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了心歸楚二首
蓬窗聽雨夜迢迢,誰遣尊前慰寂寥。楚畹眾香都好在,堯階瑞草不曾凋。
來雁霜天楚客歸,野情祗受薜蘿衣。只今白社詶裴迪,絕勝朱門薦陸機。
蓬窗聽雨夜迢迢,誰遣尊前慰寂寥。楚畹眾香都好在,堯階瑞草不曾凋。
來雁霜天楚客歸,野情祗受薜蘿衣。只今白社詶裴迪,絕勝朱門薦陸機。
第一首:蓬草窗邊聽著夜雨,長夜顯得格外漫長;是誰在酒樽前安慰我此刻的孤寂?楚地園圃里的香草都依舊茂盛,如堯階前的瑞草從未凋零。第二首:秋雁帶來霜色的楚天,楚客即將踏上歸程;他的山野之情只愿身著薜蘿制成的隱者之衣。如今在白社與裴迪般的友人酬唱,遠勝過在朱門權貴處被推薦如陸機。
蓬窗:用蓬草編織的窗戶,代指簡陋的居所。
楚畹(wǎn):楚地的園圃,《離騷》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此處借指楚地的美好風物。
堯階瑞草:傳說堯時有瑞草生于階下,此處喻指美好事物長存。
薜(bì)蘿衣:薜荔與女蘿,兩種蔓生植物,代指隱者的服飾。
白社:隱士聚居之地,此處借指張了心歸楚后的居所。
裴迪:唐代詩人,王維好友,常與其唱和,此處以裴迪喻張了心。
朱門:權貴之家。
陸機:西晉文學家,此處代指被權貴舉薦的才士。
此詩為送友人張了心歸楚而作。張了心當為詩人志同道合之友,歸楚之際,詩人以詩相贈,既慰別情,亦贊其隱逸之志,反映出二人對超脫世俗、親近自然生活的共同向往。
兩首詩圍繞“送別”主題,前首由別夜孤寂轉入對楚地風物的禮贊,后首聚焦友人歸楚的雅致與隱逸之趣,通過典故與對比,突出對友人選擇的肯定。全詩情感真摯,用典精妙,是送別詩中兼具意境與思想的佳作。
百戰無功事可知,天亡徒費解嘲辭。龍爭楚漢今何在?付與盲翁唱竹枝。
桂樹得秋雨,清芬散馀葩。嘉節百感集,寒菊不見花。塵爵幸未虛,鄉山久無家。悠悠任天運,兀兀展物華。仲尼不復夢,夷齊何怨嗟。豈無西山薇,亦有東陵瓜。貞心諒誰同,良友各天涯。張鶱使絕域,能駕尋河槎。陶潛愿躬耕,早命歸田車。我獨傷局促,愛茲絕紛嘩。方期煮白石,對君引流霞。
韓子文章百世名,如何亦羨鳥光榮。雕籠繡幄香風暖,得似荒山野水情。
老記幼時事,那免雜悲歡。曩兄親迎南返,合影慶團欒。祖母雙親姑母,并坐中排相與,吾輩立差肩。流水補題語,何處覓慈顏。鯨浪駭,雁音遠,看青天。別來幸各無恙,互為勸加餐。樹貴椿楠松柏,人羨鴻光陶翟,花好月還圓。子美詠夔府,百韻祝高年。
勞生誰在定中看,境勝才知宇宙寬。一月解行天一匝,素娥心事問應難。
移泉自古奇姜婦,拜井當年羨耿恭。今日杖頭分德水,并稱忠孝與禪宗。
欲將何物贈神君,縹渺峰頭一片云。行過齊安倘為雨,卻來秋雁好相聞。
月窟何因左右探,猶容坐客競躋攀。渾疑移種從天上,又似分香入酒間。每為高秋成感慨,卻□清味得幽閑。先生燕坐真奇絕,愿作淮南庾子山。
狼髖且拋何且咒,女巫憑此卜妖祥。手持樸樕揮三祀,蠲潔祈神受命長。
踐踏浮云第幾程,東風作駕此行行。為他碧宇千年月,守我銀河一顆星。招北斗,鑒馀生,彼蒼無語只冥冥。中宵不畏天街暗,自有心光奕奕明。
鶴發兮倚閭,山空兮夕暉。白云兮髣髴,游子兮其歸。游子歸心切,慈親望眼空。白云千里意,瘦策倚秋風。
笳鼓競,鐃歌長。王有靈,福此方。男吹笙,女協簧。撫琴瑟,升中堂。惠我杭,時無疆。
太平與亂俱無象,先覺分明盡有閒。閒氣欲常游帝所,旱霖終不沃人寰。
最憐克敬弟,戇直無它腸。不戀儒為籍,卻耽酒是鄉。醉能消日月,病乃入膏肓。誰復為吾益,思之倍慘傷。
親隨帝子出龍墀,曳紫橫金見陛辭。羽附雄風千里外,心懸北斗十年時。周人壤地新開國,漢代賢良舊下帷。歌頌不妨長紀事,君王方采列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