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一首
二十四峰尖,
參差列郡南。
半空擎梵宇,
絕頂寄僧龕。
二十四峰尖,
參差列郡南。
半空擎梵宇,
絕頂寄僧龕。
二十四座山峰尖聳,參差不齊地排列在郡城的南邊。寺廟仿佛在半空中被山峰托舉著,僧人的佛龕安置在那山峰的絕頂之上。
二十四峰:指當地的二十四座山峰。
參差:高低不齊的樣子。
擎:托舉。
梵宇:佛寺。
僧龕:僧人居住的小室。
由于信息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地點。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郡南的山區時,被當地的山峰和山寺景觀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閑適且陶醉于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郡南山峰與山寺景色。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清幽。雖可能名氣不大,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敏銳捕捉和詩意表達。
雄關昂然來,下插溪谷黑。
肖形呼雞頭,離立矯鳳翼。
是日山出云,蒸雨灑未息。
碎石踏更危,古棧濘逾仄。
一線蟻夤緣,七盤磨葡匐。
草樹童不毛,人畜戰無力。
焉計千丈強,但覺四山直。
縣厓愧老僧,置屋自胸臆。
閒中好,蓬島恣探幽。春暖日華永,潮平鷗夢酣。
閒中好,身共白云浮。行遠囂塵絕,坐看活水流。
閒中好,獨酌萬花叢。吟嘯海天月,功名牛馬風。
閒中好,鹿鹿為誰忙。辛苦嗤蜂蜜,風塵感燕梁。
閒中好,奚自惹愁多。世事本虛幻,人生知幾何。
黃云橫天海氣裂,芭蕉葉墮芙蓉折。
平林血染猩猩色,一夜西風飛紅雪。
更殘燭盡漏聲咽,霜氣撲鐙焰轉碧。
訓狐嘯檐魑魅泣,野魈彳亍窺窗隙。
走投玉川邀長吉,茗碗放教倒三百,恰唱雄雞天下白。
霜風初過,正仙吏微吟,詩喉清咽。靜對南山真賞處,秋后一亭花月。
翠簇香裀,光搖今勝,玉女肌凝雪。寒城無伴,燦然還自奇絕。
況有鳧舄朋來,拼金錢都罄,晚酣留客。應笑陶潛孤負了,多少傲霜馀色。
鯨飲方豪,龍吟未已,更著雕胡設。清歡無限,醉歸猶記前說。
伊軋賈船曉發,
微茫市店煙開。
遙識先朝宰相,
山中疊疊樓臺。
粗花染春日曬紅,細綿披夏雪輥風。
赤皇世界嶺皆熱,敕旨徵綿底癡絕。
得謗何須囊薏苡,工騷且自制芙蓉。
此去三千歲,應逢八字蟾。
妾有五色絲,織作同心帶。綰以結不開,試看郎心耐。
采蓮蕩輕舟,蓮房含未吐。但見蓮花嬌,誰識蓮心苦。
鴛鴦傍蓮舟,欲打心忽變。俄見有人來,佯羞整金鈿。
瞥見雙鴛鴦,交頸戲珠箔。慚笑隱房櫳,低聲罵輕薄。
天涯遠。芳草短。零星好夢閑庭院。春痕滅。春愁絕。簾幕輕寒,落花如雪。怯。怯。怯。
香魂倦。風情亂。鳳皇飛向釵頭顫。春宵闊。春眠窄。銀燭將殘,玉簫初咽。歇。歇。歇。
今日蠢休文,大不合時宜。只知作桀犬,降表竟莫為。
蹈海苦不死,患難徒相隨。信友本事親,絕裾悔難追。
家亦有薄田,棄之來受饑。何敢與人爭,志氣似難隳。
天水有名臣,北海使節持。厥孫居此地,堅操更標奇。
我欣與之交,廿六載于茲。兔園誰賦雪,平原會可期。
欲學樊將軍,卮酒安足辭。浮白笑難老,醉言自覺癡。
問途已若此,且讀谷風詩。
昔上鞚飛壒,今來航素波。中流牽錦纜,臨泛興如何。
柁轉郡樓失,蓬開山翠多。宛似吳堤上,垂楊隱棹歌。
一閘復一閘,牽舟菀柳陰。惠通名肇昔,疏鑿利從今。
波浸城皋遠,源分苑內深。極知邦計重,真說水如金。
月團團,星斗寒。
風振海,雷破山。
圓通大士,瑞應人間。
雪消水溢。岸柳金芽出。
漠漠暗塵縈寶瑟。坐轉一窗紅日。
博山香裊煙絲。閑愁閑悶誰知。
欲解羅衣去睡,黃鶯又上花枝。
蟻緣轉山腰,千尺聳埼岸。
板屋數十家,衣裝雜蕃漢。
問之曰蠻莊,郵程未及半。
木杪出旌竿,前驅隔林喚。
水深泥滑滑,日澹風漫漫。
修樾蔭垂藤,點點牛羊散。
星火迫挽輸,魚貫人影亂。
儻非幸有秋,箸畫徒永嘆。
蕭蕭落木雁南飛,臨水登山送客歸。蒼海流殘前日夢,青袍疊冷舊時衣。文章交道同千古,樗櫟長年又幾圍。回念平生弧矢志,遨游敢道昔年非。
吹殘塵夢墮蒼茫,客里光陰雁數行。彈指十年新舊雨,傷心萬古別離場。回帆大海天無岸,臥地寒花夜有香。遙指扶桑雞唱處,崦嵫何計補斜陽。
明發遵西陸,驅車月流光。
佳山迎車來,知是古馀杭。
危樹露如雨,平野日未陽。
支流滀清源,弱羽無高翔。
人家叢灌下,世載山水鄉。
扣門作午憩,白飯羞文魴。
邂逅有足歡,離合非其常。
主人不予鄙,予留亦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