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蕓齋先生
天寶開元事已陳,風塵宇內老遺民。
偶談先世頻揮涕,為破家園只負薪。
訓子八行文不滅,訟冤一疏血猶新。
衣冠古樸人誰識,認是林宗墊角巾。
天寶開元事已陳,風塵宇內老遺民。
偶談先世頻揮涕,為破家園只負薪。
訓子八行文不滅,訟冤一疏血猶新。
衣冠古樸人誰識,認是林宗墊角巾。
天寶、開元年間的盛世之事已成過往,天下動蕩不安,前朝遺民在歲月中老去。偶然談及先輩往事,常常忍不住頻頻落淚,只因家園破敗,只能靠背柴為生。教誨子女的書信至今仍保存著,為申冤所寫的奏疏仿佛還帶著鮮血般新鮮。他穿著古樸的衣冠,有誰能真正了解他呢,人們只把他認作是像林宗那樣戴著墊角巾的隱士。
天寶開元:唐玄宗的兩個年號,代表唐朝的盛世時期。
陳:陳舊,過去。
風塵:比喻戰亂、動蕩的社會環境。
遺民:指改朝換代后仍忠于前朝的人。
八行:古時信箋每頁八行,后用“八行”代指書信。
疏:臣子向帝王分條陳述事情的文字,即奏疏。
林宗墊角巾:林宗即郭泰,東漢名士,他曾因頭巾被雨淋濕而折一角,時人爭相效仿,稱“墊角巾”。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在朝代更迭之后。當時社會經歷了巨大的動蕩和變遷,前朝遺民生活艱難,詩人目睹這一切,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遺民的生活與情感,突出時代變遷的影響。其特點是情感深沉,通過典型意象和用典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特定時期遺民群體的心聲。
詩書崇閥閱,詞藻紹弓裘。隱跡聲華著,閒居行義脩。朝廷隆至治,玉帛正旁搜。擢相親藩重,掄材寵命優。校讎開石室,忠藎徹宸旒。梁國鄒枚并,西都賈董儔。四箴勤翊導,八事贊謀猷。忽罷長裾曳,俄為遠塞游。一投終莫返,孤疾詎能瘳。行橐金錢少,遺編翰墨留。藍田生片玉,蟾闕步高秋。仕路行當顯,泉臺惜竟休。青山新勒石,宿草舊封丘。悵憶斯文舊,哀歌涕泗流。
鶯花時節近清明,如此風光眼為驚。但有酒錢須盡醉,本無丹藥可長生。兔葵不管興亡恨,燕子徒知往復情。萬事只今春夢里,杞人何必慮天傾。
頻年搖落寄邊州,無賴今晨強出游。從教烏帽欺人發,不耐黃花亂客愁。
化工無跡自安閒,入口刀圭可駐顏。觀水卻憐如水少,看花容易種花難。用停爐火抽添注,跳出乾坤夢覺關。老鶴巢松明月上,海頭光逐暮潮還。
負笈南來又一春,名黌問道復修身。三千弱水風流遠,十萬圖書理念新。敢效賢達存傲骨,更期學術勵精神。唯將歲月酬書卷,長慰春風作育人。
偶爾成三笑,俄驚度九秋。汀迷曾宿客,樹系欲行舟。酒勁風毆碎,燈清雨解愁。翻嫌人意冷,永夕為天留。
崇丘峨峨,動植斯屬。高既自遂,大亦自足。和風斯扇,膏雨斯沐。我仁如天,以亭以育。崇丘巍巍,動植其依。高大之性,各極爾宜。王道坦坦,皇猷熙熙。仁壽之域,烝民允躋。
寫盡寒煙與敗膠,愛花寧厭賞花勞。酒兵入陣霜初破,詩將登壇月正高。絕俗自宜蓮并價,策勛當與杞同曹。故知逸興真難盡,更約明年共和陶。
鼎罐蒸騰茗碗香,火鋪圍坐話家常。客來不必曾相識,隨意敲門索酒嘗。春鳥嚶鳴春氣和,口吹木葉做情歌。要知郎意有多少,樹滿蒼山葉滿柯。
銀漢云低仙署凈,玉爐香裊道心玄。六花曉望清齋日,百谷春祈大有年。駕霧青鸞來海外,步虛白鶴舞風前。懸知太乙明禋夜,玉漏聲殘尚未眠。
無華真國色,有韻自天香。臨風難自持,為舞白霓裳。
娉婷女子亦封侯,愧死當年壯士儔。底事烽煙消粉黛,何妨巾幗統貔貅。紅顏竟剪邊關亂,白桿能分上國憂。無怪夫人稱太保,春風長在玉音樓。
前山欺我船兀兀,結約江妃行小譎。乘我船搖忽遠逃,見我船定還孤出。老夫敢與山爭強,受侮不可更禁當。醉立船頭看到夕,不知山于何許藏。看山須看山表里,不然看山還誤事。平時只愛萬峰青,落日惟存數尖紫。浙江船上多少人,往來看山誰識真。丁寧舟人莫浪語,卻恐兒輩不肯去。天公要飽詩人眼,生愁秋山太枯淡。旋裁蜀錦展吳霞,低低抹在秋山半。須臾紅錦作翠紗,機頭織出暮歸鴉。暮鴉翠紗忽不見,只見澄江凈如練。
欲掃黃英贈碧云,其如江上賦離群。明年好赴登高會,莫遣看花最憶君。
拍拍雁湖水,深深歸雁亭。雁歸三四年,相伴湖水清。燕私豈不樂,國爾終含情。龍章倏夜下,驚赴鷗鷺汀。鴻雁雙翥翰,眷焉乃東征。載辭龍鵠椒,復問鶯花程。輶軒騖華轂,高蓋羅翠旌。康屯豈無學,銷暴不以兵。蔚藍舊草木,再色新威明。寄聲受廛者,明府如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