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房祠
狙擊早銷秦帝膽,借籌竟創漢家基。
空疑狀貌同雌伏,始信功名見獵遲。
帷幄總分黃石略,云山不負赤松期。
高蹤迥出韓彭外,紫柏千秋護舊祠。
狙擊早銷秦帝膽,借籌竟創漢家基。
空疑狀貌同雌伏,始信功名見獵遲。
帷幄總分黃石略,云山不負赤松期。
高蹤迥出韓彭外,紫柏千秋護舊祠。
張良早年用鐵椎狙擊秦始皇,讓秦始皇膽戰心驚,后來又為劉邦出謀劃策,奠定了漢朝的基業。人們曾無端懷疑他相貌柔弱如雌伏,后來才相信他追求功名并不遲緩。他在營帳中總能運用黃石公傳授的謀略,最后也不貪戀功名,順應心意隨赤松子歸隱云山。他的高尚行跡遠超韓信、彭越,紫柏山千秋萬代守護著他的舊祠。
狙擊:指張良早年派刺客用鐵椎狙擊秦始皇一事。
借籌:原指張良為劉邦借筷子籌劃計策,后泛指為人出謀劃策。
雌伏:比喻隱藏才能,不顯示出來。
見獵遲:意思是看到打獵心里就想參與,這里指張良建立功名并不晚。
黃石略:指黃石公傳授給張良的《太公兵法》。
赤松期: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這里指張良功成后欲隨赤松子歸隱的心愿。
高蹤:高尚的行跡。
韓彭:指韓信和彭越,都是漢初名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張良是漢初三杰之一,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不朽功勛,且功成身退。詩人可能是在瞻仰張子房祠時,有感于張良的事跡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張良的敬仰。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張良的智謀、功績和高尚品格。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通過典故生動展現張良一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從側面反映了后人對張良的推崇。
傳經蘭若歲時同,繡轂珠簾處處逢。花院鳥歸深殿磬,雨樓人散隔城鐘。長空淡淡吞平野,落日微微見遠峰。年去年來人自老,空馀壞衲掛長松。
昨日晴。今日陰。樓下飛花樓上云。闌干雙淚痕。江南人。江北人。一樣春風兩樣情。晚寒潮未平。
昨夜見明月,所思疑在中。今來明月寺,不與見時同。一室賓亦主,片云西復東。愿留煙雨宿,待我轉飛蓬。
春風滿袖折花回,高臥云間百尺臺。天上賜袍香霧濕,河東獻賦日華開。頻煩太守高軒過,屢見元戎小隊來。我欲將軍侍親去,彩衣花底學提孩。
疏雨過城頭,城高易感秋。明朝重九節,動我故鄉愁。世亂同為客,天涯此唱酬。晚晴山月上,洗盞更登樓。
豪毛茂茂,陷水可脫,陷文不活。
鸛鵝一夜起潢池,江上人家避亂移。橘柚豈能供井稅,蛟龍難遣怯舟師。漢庭推轂今虛切,閩海援兵事可疑。風雨開尊重憶汝,琴書何處逐鴟夷。
剝啄驚春睡,蕭然湖上僧。篝燈夜深語,多說鑒巴陵。
隱隱復悠悠,蟲鳴早應秋。夜涼人未寢,草露濕階頭。
君去高郵是壯游,風吹樹葉綠嬌秋。歸來佩劍不須脫,尋我武夷山上頭。
元戎招士重親臨,喜遂詩書萬里心。乍免客愁供帳具,暫停游事戟門深。秋空矯首瞻魁彩,夜燭憑花聽雁音。從此文名滄海闊,好風三日到雞林。
圣王興炎運,明公起妙年。材推漢庭右,學自北方傳。出入丹心壯,安危素發鮮。空馀題劍在,光燭舊林泉。曠宇元無際,孤標自不群。物情良有寄,讒口詎堪聞。未許時明政,猶堪史闕文。衣冠忽長夜,馀子謾紛紛。先友當年盛,斯文元祐徒。艱虞共流落,存沒半嗚呼。顧我真無賴,逢公幸不孤。祇今還一慟,即此是窮涂。
鶴飛蟬蛻總成塵,欲報明珠未得伸。山上杜鵑花是鳥,墓前翁仲石為人。黃腸詔出東園賜,白骨家余南巷貧。為問翟公門下士,死生誰個見情真?
不飯凡僧飯圣僧,若為辟谷碧山層。洞云溪水皆相食,卻道人間飽愛憎。
三年樵徑別,此日更躋攀。祖德思逾厚,山靈笑復還。心懸碧落外,身在翠微間。來歲逢寒食,他鄉憶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