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林間云處士
白云深處寄蹤孤,
一灶秋煙煮石蒲。
門掩月明花自落,
野亭樽酒憶林逋。
白云深處寄蹤孤,
一灶秋煙煮石蒲。
門掩月明花自落,
野亭樽酒憶林逋。
你在白云繚繞的深處獨自寄身,秋日的灶上飄著炊煙正煮石菖蒲。門兒緊閉,明月當空,花兒獨自飄落,在野外亭中飲酒,不禁想起隱士林逋。
柬:信件,此處指以詩代信贈人。
處士:未出仕的隱士。
石蒲:即石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石上,可入藥,隱士常采以代茶。
林逋(bū):北宋著名隱士,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有'梅妻鶴子'之稱,此處代指高潔的隱士。
此詩應為作者以詩代柬,寄贈給隱士林間云。創作背景或為作者對友人隱逸生活的關注,通過描繪其居所環境與日常,表達對隱士高潔品格的認同,反映元代或明清時期文人對隱逸文化的推崇。
全詩通過白描隱士居所的清幽與生活的閑適,借林逋典故強化隱逸主題,語言清新自然,展現了對高潔隱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典型的贈隱者詩。
每共茂山子,論交憶汝賢。
忽傳燕客信,正及早春天。
沙塞聽鶯渺,官廚漉酒鮮。
相看俱老大,珍重莫言還。
蓬島分明近,中流鼓棹歸。
舟傾魚躍入,風猛鹢回飛。
險過魂猶悸,愁多淚轉稀。
重來解維處,東望倍依依。
雨中風味似太苦,
夢里秋懷如亂麻。
賴有郎君自軒豁,
時攜一酌過西衙。
落梅如雪雨如麻,最怕春寒是杏花。病后不能涓滴飲,可憐芳信到貧家。
初交二月草蒙茸,鄰里紛紛去折蓬。柳下閉門非懶出,苦無筋力趁兒童。
子夜逾城,
午夜見星。
青天白日,
大道不行。
水泥腳下轉深深,
究竟何曾得道成。
何處深春好,
春深少婦家。
能偷新禁曲,
自剪入時花。
追逐同游伴,
平章貴價車。
從來不墮馬,
故譴髻鬟斜。
懶展殘編倚小窗,竹風灑面睡魔降。懷人應是人懷我,目斷蘼蕪燕子雙。
飛花渺渺送春歸,忽漫鉤簾對夕暉。竹下小池雙翡翠,銜魚飛過綠苔磯。
寒煙罥樹,涼風吹面,云外尖峰屏列。相期不負雨中游,恍若是、山陰冒雪。
危欄倚袖,遙天極目,一片秋光清絕。敲詩把酒晚晴初,臥夕照、殘碑斷碣。
世人懷往古,古道今不足。
我于世界中,皇虞滿吾目。
兄醉弟便扶,夫死妻仍哭。
鳥飛魚自沉,花紅柳還綠。
終古有常然,人情自反覆。
釣臺還是先生物,
洛汭今非漢帝家。
過客不知興廢事,
又馳車馬入京華。
詩心不滓骨尤清,小許公呼作小名。
繁弱挽將才更健,駏驉騎著句還成。
酣歌要得姬人賞,朗詠常教俗客驚。
暫返僻村誰可語,繞園思迸豆花生。
倩魂拘管,涼鎖銅鋪憐夢斷。減盡霜容,晚日殘花作病紅。楚腰愁削,未到承恩先決絕。不似長門,猶抱馀香占苦春。
又未歌先咽,鸚鵡前頭芳意怯。別院簫沉,織出機絲輾轉心。帶將愁去,雁背斜陽紅一縷。綦澀苔青,風飐疏燈淡似螢。
廣文官冷愁遭罵,子更無堂堪系馬。杜陵幸可赴襟期,得錢胡不同尊斝。
長安市兒厭葷膻,欲學蟻附良無緣。只有此中方一寸,空洞尚可吞湘川。
憶君白晰方少年,飛驥更著珊瑚鞭。于今憔悴還蹭蹬,男兒意氣絕可憐。
霜髭向人顏已腆,鹔鹴更欲為誰典。愿君一室貯虛空,塵土瞇人牢閉眼。
北望燕山飛鳥外,
南來皖水白云端。
芳辰載道難為客,
游子還家勝得官。
堂上慈親仍健飯,
膝前稚女解承歡。
榴丹艾綠還佳節,
醉泛流霞仔細看。
射殿從容御六鈞,
飛星白羽駭臣鄰。
莫驚壓盡天山箭,
自昔羌胡畏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