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庵
朔風吹盡回陽春,景星卿云天運新。宇宙雖大無所托,托于方外來江濱。
江濱說法機滾滾,十方諦聽悟性真。有時下座忽大慟,旁觀太息師前因。
師曾瓊林啖綾餅,師曾鐵面彈閣臣。師曾執(zhí)法劾中使,師曾謫戍隨風塵。
師曾南朝卻徵召,不與馬阮同搢紳。師曾浮海護少主,歸路誤觸飛龍鱗。
崖山舟溺國安在,芒鞋破衲馀孤身。孝陵歲歲哭寒食,一盂麥飯誰招魂。
聞說江南訪遺逸,出山泉水清且淪。微臣不及攀龍去,梵偈鐘聲淚滿巾。
朔風吹盡回陽春,景星卿云天運新。宇宙雖大無所托,托于方外來江濱。
江濱說法機滾滾,十方諦聽悟性真。有時下座忽大慟,旁觀太息師前因。
師曾瓊林啖綾餅,師曾鐵面彈閣臣。師曾執(zhí)法劾中使,師曾謫戍隨風塵。
師曾南朝卻徵召,不與馬阮同搢紳。師曾浮海護少主,歸路誤觸飛龍鱗。
崖山舟溺國安在,芒鞋破衲馀孤身。孝陵歲歲哭寒食,一盂麥飯誰招魂。
聞說江南訪遺逸,出山泉水清且淪。微臣不及攀龍去,梵偈鐘聲淚滿巾。
北風把寒冬吹走,春天回來了,吉祥之星閃耀,國運開啟新的篇章。宇宙廣闊卻無處安身,只好托身于方外之地來到江邊。在江邊講法,機鋒不斷,各方聽眾領悟到了真正的悟性。有時下座忽然大哭,旁觀者嘆息他的過往經歷。法師曾在瓊林宴上品嘗美食,曾以剛正不阿彈劾閣臣,曾依法彈劾宮中使者,也曾被貶謫漂泊。曾拒絕南朝的征召,不與馬阮之流同列朝臣。曾渡海保護少主,返程時卻觸怒當權者。崖山船沉國家已亡,只剩他穿著破鞋舊衣孤身一人。每年寒食節(jié)到孝陵痛哭,一盂麥飯又有誰來招魂。聽說江南尋訪前朝遺民,出山的泉水清澈卻也陷入濁流。我這小臣沒機會追隨先帝,聽著梵偈鐘聲淚滿巾。
朔風:北風。
景星:吉祥之星。
方外:世外。
機滾滾:指講法時機鋒不斷。
瓊林:瓊林宴,為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啖綾餅:在宴會上吃東西。
鐵面:形容剛正不阿。彈:彈劾。閣臣:內閣大臣。
中使:宮中使者。
謫戍:被貶謫流放。
馬阮:指馬士英、阮大鋮,南明奸臣。搢紳:指士大夫。
少主:指南明小皇帝。
飛龍鱗:比喻觸怒當權者。
崖山:南宋最后一戰(zhàn)的地點。
芒鞋破衲:草鞋和破僧衣。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寒食:節(jié)日名。
盂:一種容器。麥飯:祭祀用的食品。
遺逸:指前朝遺民。
出山泉水:比喻原本高潔的人陷入濁世。
梵偈:佛經中的偈語。
此詩創(chuàng)作于明清易代之際,當時社會動蕩,明朝滅亡,南明政權也風雨飄搖。詩中的法師經歷了明朝的興衰,從科舉得意到被貶,再到護主失敗,最后遁入空門。詩人通過描寫法師的經歷,表達了對明朝滅亡的悲痛和對前朝的懷念。
這首詩以法師的生平經歷為線索,反映了明清易代的歷史變遷。主旨是抒發(fā)對國家滅亡的哀傷和對前朝的忠誠。其特點是敘事與抒情緊密結合,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時代變遷和文人心態(tài)的典型作品。
兩公待我以國士,是時公亦同在門。今日江頭看使節(jié),令人淚濕漢江云。
冷吟直。愁寫分山斷碧。皋橋上、重賦五噫,佚老無歸怨春色。微箕尚遜國。安識。青蠅吊客。巫陽下,招取散魂,雙闕岧峣去天尺。孤云蕩無跡。算幾輩詞仙,漚鶩分席。西山薇苦誰能食。尋一臥江介,夢回青瑣,沈沈梅訊斷雁驛。送窮誓投北。休惻。半塵積。嘆鶴化天寥,琴碎音寂。流波雅引哀何極。定月夜仙掌,自吹殘笛。精靈如在,漫笑我,借淚滴。
漫天皆白,雪里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此行何處?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鳥飛不過人行處,山好直連天盡頭。下馬忽逢難畫景,溜聲戛玉亦銷憂。
半窗月色罨疏桐。寫秋心、迎露蘭紅。驚夢換塵徽,新聲暗落云東。幺弦斷、寡鵠離鴻。留仙弄、休按參差鳳翼,散雪歸風。正哀蟬賦罷,落葉翳雕櫳。音容。披圖只追想,人不語、鑒影停空。清淚點綀囊,碎玉響和號鐘。料難禁、藥店飛龍。側商送。天上人間此夜,契闊還同。定刊瓊、染素朱,押老琴傭。
芒鞋疏到筍籬東,慣得蒼苔把徑封。已愧君詩足真味,尚將雞肋較駝峰。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兩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元年建巳月,郎有焦校書。自誇足膂力,能騎生馬駒。一朝被馬踏,唇裂版齒無。壯心不肯已,欲得東擒胡。
閒攜經卷倚松立,試問客從何處來。
重陽過后雨垂垂,病怯新寒獨立時。菊有萬株歸未得,一窗來此看花枝。
填咽鴻都,悲歌燕市,夢余萬感春明。塵土無情,鶯花多恙,廿年回首堪驚。舊游重省,更休說、風云上京。銅仙辭漢,清淚如鉛,沾灑觚棱。當時太學諸生,云散星飛,江海飄零。彝鼎淪亡,詩書灰燼,會看十鼓薶荊。世傳精本,好歸貯、黃山萬層。摩挲嗟嘆,歌效昌黎,錄補明誠。
妙吹楊葉動悲笳,胡馬迎風起恨賒。若是雁門寒月夜,此時應卷盡驚沙。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zhàn)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元年建巳月,官有王司直。馬驚折左臂,骨折面如墨。駑駘漫深泥,何不避雨色。勸君休嘆恨,未必不為福。
木魚原來無肚腸,聲聲喚我出鑊湯。佛法原來無多子,王婆頭上戴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