨近黃梅動浹旬,舟回顧渚斗茶新。問郎紫筍誰家焙,莫是前溪讀曲人。秋燈無焰剪刀停,冷露濃濃桂樹青。伯解羅衣種罌粟,月明如水浸中庭。去郭西南桂樹林,五畝之園一半陰。笑插枝頭最深蕊,兩鬟如粟辟寒金。榆錢陣陣麥纖纖,野菜花黃蝶易粘。記送郎船溪水曲,平蕪一點甑山尖。比翼鴛鴦舉棹回,雙飛蝴蝶遇風開。生憎湖上鸕鶿鳥,百遍魚梁曬翅來。龍香小柄琵琶彎,切玉玲瓏約指環。試按花深深一曲,海棠開后望郎還。酒市茶寮總看場,金風亭子入春涼。俊游改作烏篷小,蔡十郎橋低不妨。落花三月葬西施,寂寞城隅范蠡祠。水底盡傳螺五色,湖邊空掛網千絲。風檣水檻盡飛花,一曲春波瀲滟斜。北斗闌干郎記取,七星橋下是兒家。天星湖口好花枝,便過三春采未遲。蝴蝶雙飛如可遂,教郎乞夢冷仙祠。江樓人日酒初濃,一一紅妝水面逢。不待上元燈火夜,徐王廟下鼓冬冬。河頭時有浣衣人,處處春流漾白蘋。橋下輕舟來往疾,南經娛老北蹲賓。芳草城隅綠映衫,鳳池坊北好抽帆。徐恬舊宅芹泥暖,雨過斜陽燕子銜。秋涇極望水平堤,歷歷杉青古閘西。夜半嘔啞柔櫓撥,亭前燈火落帆齊。屋上鳩鳴谷雨開,橫塘游女蕩舟回。桃花落后蠶齊浴,竹筍抽時燕便來。漏澤寺西估客多,樓前官道后官河。正值喧闐日中市,楊花小伎抱箏過。五月新絲滿市廛,繰車響徹斗門邊。沿流直下羔羊堰,雙櫓迎來販客船。魚梁沙淺鷺爭淘,處處村田響桔槔。一夜城西苕水下,酒船直并小樓高。九里橋西落照銜,櫻桃初熟鳥爭鹐。須知美酒烏程到,遙見新塍一片帆。馬場漁溆幾沙汀,宿雨初消樹更青。最好南園叢桂發,畫橈長泊煮茶亭。青粉墻低望里遙,紅泥亭子柳千條。郎船但逐東流水,西麗橋來北麗橋。花船新造水中央,曉發當湖溯漢塘。聽盡鐘聲十八里,平林小市入新坊。蒲山草與薺山齊,澉浦潮來乍浦西。白沃廟南看白馬,巫言風雨夜長嘶。綠煙初洗兔華秋,片片魚云靜不流。山月池邊看未足,移船買酒弄珠樓。鸚鵡湖流碧幾灣,白龍湫水落陳山。游人秦小娘祠過,社鼓聲邊醉酒還。巫子峰晴返景開,傳聞秦女葬山隈。閑聽野老沙中語,曾有毛民海上來。橫浦東連白塔云,下方鐘鼓落潮聞。結成海氣樓相似,煮就吳鹽雪不分。招寶塘傾水淺深,會骸山古家銷沉。都緣世上錢神貴,地下劉伶改姓金。曲律昆山最后時,海鹽高調教坊知。至今十棒元宵鼓,絕倒梨園弟子師。春絹秋羅軟勝綿,折枝花小樣爭傳。舟移濮九娘橋宿,夜半鳴梭攪客眠。郎牽百丈上官塘,客倚篷窗晚飯香。黃口近前休賣眼,船頭已入語兒鄉。輕船三板過南亭,蠶女提籠兩岸經。曲罷殘陽人不見,陰陰桑柘石門青。走馬崗長夕照中,塘連沙渚路西東。不知吳會誰分地,生遍茱萸一色紅。移船只合甓川居,釀就新漿雪不如。留客最憐鄉味好,屠汶秋鳥馬嗥魚。野王臺廢只空墩,翁子墳荒有墓門。舍宅尚傳裴相國,移家曾住趙工孫。秋晚東林落木疏,白蓮僧寺水中居。昏鐘不隔漁莊火,古殿猶存日本書。蘄王戰艦已無蹤,婁相高墳啟舊封。曾見朋游南渡日,北山堂外九株松。懷蘇亭子草成蹊,六鶴空堂舊跡迷。唯有清香樓上月,夜深長照子城西。稗花楓葉宋坡湖,路轉潮鳴山翠無。百里鹽田相望白,至今人說小長蘆。百花莊口水沄沄,中是吾家太傅墳。當暑黃鸝鳴灌木,經科紅葉映斜曛。鴨嘴小船淺水通,獲花門巷蕭蕭風。荊南豫北斗新釀,不比吾鄉清若空。秋水尋常沒釣磯,秋林隨意敞柴扉。八月田中黃雀啄,九月盤中黃雀肥。江市魚同海市鮮,南湖菱勝北湖偏。四更枕上歌聲起,泊遍冬瓜堰外船。百步橋南解纜初,香醪五木隔年儲。不須合路尋魚鲊,但向分湖問蟹胥。石尤風急駐蘇灣,逢著鄰船販橘還。只道夜過平望驛,不知朝發洞庭山。茅屋東溪興可乘,竹籬隨意掛魚罾。三冬雪壓千年樹,四月花繁百尺藤。舍南舍北繞春流,花外初鶯囀未休。畢竟林塘輸角里,愛攜賓客醉山樓。溪上梅花舍后開,市南新酒酦新醅。尋山近有殳基宅,看雪遙登顧況臺。歸人萬里望邱為,白酒黃壺瓠作卮。來往棹歌無不可,西溪東泖任吾之。檻邊花外盡重湖,到處懷觴興不孤。安得家家尋畫手,溪堂遍寫讀書圖。

猜你喜歡

劍閣銘

作者: 張載 (魏晉)

  巖巖梁山,積石峨峨。遠屬荊衡,近綴岷嶓。南通邛僰,北達褒斜。狹過彭碣,高逾嵩華。

  惟蜀之門,作固作鎮。是曰劍閣,壁立千仞。窮地之險,極路之峻。世濁則逆,道清斯順。閉由往漢,開自有晉。

  秦得百二,并吞諸侯。齊得十二,田生獻籌。矧茲狹隘,土之外區。一人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匪親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山河之固,見屈吳起。興實在德,險亦難恃。洞庭孟門,二國不祀。自古迄今,天命匪易。憑阻作昏,鮮不敗績。公孫既滅,劉氏銜璧。覆車之軌,無或重跡。勒銘山阿,敢告梁益。


贈張徐州謖

作者: 范云 (南北朝)

田家樵采去,薄暮方來歸。 還聞稚子說,有客款柴扉。 儐從皆珠玳,裘馬悉輕肥。 軒蓋照墟落,傳瑞生光輝。 疑是徐方牧,既是復疑非。 思舊昔言有,此道今已微。 物情棄疵賤,何獨顧衡闈? 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 懷情徒草草,淚下空霏霏。 寄書云間雁,為我西北飛。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作者: 趙秉文 (金朝)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水調歌頭·四明有狂客

作者: 趙秉文 (金朝)

昔擬栩仙人王云鶴贈予詩云:“寄與閑閑傲浪仙,枉隨詩酒墮凡緣。黃塵遮斷來時路,不到蓬山五百年。”其后玉龜山人云:“子前身赤城子也。”予因以詩寄之云:“玉龜山下古仙真,許我天臺一化身。擬折玉蓮聞白鶴,他年滄海看揚塵。”吾友趙禮部庭玉說,丹陽子謂予再世蘇子美也。赤城子則吾豈敢,若子美則庶幾焉。尚愧辭翰微不及耳。因作此以寄意焉。

四明有狂客,呼我謫仙人。俗緣千劫不盡,回首落紅塵。我欲騎鯨歸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時真。笑拍群仙手,幾度夢中身。 倚長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語滄浪流水,曾識閑閑居士,好為濯冠巾。卻返天臺去,華發散麒麟。


岳陽樓記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嚴先生祠堂記

作者: 范仲淹 (宋代)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圣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作者: 范傳正 (唐代)

  騏驥筋力成,意在萬里外。厯塊一蹶,斃於空谷。唯馀駿骨,價重千金。大鵬羽翼張,勢欲摩穹昊。天風不來,海波不起。塌翅別島,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之謂矣。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云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受五行之剛氣,叔夜心高;挺三蜀之雄才,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無類。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負,不拘常調,器度宏大,聲聞於天。

  天寶初,召見於金鑾殿,元宗明皇帝降輦步迎,如見園、綺,論當世務,草答蕃書,辯如懸河,筆不停綴。元宗嘉之,以寶床方丈賜食於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無比儔。遂直翰林,專掌密命。將處司言之任,多陪侍從之游。他日,泛白蓮池,公不在宴。皇歡既洽,召公作序。時公已被酒於翰苑中,仍命高將軍扶以登舟,優寵如是。布衣之遇,前所未聞。公自量疏遠之懷,難久於密侍,候間上疏,請還舊山。元宗甚愛其才,或慮乘醉出入省中,不能不言溫室樹,恐掇後患,惜而遂之。

  公以為千鈞之弩,一發不中,則當摧撞折牙,而永息機用,安能效碌碌者蘇而復上哉!脫屣軒冕,釋羈韁鏁,因肆情性,大放於宇宙間。飲酒非嗜其酣樂,取其昏以自豪;作詩非事於文律,取其吟以自適。好神仙非慕其輕舉,將以不可求之事求之。其意欲耗壯心,遣馀年也。在長安時,秘書監賀知章號公為謫仙人。吟公《烏棲曲》云:“此詩可以哭鬼神矣。”時人又以公及賀監、汝陽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為酒中八仙。朝列賦謫仙歌百馀首。俄屬戎馬生郊,遠身海上,往來於斗牛之分,優游沒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勝境,終年不移。時長江遠山,一泉一石,無往而不自得也。晚歲度牛渚磯,至姑熟,悅謝家青山,有終焉之志。盤桓庀居,竟卒於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死也,當涂之旅人。

  代宗之初,搜羅俊逸,拜公左拾遺。制下於彤庭,禮降於元壤。生不及祿,歿而稱官,嗚呼命歟!

  傳正共生唐代,甲子相懸,常於先大夫文字中,見與公有潯陽夜宴詩,則知與公有通家之舊。早於人間得公遺篇逸句,吟詠在口。無何,叨蒙恩獎,廉問宣、池。桉圖得公之墳墓,在當涂邑。因令禁樵采,備灑掃,訪公之子孫,將申慰薦。凡三四年,乃獲後女二人,一為陳云之室,一乃劉勸之妻,皆編戶甿也。因召至郡庭,相見與語,衣服村落,形容樸野,而進退閑雅,應對詳諦,且祖德如在,儒風宛然。問其所以,則曰:“父伯禽,以貞元八年不祿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無官,父歿為民,有兄不相保,為天下之窮人。無桑以自蠶,非不知機杼;無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穡。況婦人不任,布裙糲食,何所仰給?儷於農夫,救死而已。久不敢聞於縣官,懼辱祖考。鄉閭逼迫,忍恥來告。”言訖淚下,余亦對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遺言宅兆,頃屬多故,殯於龍山東麓,地近而非本意。墳高三尺,日益摧圯,力所不及,知如之何。”聞之憫然,將遂其請。因當涂令諸葛縱會計在州,得諭其事。縱亦好事者,學為歌詩,樂聞其語。便道還縣,躬相地形,卜新宅於青山之陽,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遷神於此。遂公之志也。西去舊墳六里,南抵驛路三百步。北倚謝公山,即青山也。天寶十二載敕改名焉。因告二女,將改適於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窮既失身於下俚,仗威力乃求援於他門。生縱偷安,死何面目見大父於地下?欲敗其類,所不忍聞。”余亦嘉之,不奪其志,復井稅免徭役而已。今士大夫之葬,必志於墓,有勛庸道德之家,兼樹碑於道。余才術貧虛,不能兩致。今作新墓銘,輒刊二石,一寘於泉扃,一表於道路。亦峴首漢川之義也。庶芳聲之不泯焉。文集二十卷,或得之於時之文士,或得之於公之宗族,編緝斷簡,以行於代。銘曰:

  “嵩岳降神,是生輔臣。蓬萊譴真,斯為逸人。晉有七賢,唐稱八仙。應彼星象,唯公一焉。晦以麴糵,暢於文篇。萬象奔走乎筆端,萬慮泯滅乎樽前。臥必酒甕,行惟酒船。吟風詠月,席地幕天。但貴乎適其所適,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千日,寧審乎壽終百年。謝家山兮公之墓。異代詩流同此路。舊墳卑庳風雨侵。新宅爽塏松柏林。故鄉萬里且無嗣,二女從民永於此。猗歟琢石為二碑,一藏幽隧一臨歧。岸深谷高變化時,一存一毀名不虧。”


柳梢青 秋夜 見《眾香詞》、《詞綜》

作者: 郁大山 (清代)

何處鐘聲。誰家笛韻,最是多情。獨步芳階,芭蕉月上,影落疏欞。

連朝腐草無螢。窗兒外、風清月明。寶篆拋煙,銀燈無焰,倍覺凄清。


沁園春·記上層樓

作者: 陳人杰 (宋代)

予弱冠之年,隨牒江東漕闈,嘗與友人暇日命酒層樓。不惟鐘阜、石城之勝,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橫陳樽俎間。既而北歷淮山,自齊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陽樓,以盡荊州之偉觀。孫劉虎視遺跡依然,山川草木,差強人意。洎回京師,日詣豐樂樓以觀西湖。因誦友人“東南嫵媚,雌了男兒”之句,嘆息者久之。酒酣,大書東壁,以寫胸中之勃郁。時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記上層樓,與岳陽樓,釃酒賦詩。望長山遠水,荊州形勝,夕陽枯木,六代興衰。扶起仲謀,喚回玄德,笑殺景升豚犬兒。歸來也,對西湖嘆息,是夢耶非? 諸君傅粉涂脂,問南北戰爭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葉;平堤雨急,柳泣殘絲。玉壘騰煙,珠淮飛浪,萬里腥風送鼓鼙。原夫輩,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錐?


行路難·其一

作者: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羞 同:饈;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雪滿山 一作:雪暗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碧 一作:坐)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過秦樓 訪梅過讀書臺有感

作者: 陳大成 (清代)

一帶青松,半灣綠水,此是誰家位置。拊膺惆悵,低首沈吟,說甚平泉興替。

想為燕去梁空,總到春來。一年長閉。剩虬梅幾樹,有時和雨,暗垂香淚。

問昔日金谷亭臺,藥欄花嶼,只有青山曾記。痛深繡虎,腸斷西州,我比羊曇憔悴。

門對晴巒,杜鵑還似當年,怨紅啼翠。記未園詩句,吟向暮鐘聲里。


渡江云·楊花

作者: 周濟 (清代)

春風真解事,等閑吹遍,無數短長亭。 一星星是恨,直送春歸,替了落花聲。 憑闌極目,蕩春波、萬種春情。 應笑人舂糧幾許? 便要數征程。 冥冥,車輪落日,散綺余霞,漸都迷幻景。 問收向紅窗畫篋,可算飄零? 相逢只有浮云好,奈蓬萊東指,弱水盈盈。 休更惜,秋風吹老莼羹。


丹溪翁傳

作者: 戴良 (元代)

  丹溪翁者,婺之義烏人也,姓朱氏,諱震亨,字彥修,學者尊之曰丹溪翁。翁自幼好學,日記千言。稍長,從鄉先生治經,為舉子業。后聞許文懿公得朱子四傳之學,講道八華山,復往拜焉。益聞道德性命之說,宏深粹密,遂為專門。一日,文懿謂曰:“吾臥病久,非精于醫者,不能以起之。子聰明異常人,其肯游藝于醫乎?”翁以母病脾,于醫亦粗習,及聞文懿之言,即慨然曰:“士茍精一藝,以推及物之仁,雖不仕于時,猶仕也。”乃悉焚棄向所習舉子業,一于醫致力焉。

  時方盛行陳師文、裴宗元所定《大觀二百九十七方》,翁窮晝夜是習。既而悟曰:“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勢不能以盡合。茍將起度量,立規矩,稱權衡,必也《素》、《難》諸經乎!然吾鄉諸醫鮮克知之者。”遂治裝出游,求他師而叩之。乃渡浙河,走吳中,出宛陵,抵南徐,達建業,皆無所遇。及還武林,忽有以其郡羅氏告者。羅名知悌,字子敬,世稱太無先生,宋理宗朝寺人,學精于醫,得金劉完素之再傳,而旁通張從正、李杲二家之說。然性褊甚,恃能厭事,難得意。翁往謁焉,凡數往返,不與接。已而求見愈篤,羅乃進之,曰:“子非朱彥修乎?”時翁已有醫名,羅故知之。翁既得見,遂北面再拜以謁,受其所教。羅遇翁亦甚歡,即授以劉、李、張諸書,為之敷揚三家之旨,而一斷于經,且曰:“盡去而舊學,非是也。”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于胸臆。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

  鄉之諸醫泥陳、裴之學者,聞翁言,即大驚而笑且排,獨文懿喜曰:“吾疾其遂瘳矣乎!”文懿得末疾,醫不能療者十余年,翁以其法治之,良驗,于是諸醫之笑且排者,始皆心服口譽。數年之間,聲聞頓著。翁不自滿足,益以三家之說推廣之。謂劉、張之學,其論臟腑氣化有六,而于濕熱相火三氣致病為最多,遂以推陳致新瀉火之法療之,此固高出前代矣。然有陰虛火動,或陰陽兩虛濕熱自盛者,又當消息而用之。謂李之論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則胃脘之陽不能以升舉,并及心肺之氣,陷入中焦,而用補中益氣之劑治之,此亦前人之所無也。然天不足于西北,地不滿于東南。天,陽也;地,陰也。西北之人,陽氣易于降;東南之人,陰火易于升。茍不知此,而徒守其法,則氣之降者固可愈,而于其升者亦從而用之,吾恐反增其病矣。乃以三家之論,去其短而用其長,又復參之以太極之理,《易》、《禮記》、《通書》、《正蒙》諸書之義,貫穿《內經》之言,以尋其指歸。而謂《內經》之言火,蓋與太極動而生陽、五性感動之說有合;其言陰道虛,則又與《禮記》之養陰意同。因作《相火》及《陽有余陰不足》二論,以發揮之。

  于是,翁之醫益聞。四方以病來迎者,遂輻湊于道,翁咸往赴之。其所治病凡幾,病之狀何如,施何良方,飲何藥而愈,自前至今,驗者何人,何縣里,主名,得諸見聞,班班可紀。

  浦江鄭義士病滯下,一夕忽昏仆,目上視,溲注而汗泄。翁診之,脈大無倫,即告曰:“此陰虛而陽暴絕也,蓋得之病后酒且內,然吾能愈之。”即命治人參膏,而且促灸其氣海。頃之手動,又頃而脣動。及參膏成,三飲之蘇矣。其后服參膏盡數斤,病已。

  天臺周進士病惡寒,雖暑亦必以綿蒙其首,服附子數百,增劇。翁診之,脈滑而數,即告曰:“此熱甚而反寒也。”乃以辛涼之劑,吐痰一升許,而蒙首之綿減半;仍用防風通圣飲之,愈。周固喜甚,翁曰:“病愈后須淡食以養胃,內觀以養神,則水可生,火可降;否則,附毒必發,殆不可救。”彼不能然,后告疽發背死。

  一男子病小便不通,醫治以利藥,益甚。翁診之,右寸頗弦滑,曰:“此積痰病也,積痰在肺。肺為上焦,而膀胱為下焦,上焦閉則下焦塞,辟如滴水之器,必上竅通而后下竅之水出焉。”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

  一婦人產后有物不上如衣裾,醫不能喻。翁曰:“此子宮也,氣血虛,故隨子而下。”即與黃芪當歸之劑,而加升麻舉之,仍用皮工之法,以五倍子作湯洗濯,皺其皮。少選,子宮上,翁慰之曰:“三年后可再生兒,無憂也。”如之。

  一貧婦寡居病癩,翁見之惻然,乃曰:“是疾世號難治者,不守禁忌耳。是婦貧而無厚味,寡而無欲,庶幾可療也。”即自具藥療之,病愈。后復投四物湯數百,遂不發動。

  翁之為醫,皆此類也。蓋其遇病施治,不膠于古方,而所療則中;然于諸家方論,則靡所不通。他人靳靳守古,翁則操縱取舍,而卒與古合。一時學者咸聲隨影附,翁敎之亹亹忘疲。

  翁春秋既高,乃徇張翼等所請,而著《格致余論》、《局方發揮》、《傷寒辨疑》、《本草衍義補遺》、《外科精要新論》諸書,學者多誦習而取則焉。

  翁簡愨貞良,剛嚴介特,執心以正,立身以誠,而孝友之行,實本乎天質。奉時祀也,訂其禮文而敬泣之。事母夫人也,時其節宣以忠養之。寧歉于己,而必致豐于兄弟;寧薄于己子,而必施厚于兄弟之子。非其友不友,非其道不道。好論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憂。世之名公卿多折節下之,翁為直陳治道,無所顧忌。然但語及榮利事,則拂衣而起。與人交,一以三綱五紀為去就。嘗曰: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茍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顏面,若將浼焉。翁之卓卓如是,則醫特一事而已。然翁講學行事之大方,已具吾友宋太史濂所為翁墓志,茲故不錄,而竊錄其醫之可傳者為翁傳,庶使后之君子得以互考焉。

  論曰:昔漢嚴君平,博學無不通,賣卜成都。人有邪惡非正之問,則依蓍龜為陳其利害。與人子言,依于孝;與人弟言,依于順;與人臣言,依于忠。史稱其風聲氣節,足以激貪而厲俗。翁在婺得道學之源委,而混跡于醫。或以醫來見者,未嘗不以葆精毓神開其心。至于一語一默,一出一處,凡有關于倫理者,尤諄諄訓誨,使人奮迅感慨激厲之不暇。左丘明有云:“仁人之言,其利溥哉!”信矣。若翁者,殆古所謂直諒多聞之益友,又可以醫師少之哉?


論詩五首

作者: 趙翼 (清代)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只眼須憑自主張,紛紛藝苑漫雌黃。 矮人看戲何曾見,都是隨人說短長。

少時學語苦難圓,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詩解窮人我未空,想因詩尚不曾工。 熊魚自笑貪心甚,既要工詩又怕窮。


真仙巖二

作者: 錢師孟 (宋代)

巖前流水碧潺潺,鶴馭翩翩去復還。堪笑世人求不死,豈知得道有無閒。

刷刷題
公司地址: 北京市昌平區龍域北街10號院1號樓C座5層A區0038(集群注冊)
? 2019 shuashuati.com 京ICP備20000060號-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0703

聲明: 本網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絡或網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移除相關內容 刷刷題對內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德庆县| 城市| 融水| 宁强县| 古蔺县| 景东| 临桂县| 怀远县| 建瓯市| 罗城| 桦甸市| 雅江县| 渑池县| 洛川县| 米易县| 河源市| 嘉义市| 淮南市| 棋牌| 公安县| 丰城市| 青冈县| 桂东县| 孟连| 屏边| 鹤庆县| 叶城县| 揭阳市| 正阳县| 比如县| 馆陶县| 都匀市| 荔浦县| 财经| 米脂县| 周宁县| 铜川市| 龙江县| 高阳县| 南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