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其十三 仁宗室用《美成》。徽宗御制。
仁德如天,
遍覆無偏。
功濟九有,
恩涵八埏。
齊民受康,
朝野晏然。
擊壤歌謠,
四十二年。
仁德如天,
遍覆無偏。
功濟九有,
恩涵八埏。
齊民受康,
朝野晏然。
擊壤歌謠,
四十二年。
仁宗的仁德如同蒼天,普遍覆蓋而無偏私。功績惠及九州大地,恩澤覆蓋八方極遠之地。平民獲得安康,朝廷與民間都太平無事。百姓擊壤而歌,如此太平延續四十二年。
九有:即九州,代指全國。
八埏(yán):指大地的邊際,代指天下。
齊民:平民,百姓。
擊壤:古代一種投擲游戲,這里代指百姓安居樂業、太平盛世的景象。
四十二年:宋仁宗趙禎在位共42年(1022-1063),此指其在位時長。
此詩為宋徽宗趙佶為宋高宗郊祀前祭祀太廟所作組詩之一,用于仁宗廟室,曲名《美成》。郊祀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前朝享太廟是儀式重要環節,通過樂章歌頌先帝功德以彰祖德。此詩當為宋徽宗在祭祀場景中,專門頌揚宋仁宗趙禎仁德治績而作。
此詩為宋代郊祀前享太廟的祭祀樂章,主旨是頌揚宋仁宗仁德廣被、治世安民的功績,突出其在位42年間‘齊民受康,朝野晏然’的太平景象。語言莊重典雅,風格宏大,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與帝王評價的重要文獻,具有鮮明的頌圣特征。
雪沒驢腰白,行行詩興催。不因太清絕,那肯犯寒來。
萬古云霄,誰辦得、妙齡勛業。長有恨、君恩未報,鬢毛先雪。紫詔俄從天關下,繡衣已逐星軺發。但七千里外望闈,三年別。忠與孝,心應切。行與止,君須決。說蜀中父老,望君如渴。地迥無妨鷹隼系,山深要靜狐貍穴。著新詩、收拾錦城春,歸來說。
淺山如霽水連天,江北江南路幾千。入夢老親雙白發,歸歟早及菊花前。
祥符盛際,二鄙正休兵。瑞應滿寰瀛。東封西祀鳴鑾輅,從幸見升平。仙游一去上三清。廟食享隆名。寢園松柏秋風起,簫吹想平生。
東城領霞矚,北山開禪宮。松聲度眾壑,塔影懸晴空。衣冠有時暇,幽期白云中。八水覓解流,三生詠玄風。上人啟竺墳,說法超群蒙。是時寶花墮,十里香濛濛。別來問玄度,幾日還相從。
斷腸花、巳隨流水,青苔空鎖深院。知人不似花重好,莫怪為花留戀。花不管,任啼鳩悲鳴,霞錦成霜霰。水遙山遠,淚滴翠綃寒。滿天風雨,寂寞送晝雁。傷心事、縱是生來見慣,那堪芳歲先晚。孤云目盡蒼梧野,留得竹枝歌怨。簾莫捲,斜照里、荒煙白草愁何限,情長意短。蟲響又黃昏,沈沈夜永,惟有月華滿。
日暖村村路,人家迭送迎。婚姻須歲暮,酒醴幸年登。簫鼓兒童集,衣裳婦女矜。敢辭雞黍費,農事及春興。
若論此道若須彌,根四部洲高無極。日月循環無晝夜,毗嵐縱作無變易。欲達此宗須造顛,遍參閩楚幾山碧。一回見得親,萬疊巍峨只卷石。
門瞰青山侵草開,苦吟吟上最高臺。春風誰遣鄰家去,成陣落化吹過來。
長笑右軍稱草圣,不如東野以詩鳴。樂天自愛吟淮月,懷祖無勞聽角聲。
春架秋籬景一同,想因分種自蠶叢。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管花居酒品中。
去年菊花時,廊下偶攜手。花前憔悴人,悵然若難久。當時苦無覺,輕別將誰咎。一悲悲何窮,倏忽馀鰥叟。
歡言奉尊酒,既登君子堂。不惜羅衣襦,為君充下裳。寧辭入宮妒,亭亭理紅妝。常恐朝露晞,歡愛不能長。中宵起房室,引領情內傷。
相國風流去見思,君談白馬又稱師。懸知蝌蚪讎今日,絕勝鄒枚授簡時。懷人倘下陳蕃榻,吊古應歌梁父詞。莫以京塵同宛洛,吾將重訂海鷗期。
十年堅臥玉溪東,多謝山靈肯我容。為問賞心誰是伴?抱云掛月兩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