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郊祀前朝享太廟三十首 其十七 徽宗室用《承元》。御制。
于皇烈考,道化圣神。
堯聰舜孝,文恬武忻。
命子出震,遺駿上賓。
罔極之哀,有古莫倫。
于皇烈考,道化圣神。
堯聰舜孝,文恬武忻。
命子出震,遺駿上賓。
罔極之哀,有古莫倫。
偉大而顯赫的先父,道德教化神圣非凡。具備堯的聰慧、舜的孝德,文臣安適、武將歡悅。傳位給兒子繼承大統,卻如仙駕般離世而去。無窮無盡的哀痛,自古至今無人能比。
于皇:感嘆詞,表贊美。
烈考:對已故父親的尊稱,此處指宋徽宗。
道化:道德教化。
堯聰舜孝:以堯舜的聰慧與孝德比喻徽宗的美德。
文恬武忻:文臣安適,武將喜悅。
出震:《易·說卦》載“震,東方也”,代指繼承君位。
遺駿上賓:指帝王去世,“上賓”為婉辭。
罔極:無窮盡。
莫倫:沒有能相比的。
此為南宋高宗趙構在郊祀前祭祀太廟時,用于徽宗廟室的樂章(《承元》為樂章名)。創作背景與南宋初期恢復祭祀禮儀相關,旨在通過樂歌追頌徽宗的圣德,表達對先帝的追思,強化皇權傳承的合法性。
全詩為祭祀徽宗的樂章,通過贊頌其道德教化、治世功績及傳位之舉,結合喪親之痛的抒發,既彰顯徽宗的圣君形象,又體現皇家祭祀的莊重,是南宋初期禮儀文化與政治需求的體現。
一朝辭紺幰,千里別黃河。對衣徒下泣,扣角詎聞歌。
初楓葉外數行飛,瘦竹竿頭一點黐。浮世危機總如此,青蛇飛處且相隨。
歲晏時氣肅,寒風透幃床。鏡斂雙蛾蹙,被拂孤鴛翔。玉關路千里,不如寒夜長。
四十年前不畏老,酒豪踏雪買梅花。如今七十愁年盡,遠客匆匆夢到家。
山轉溪流曲。有數椽、縛茅老{尸圭},繞屋扶疏綠。散步橋下立,修路幽拂,共識宮僚舊湯沐。俄焉易陵谷。愛惜須眉黃冠服。家山夢遠,歸興托縑軸。居處意不適,一編書,數竿竹。鎮日無言野廬伏。
匹馬西來萬里游,飄飄心跡似輕鷗。才探蒲海千尋浪,又渡陰山五月秋。星落天中半天外,水穿沙底挾沙流。停車東望瀕搔首,漫學題詩付上頭。
繞屋清陰合,緣堤綠草纖。起蠶初放食,新麥已磨鐮??喙S先調醬,青梅小蘸鹽。佳時幸無事,酒盡更須添。行飯獨相羊,扶藜過野塘。晴光生蝶粉,暖律變鶯吭。麨美群兒競,蠶饑小婦忙。深知游宦惡,窮死勿離鄉。
巖石下陰陰,猗蘭綠如剪。花發人不知,秋香如苔蘚。
直上遼陽訪管寧,至今此語聳人聽。當時英邁知何似,肯向泥涂險處行。
非默而默,不言而言。鑿混沌樸,決昆崙源。萬像總持句,諸塵三昧門。法法心心成佛事,華華葉葉受春恩。
早行乘月晚乘風,殘暑無煩苦若翁。萬里邊關羸馬底,一秋光景亂蟬中。長安北望云何極,衡岳南來雁不通。獨有寸心堪百鍊,乾坤隨處是帡幪。
漫白楊花亂飛絮,落紅桃瓣盡沾泥。東風不管愁人面,三月出門無鳥啼。
獨客吳門道,霜寒野草凄。天垂震澤外,山落望亭西。倦羽幾時歇,閒云不可稽。居停今物化,回首一含悽。
春鳥一囀有千聲。春花一叢千種名。旅人無語坐檐楹。思鄉懷土志難平。唯當文共酒。暫與興相迎。
繡嶺灰飛金谷殘,內人紅袖淚闌干。臨歧莫悵青娥老,兩見仙人泣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