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寺三首
老僧巖下屋,繞屋皆松竹。朝聞春鳥啼,夜伴巖虎宿。
坐望九華碧,浮云生曉寒。山靈應秘惜,不許俗人看。
靜夜聞林雨,山靈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頭。
老僧巖下屋,繞屋皆松竹。朝聞春鳥啼,夜伴巖虎宿。
坐望九華碧,浮云生曉寒。山靈應秘惜,不許俗人看。
靜夜聞林雨,山靈似欲留。只愁梯石滑,不得到峰頭。
老和尚住在山巖下的屋子中,屋子周圍都是松樹和竹子。早上能聽到春天鳥兒的啼鳴聲,夜晚與山巖中的老虎相伴而眠。坐著眺望九華山的碧綠山色,清晨的寒意在浮云間彌漫。山中神靈應該是在隱秘珍惜這美景,不許世俗之人觀賞。寂靜的夜晚聽到山林中的雨聲,感覺山靈似乎想要挽留我。只是發愁登山的石頭路太滑,沒辦法到達山峰的頂端。
無相寺:一座寺廟。
九華:指九華山。
山靈:指山中的神靈。
梯石:登山的石頭路。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是在游覽無相寺時有感而發。當時可能是一個寧靜的春日,詩人被無相寺周圍的自然美景所吸引,在與山林自然的接觸中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無相寺周邊的清幽環境和詩人的游覽感受。其突出特點是意境營造出色,語言自然。在文學上雖未產生廣泛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細膩情感。
天意欲為雨,川云出相望。明時攬俊乂,所立固無方。少小諷二南,美此江漢鄉。猥當興能職,首辟較藝場。群儒悅寬簡,浩蕩出文章。方觀縱壑魚,忽作摶風翔。此去升禮闈,旋當對殿廊。忠言動明主,家國有輝光。
鹿鳴首宵雅,義取好賢深。寥寥疑莫續,工席有遺音。詩言君臣間,不以位相臨。如禽食蘋水,有酒方共斟。從容陳所好,亦復有鳴琴。庶使峨冠者,洋洋動其心。愿言解子褐,結綬貫華簪。真心有相感,千載豈殊今。
昔在馮當世,起家冠倫魁。天衢躍群龍,轉見絕足才。馳譽塞四海,致身近三臺。凄涼城東宅,歲晚就蒿萊。古來用武地,編簡委塵埃。每見儒冠喜,況逢賢路開。祝君如馮公,決科亦崔嵬。終身可師法,正復在軻回。
任子眾所許,一鳴居上頭。王高兩縣來,選拔皆其尤。里行張可貴,月書蘇屢優。向來丁與虞,頗從別駕游。嗟我愛群才,不間薪與槱。既為得者喜,豈忘欲旁搜。鼓篋五百家,要皆儒者流。相期作鄒魯,過是我何求。
士有未就駕,郡守身勸之。君觀漢詔中,有此勤懇詞。由來賢俊人,出處每委蛇。譬彼未嫁女,深閨秀容姿。施衿有所適,婉孌終自持。漢俗尚如此,前世當可知。勉哉策名者,不但好爵縻。君臣有明義,行矣方自茲。惟當秉高節,長副此心期。
秋盡鵬城未覺寒,康年雅聚共酡顏。
蒙君招飲千杯劇,赦我來偷半日閑。
話轉潁川民借寇,心翻東海浪攻山。
俯看鬧市紛如許,誰入回眸剎那間。
平野沙草黃,朔風捲沙走。
蕭蕭白沙寒,戰骨多已朽。
仰思忠義賢,勒馬佇立久。
借問安肅城,壯士今有否。
翠微連寶地,青靄壓云堤。
俯瞰行人小,平瞻遠樹齊。
振衣淹暮屐,回棹聽寒鼙。
雨歇楓林靜,荒雞尚未啼。
五月方改旦,今朝又初十。
日月去如飛,快鷂趁不及。
禪須放下參,但莫固拘執。
是處解脫門,汝自不肯入。
何必問支提,丁字著腳立。
不行朝云夜聞鐘。
子規西來泣相語。
藩鎮各傳新號令,
山河那復舊提封。
歸時剩語騎鯨老,
堅臥無如澗底松。
鼓浪潮聲撼舵樓,掉頭不住入蠻游。
絕無風雨重陽日,不盡波濤九月秋。
四海已無床可坐,只身剩有刺相投。
側身一虱如萍梗,始信浮生渺芥舟。
短帽花能舞,長歌袖亦軒。
?墻詩最好,不是圣人言。
你也來來我也來,一番風雨幾帆歪。
劉玄德敢池中物,龐士元非百里材。
天下禍多從口出,號間門偶向人開。
雜花生樹群鶯亂,笑倒先春報信梅。
獨對霜籬坐日曛,
秋風三徑思繽紛。
瓊樓十二天何處,
欲寄瑤華隔暮云。
一念生參差,萬端付怠惰。
騰騰十二時,并作一日過。
連山屹不移,澄江凈莫唾。
相看不相涉,瞇目飛塵堁。
禮樂在衣食,道義出凍餓。
為己抑為人,兼獨兩無那。
昔嘲夷齊陣,今遂無一個。
此輩誠清流,旋供濁流涴。
彼哉求田人,亦就床下臥。
離家歲一更,旅邸共揚衡。
言別風煙黯,思歸羽翮輕。
囊羞無所贈,道遠有馀情。
珠海鯤池闊,快登萬里程。
苑樹天邊雨露勻,
群公偷看錦叢新。
眼穿欲折無由折,
賞到人間不是春。
多愁善感出詩人,疏放煢身或有因。
客舍難成今夜夢,桃花猶笑去年春。
千巡縱飲情何慨,一醉方休事莫詢。
欲向禪城參佛理,誰知云幻與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