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呂
韓呂真喬木,蟠根與國同。
伯泰太史氏,子約大愚公。
韓呂真喬木,蟠根與國同。
伯泰太史氏,子約大愚公。
韓氏和呂氏家族真是像高大的喬木一樣,他們家族的根基如同國家一樣久遠。伯泰是太史氏,子約如同大愚公。
喬木:高大的樹木,常用來比喻世家大族。
蟠根:盤曲的根,這里指家族根基深厚。
太史氏:古代官職太史的后代,這里指伯泰的家族背景。
大愚公:可能是對有堅韌不拔精神或有重大貢獻者的一種比喻稱呼,這里指子約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對韓呂兩個世家大族進行評價和贊美時所作,當時社會可能較為看重家族門第和歷史傳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韓呂家族,突出其歷史悠久、根基深厚。特點是比喻形象,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世家大族的重視。
潦倒形骸山上樗,每經風雨輒凋疏。
勞君為寫支離狀,異日長看老病初。
落筆縱橫中自喜,賦形深穩妙無余。
偶然掛壁低頭笑,俱幻何妨彼亦如。
先生才蓋世,家事少經心。
流落初相偶,委蛇志益深。
功名入圖史,文字刻璆琳。
有助知由內,騶虞欲重吟。
山上流泉自作溪,行逢石缺瀉虹霓。
定知云外波瀾闊,飛到峰前本末齊。
入海明河驚照曜,倚天長劍失提攜。
誰來臥枕莓苔石,一洗塵心萬斛泥。
燈火熏天處處同,暗游應避柏臺驄。
高情自放喧闐外,勝事偏多淡泊中。
平日交游徒夢想,留都歌吹憶年豐。
知君未有南來意,歸去相從光與鴻。
著籍初同闕里多,采芹先致魯風和。
欲將大策觀胸膽,盡召中堂列雁鵝。
終日正言何忌諱,幾人余力尚委蛇。
豈惟太守知為政,仍見先生善設科。
掛冠纓上已無塵,猶愛溪光碧照人。
點檢舊游黃石在,掃除諸念白鷗親。
一尊父老囊金盡,三徑松筠生事貧。
他日南公數人物,丹青添入縣圖新。
春去堂堂不復追,空余草木弄晴暉。
交游歸雁行將盡,蹤跡鳴鳩懶不飛。
老大未須驚節物,醉狂兼得避危機。
東風雖有經旬在,芳意從今日日非。
君家當盛時,畫戟擁朱戶。中書十八年,清明日方午。
形容畫云閣,功業載盟府。中庭三槐在,遺跡百世睹。
子孫盡豪俊,豈類世寒??。胡為久邅厄,黽俛受侵侮。
往來兩都間,奔走未安土。愿言解纓紱,歸去事農圃。
嘉禾根未拔,且忍俟甘雨。拂衣走東皋,此語吾不取。
聊復放襟懷,清談對僧麈。躬耕未可言,知田顧乃父。
平地厭喧囂,虛齋上山足。
蕭條遠城市,坡陀富林麓。
簡書日填委,杖屨每幽獨。
豈無山中士,高臥白茅屋。
逢人默無語,長嘯響巖谷。
此室庶可招,夜月相從宿。
男兒生可憐,赤手空腹無一錢。
死喪三世委平地,骨肉不得歸黃泉。
徒行乞丐買墳墓,冠幘破敗衣履穿。
矯然未肯妄求取,恥以不義藏其先。
辛勤直使行路泣,六親不信相尤愆。
問人何罪窮至此,人不敢尤其怨天。
孝慈未省鬼神惡,兄弟寧有木石頑。
善人自古有不遇,力行不廢良謂賢。
小兒不知老人意,賀我明年四十二。
人生三十百事衰,四十已過良可知。
少年讀書不曉事,坐談王霸了不疑。
脂車秣馬試長道,一日百里先自期。
不知中途有陷穽,山高日莫多棘茨。
長裾大袖足溯挽,卻行欲返筋力疲。
蝮蛇當前猛虎后,脫身且免充朝饑。
歸來掩卷淚如雨,平生讀書空自誤。
山中故人一長笑,布衣脫粟何所苦。
古人知非不嫌晚,朝來聞道行當返。
四十一歲不可言,四十二歲聊自還。
相逢十年驚我老,雙鬢蕭蕭似秋草。
壺漿未洗兩腳泥,南轅已向淮陽道。
我家初無負郭田,茅廬半破蜀江邊。
生計長隨五斗米,飄搖不定風中煙。
茹蔬飯糗不愿余,茫茫海內無安居。
此身長似伏轅馬,何日還為縱壑魚。
憐君與我同一手,微官骯臟羞牛后。
請看插版趨府門,何似曲肱眠甕牖。
中流千金買一壺,櫝中美玉不須沽。
洛陽榷酒味如水,百錢一角空滿盂。
縣前女幾翠欲滴,吏稀人少無晨集。
到官惟有懶相宜,臥看南山春雨濕。
撥棄案頭文字堆,曉晴山色四門開。
究懷民事老雖壯,俯首山城心已灰。
荊棘燒殘桑柘出,狐貍去盡犬雞來。
規模先遣通蹊隧,后乘應容眾客陪。
身浮一葉返湓城,凌犯風濤日夜行。
把酒獨斟從睡重,還家漸近覺身輕。
岸回樊口依稀見,日出廬山紫翠橫。
家在庾公樓下泊,舟人遙指岸如頳。
史君欲聽榜人謳,一夜江波拍岸流。
父老不知招屈恨,少年爭作弄潮游。
長鯨破浪聊堪比,小旆逆風殊未收。
角勝爭先非老事,憑欄寓目思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