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老馬二首
歷盡崎嶇意不驕,崚嶒瘦骨自前朝。悲嘶曉月連孤磬,徐踏山花過短橋。齒長更無煩玉勒,囊空猶未撇詩瓢。誰言志在仍千里,伏櫪還堪伴寂寥。
驪山沙苑總荊榛,暮景翻憐塞草新。夢怯吹笳明月夜,別思啼鳥綠楊津。身羸似學支公病,價賤還因伯樂貧。幾載冰霜愁力盡,何時重踏嶺頭春。
歷盡崎嶇意不驕,崚嶒瘦骨自前朝。悲嘶曉月連孤磬,徐踏山花過短橋。齒長更無煩玉勒,囊空猶未撇詩瓢。誰言志在仍千里,伏櫪還堪伴寂寥。
驪山沙苑總荊榛,暮景翻憐塞草新。夢怯吹笳明月夜,別思啼鳥綠楊津。身羸似學支公病,價賤還因伯樂貧。幾載冰霜愁力盡,何時重踏嶺頭春。
第一首:老馬歷經崎嶇道路卻不驕傲,嶙峋瘦骨還是前朝模樣。它對著曉月悲嘶,聲音和孤寺的磬聲相連,慢慢踏著山花走過短橋。它年老了無需再用精美的馬勒,我囊中羞澀卻仍未丟棄詩瓢。誰說它已無千里之志,伏在馬槽也能忍受寂寥。第二首:驪山和沙苑如今都長滿荊棘雜草,暮年反而憐惜塞外新生的青草。在明月夜聽到胡笳聲會心生怯意,在綠楊渡口離別時滿是愁思。身體瘦弱好似學了支公的病,價格低廉是因為伯樂也貧困。多年在冰霜中憂愁力盡,何時能再次踏上嶺頭的春天。
崚嶒:形容瘦骨嶙峋。
玉勒:用美玉裝飾的馬勒。
詩瓢:唐詩人唐球曾以詩瓢貯詩,后以“詩瓢”指貯放詩稿的器具。
驪山:在今陜西臨潼東南。
沙苑:在今陜西大荔南。
荊榛:荊棘,泛指叢生灌木,比喻處境困難。
支公:東晉高僧支遁。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困境,可能仕途不順、生活貧困。以老馬自喻,反映當時社會可能人才被埋沒,有才能者難以施展抱負的狀況。
這兩首詩以老馬為主題,托物言志。主旨是抒發詩人懷才不遇之感。其特點是借物抒情,情感真摯深沉。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借物表達內心情緒的創作手法。
金甌瀲滟傾歡伯,雙手擎來兩眸白。 延頸長舒似玉虹,咽吞猶恨江湖窄。 昔年侍宴玉皇前,敵飲都無兩三客。 蟠桃爛熟堆珊瑚,瓊液濃斟浮虎珀。 流霞暢飲數百杯,肌膚潤澤腮微赤。 天地聞知酒量洪,勸令受賜三千石。 飛仙勸我不記數,酩酊神清爽筋骨。 東君命我賦新詩,笑指三山詠標格。 信筆揮成五百言,不覺尊前墮巾幘。 宴罷昏迷不記歸,乘驚誤入云光宅。 仙童扶下紫云來,不辨東西與南北。 一飲千鐘百首詩,草書亂散縱橫劃。
沉沉無語意如癡,春到窗前竟不知。 忽見寒梅香欲褪,一枝猶憶寄相思。
寶劍橫斜天欲曉,洗凈魔佛逼人寒。 匣中陰陰光生處,衲子徒將正眼看。
白額藏巖煙霧昏,異中來也自驚群。 草深直下無尋處,觸著輕輕禍到門。
釣得鱸魚不賣錢,船頭吹火趁新鮮。 樽有酒,月將圓,落得今宵一醉眠。
化鶴歸來淚滿襟,文章氣節重東林。 祇緣紅豆難拋擲,怕問西湖水淺深。
南渡倉皇國事非,玉環悔未系羅衣。 登仙獨讓孫公子,自作鴛鴦拂水飛。
憶昨朝真暫憩留,清宵澒洞乳泉流。 重來人在山尤好,剩喜涼生暑頓收。 玉柱擎天高拔地,翠蛟擁日冷涵秋。 蠅頭蝸角如飴美,林下誰能一轉頭。
積雪暗重云。閑愁入歲新。小紅爐、薄酒能溫。無奈此中消未得,才遣去、又還人。 寥落舊情親。繁華事易陳。話悲歡、識曲誰真。屈指古今多少事,都只是、鏡中春。
將對欲,可對堪,德被對恩覃。權衡對尺度,雪寺對云庵。安邑棗,洞庭柑,不愧對無慚。魏征能直諫,王衍善清談。紫梨摘去從山北,丹荔傳來自海南。攘雞非君子所為,但當月一;養狙是山公之智,止用朝三。
山谷松風賦響湯,茗甌今帶六經香。 君詩莫道窮無對,高出車聲繞九羊。
拂拭殘碑,敕飛字,依稀堪讀。慨當初,倚飛何重,后來何酷。豈是功成身合死,可憐事去言難贖。最無辜,堪恨更堪悲,風波獄。 豈不念,疆圻蹙;豈不念,徽欽辱,念徽欽既返,此身何屬。千載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笑區區、一檜亦何能,逢其欲。
庭下石榴花亂吐,滿地綠陰亭午。午睡覺來時自語,悠揚魂夢,黯然情緒,蝴蝶過墻去。 骎骎嬌眼開仍,悄無人至還凝佇。團扇不搖風自舉,盈盈翠竹,纖纖白苧,不受些兒暑。
橫笛何人夜倚樓,小庭月色近中秋。 涼風吹墮雙梧影,滿地碧云如水流。
項城韓云門,名堳,聘戚氏女,未幾,兩目失明。戚謂韓郎年少能文,必成遠器,而配以盲女,非偶也。欲毀婚而終女子于家。韓之父母將許之,云門毅然不可,如禮迎娶以歸。戚不得已,媵以美婢。云門曰:“人情見則欲動,不若無見,以全我居室之好。”遂遣婢還。后以壬子拔貢舉于鄉,出為教諭。摯婦偕行,伉儷無間。豫人稱其篤行,以為宋之劉庭式再現于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