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端午十絕 其八
兒女需京纈
經時買未歸
似嫌無艾虎
不肯換生衣
兒女需京纈
經時買未歸
似嫌無艾虎
不肯換生衣
孩子們吵著要京城的彩色絲織品,可過了很久還沒買回來。他們好像嫌棄沒有艾草扎的虎形飾物,所以不肯換上新做的夏衣。
京纈(xié):京城生產的彩色絲織品,纈是古代一種染花的絲織物。
經時:過了很長時間。
艾虎:端午節用艾草扎成的虎形飾物,民間認為可驅邪避疫。
生衣:夏季新做的衣服,指夏裝新衣。
此詩為南宋詩人韓元吉《乙卯端午十絕》組詩之一,作于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端午。當時端午節有佩戴艾虎、穿著新衣等習俗,詩人通過觀察兒女過端午的日常細節創作此詩,反映民間節日生活。
詩中以兒童等待'京纈''艾虎'而不肯換夏衣的小插曲,生動展現端午民俗與童真童趣,語言簡練質樸,生活氣息濃厚,是宋代端午題材小詩的典型之作。
微雨灑復止,春山人獨行。西湖知不遠,照眼小桃明。
太子無嫌禮樂虧,愿聽貧富與安危。賤貧驕物貧終在,富貴驕人貴必隳。
耆老相傳亦可嗟,深山大澤自龍蛇。老蛟變化初何怪,天馬從來產渥洼。
攜手都門話息機,筑傍愁見和人稀。千山積雪盧溝斷,萬里寒云碣石飛。紫禁未前明主席,青門頻把侍臣衣。尺書何處堪相望,天地東南一少微。
媚色津津散朵芳,道人裝束勝紅妝。詩人若作桃花看,便覺西風不甚涼。
之子讀書處,亂山生白云。林花晴冉冉,巖瀑暝紛紛。畫此何為者,持之以贈君。謂宜作春雨,舒卷只成文。
新來情意漸懶。悵玉人天遠。已覺更長,如何偏夢短。衾頭誰信淚滿。怪不似、舊時先暖。盡著寒侵,孤眠誰更管。
靜夜瞻明月,孤唫愴客神。獨憐蟾窟地,能照白頭人。細草蟲鳴近,深林鵲囀頻。明朝清鏡里,霜鬢又添新。
吉圭休成,其日南至。天子有詔,冠爾皇嗣。為國之本,隆邦之禮。拜而受之,式共敬止。
湖心風乍起,云影暗雷峰。但覺波光白,不知煙翠濃。
少年為吏慮非循,一騎奔追委使臣。使者不追何所對,車中緣見白頭人。
天下風流筍餅餤,人間濟楚蕈饅頭。事須莫與謬漢吃,送與麻田吳遠游。
君不見山高海深人不測,古往今來轉青碧。淺近輕浮莫與交,池卑只解生荊棘。誰道黃金如糞土,張耳陳馀斷消息。行路難,行路難,君自看。
塹山堙谷浪為謀,馀力猶窮嶺外洲。見說揭竿從壟上,祖龍當日漫東游。
砍地哀歌氣尚雄,十年詞賦與君同。琴聲一奏風塵下,劍色雙懸宇宙中。已信君平堪市隱,何來阮籍尚途窮。心期不道天南北,對握驪珠望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