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
明德彌蒼昊,神功邁大庭。懷襄方盡力,胼胝極勞形。
草木開蒙昧,龍蛇滌穢腥。鑄金九土貢,志怪八方經。
蒼水先呈簡,防風后至刑。相傳弓劍棄,此地隧泉扃。
三古遺祠廟,千秋共薦馨。璧牲前代典,碑版列朝銘。
深殿從群后,空山走百靈。舊聞云罕駐,今見翠華停。
心法傳河洛,天章煥日星。殊恩沾后裔,異數出明廷。
肅穆瞻新象,登臨泊小舲。墄垣辭鏤琢,戶牖炯丹青。
莫覓藏書穴,徒看窆石亭。蘿長鼯竄跡,松老鶴修翎。
眾水環襟帶,諸峰列嶂屏。橋山同故事,寂寞對秋坰。
明德彌蒼昊,神功邁大庭。懷襄方盡力,胼胝極勞形。
草木開蒙昧,龍蛇滌穢腥。鑄金九土貢,志怪八方經。
蒼水先呈簡,防風后至刑。相傳弓劍棄,此地隧泉扃。
三古遺祠廟,千秋共薦馨。璧牲前代典,碑版列朝銘。
深殿從群后,空山走百靈。舊聞云罕駐,今見翠華停。
心法傳河洛,天章煥日星。殊恩沾后裔,異數出明廷。
肅穆瞻新象,登臨泊小舲。墄垣辭鏤琢,戶牖炯丹青。
莫覓藏書穴,徒看窆石亭。蘿長鼯竄跡,松老鶴修翎。
眾水環襟帶,諸峰列嶂屏。橋山同故事,寂寞對秋坰。
大禹的美德如蒼天般高遠,神功超越了上古的大庭氏。當洪水泛濫時他全力治水,手腳磨出老繭,極其勞苦。他讓草木生長,擺脫蒙昧,驅走龍蛇,滌蕩穢腥。他用九州貢獻的金屬鑄鼎,記錄各地奇異之事于八方之經。蒼水使者先獻上玉簡,防風氏因后到而被處刑。傳說他的弓劍被棄,此地的墓穴封閉。遠古留下的祠廟,千秋萬代人們共同祭祀。用璧玉和犧牲祭祀是前代的典制,各朝都有碑版銘刻。深殿中諸侯跟隨,空山中百神靈奔走。過去聽聞帝王車駕曾停留,如今看到皇帝御駕在此。他從河洛之圖中傳承心法,文章如日月星辰般閃耀。皇帝特殊的恩典惠及大禹后裔,異數出自圣明朝廷。我肅穆地瞻仰新的神像,乘船前來登臨。臺階和墻壁不再有雕琢,門窗上的彩繪鮮明。不用去尋覓藏書的洞穴,只能看看窆石亭。藤蘿處長滿,鼯鼠竄過留下蹤跡,松樹蒼老,仙鶴梳理羽毛。眾多水流如襟帶環繞,諸峰像屏障排列。這里和黃帝陵一樣有故事,寂寞地面對著秋天的郊野。
明德:美德。彌:滿,及。蒼昊:蒼天。
神功:神異的功績。邁:超越。大庭:傳說中的古帝名。
懷襄:洪水泛濫包圍。胼胝(pián zhī):手腳因勞動而磨成的繭子。
鑄金:指大禹用九州進貢的金屬鑄鼎。九土貢:九州的貢物。
志怪:記載怪異之事。八方經:泛指各地的地理、風俗等書籍。
蒼水:傳說中蒼水使者,曾向大禹獻治水的玉簡。防風:防風氏,因遲到被大禹處死。
隧泉扃(jiōng):墓穴封閉。
三古:指上古、中古、下古。薦馨:獻祭。
璧牲:用璧玉和犧牲祭祀。碑版:碑碣。
群后:諸侯。百靈:百神。
云罕:帝王出行時的儀仗。翠華:皇帝的儀仗。
心法:指大禹治水的方法。河洛:河圖洛書。天章:指帝王的文章。
殊恩:特殊的恩典。異數:特殊的禮遇。明廷:圣明的朝廷。
墄(qī)垣:臺階和墻壁。戶牖(yǒu):門窗。
窆(biǎn)石亭:放置窆石的亭子。窆石是古時下葬時用的工具。
鼯(wú):鼯鼠。修翎:梳理羽毛。
橋山:傳說黃帝葬于橋山。秋坰(jiōng):秋天的郊野。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前往禹陵祭祀或游覽之時。大禹是上古治水英雄,其陵廟受到后世尊崇。在當時的社會,祭祀大禹是重要的活動,作者面對禹陵,追思大禹功績,結合當時的社會環境和朝廷對大禹后裔的恩典等情況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大禹的偉大功績和高尚品德。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將歷史傳說與現實場景相結合,營造出深厚的歷史氛圍。在文學史上,它是對大禹文化的一種文學表達,展現了后人對古代英雄的敬仰。
東風無一事,妝出萬重花。閑來閱遍花影,惟有月鉤斜。我有江南鐵笛,要倚一枝香雪,吹徹玉城霞。清影渺難即,飛絮滿天涯。 飄然去,吾與汝,泛云槎。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難道春花開落,又是春風來去,便了卻韶華?花外春來路,芳草不曾遮。
疏簾卷春曉,胡蝶忽飛來。游絲飛絮無緒,亂點碧云釵。腸斷江南春思,黏著天涯殘夢,剩有首重回。銀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 羅帷卷,明月入,似人開。一尊屬月起舞,流影入誰懷?迎得一鉤月到,送得三更月去,鶯燕不相猜。但莫憑欄久,重露濕蒼苔。
今日非昨日,明日復何如?朅來真悔何事,不讀十年書。為問東風吹老,幾度楓江蘭徑,千里轉平蕪?寂寞斜陽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須。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綠遍,三月雨中紅透,天地入吾廬。容易眾芳歇,莫聽子規呼。
長镵白木柄,斸破一庭寒。三枝兩枝生綠,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顏四面,和著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何必蘭與菊,生意總欣然。 曉來風,夜來雨,晚來煙。是他釀就春色,又斷送流年。便欲誅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憐。歌罷且更酌,與子繞花間。
裂竹聲中,又逢漢臘,喧傳寤祭。樺燭兩行,椒漿一斝,淺醉神應善。憑虛馳驟,云車風馬,說上九天言事。奏迎送,短長弦曲,余音繞梁飛起。 此風溯自,黃羊托始,俗尚沿今猶爾。荔捻粉團,脯融豆乳,表敬隨人意。吉蠲致禱,也都不是,浪學王孫私媚。但只愿,乞來利市,普分余惠。
翩彼飛鸮集泮林,八千椿算翠森森。華封晉祝麥邱頌,是采芝圖嗣舊音。
寤寐維思一曲琴,薰風擬再入新吟。衣冠舊族推嵩洛,五載淡江水最深。
仰慕弦歌德可欽,殷殷樂育振儒林。甘棠載詠興南國,記取冰壺一片心。
雨露咸沾德澤深,栽培桃李有甘霖。弧星彩耀重陽后,拜祝添籌福海臨。
零陵斷石青如天,七星下貫寒蛟泉。 神訶鬼護萬萬古,中有處士西臺篇。 臺前月色為君好,斷港馳啼蕙花老。 酪瓶羊炙試招魂,一片丹心向晴昊。 邯鄲枕冷泰山秋,海樹不著人家愁。 晞發陽阿向天籟,鳳凰作使追靈脩。 紫霧黃塵窺下土,清都仙人半空語。 汶楸十九春鬼長,玉雞吐綬闈扶桑。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祗 同:衹)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入瞿塘滟滪關。(生入 一作:生出)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甘霖亭者,為前太守荊公紀雨也。荊公守惠之明年,歲在壬戌,自夏五至秋七月不雨,田疇龜坼,郡之人戚曰:“不有播,其曷有獲?”一月不雨謂之干,再月不雨謂之亢,一時不雨謂之槁,槁則無歲,無歲是無民也。太守荊公容有蹙曰:“天于民務殖之也,非天棄民,太守其不勤民,實棄守也!”
于是罪躬簡事,禁酷徙市,損膳惡服。撤蓋謝乘暴赤日中自宮徂郊日行數十里遍吁于群神。其衷疚,其詞傷,其足疻,其形容憔悴。如是者日行之,不雨;旬行之,不雨。行之不輟,爾乃潤風墨云密布并發,淹淹祁祁,自原野達于畎畝,無不優渥沾足者。三農慰望,百谷仰榮,咸歡然謂太守格于天而惠于民。郡人平越守張孟奇為甘霖之歌,紳衿之能言者和之。
無何,荊公以內計中考功令,郡之人戚曰:“民無歲,賴公以有歲,國人望公如望歲焉,奈何奪我公?”群走藩臬大夫御史臺、都御史臺為公留行。業裹三月糧,叩閽乞還我良守,不許。荊公去之日,日集萬眾,積公車不得發,兩岸攀號至百里外。時余偕諸薦紳餞公州中,揮涕而別。詩云:“試看東江兩岸哭,為官何必要封侯?”
郡人乃鳩工程物,作甘霖亭于江之滸。亭成,父老數十輩造韓子之庭請焉,曰:“伐石為亭以記太守之澤,不日成之矣。我輩登茲亭也,如瞻顧復焉,愿得子之言以勒諸石。”余曰:“公之雨我民也,滲漉于閭閻,淪漬于心髓,其為雨也非一日矣,乃公精誠所結,叩于天而天答之,澤于民而民戴之。”父老徘徊亭下,旦夕必祝。
公名之琦,鎮江丹陽縣人,萬歷甲辰進士。
長道縣和元彥修梅詞。彥修,錢塘人,名時敏。坐張天覺黨,自戶部員外郎謫監長道之白石鎮。
一朵江梅春帶雪。玉軟云嬌,姑射肌膚潔。照影凌波微步怯。暗香浮動黃昏月。 謾道廣平心似鐵。詞賦風流,不盡愁千結。望斷江南音信絕。隴頭行客空情切。
涼風急。芭蕉細雨聲聲滴。聲聲滴。半床針繡,一燈明滅。
良人遠在黔天隔。溪山疊疊愁云濕。愁云濕。魚書沉杳,雁鴻遙絕。
春剪綠波,日明金渚,鏡光盡浸寒碧。喜溢雙蛾,迎風一笑,兩情依舊脈脈。那時同醉,錦袍濕、烏紗敧側。英雄何在,滿目青山,飛下孤白。 片帆誰上天門,我亦明朝,是天門客。平生高興,青蓮一葉,從此飄然八極。磯頭綠樹,見白馬、書生破敵。百年前事,欲問東風,酒醒長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