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丈自滁穆丈自魏貽詩見慰罷官走筆呈謝并抒近況
閑門久矣雀堪羅,忽有雙珠拂暮過。陰德總輸于氏遠,交情終比翟公多。數(shù)拳地借包山色,一曲天留鏡水波。在昔相思須命駕,可能攜手問煙蘿。
初從納節(jié)號閑人,蹤跡空勞兩地論。居魏江湖懷北闕,環(huán)滁山水惜孤臣。聽雞起候村梅曙,泛蟻偷爭野老春。如此風光真自好,可容長作半閑身。
閑門久矣雀堪羅,忽有雙珠拂暮過。陰德總輸于氏遠,交情終比翟公多。數(shù)拳地借包山色,一曲天留鏡水波。在昔相思須命駕,可能攜手問煙蘿。
初從納節(jié)號閑人,蹤跡空勞兩地論。居魏江湖懷北闕,環(huán)滁山水惜孤臣。聽雞起候村梅曙,泛蟻偷爭野老春。如此風光真自好,可容長作半閑身。
閑居的門前早已冷清得可以張網(wǎng)捕雀,忽然有兩顆明珠(珍貴的詩作)在暮色中拂過。暗中積德總不如于氏那樣深遠,但相交的情誼終究比翟公(失勢后門客稀少)時要多。借得巴掌大的地方包攬山色,天賜一方水面如鏡泛著清波。從前相思時總要命人駕車相訪,如今能否攜手同游探訪煙蘿。起初卸任后自稱閑人,行蹤卻勞煩兩地友人談論。在魏地時心懷江湖卻思念朝廷,環(huán)滁的山水憐惜我這孤臣。聽雞鳴而起等候村梅映曙光,偷閑飲酒與野老共賞春景。這樣的風光實在美好,能否讓我長久做個半隱半閑的人?
雀堪羅:典出《史記·汲鄭列傳》,指門庭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
雙珠:喻指石丈、穆丈所贈的珍貴詩作。
陰德:暗中做的善事,此處指積德。于氏:漢代于公,其子于定國官至丞相,傳說于公因積德使門閭高大。
翟公:漢代翟公,為廷尉時賓客盈門,罷官后門可羅雀,復官后賓客又至,翟公乃書其門‘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數(shù)拳地:形容地方狹小。
鏡水波:水面如鏡,形容水色澄明。
命駕:命人駕車前往。
納節(jié):指辭官。節(jié),符節(jié),古代官員權力象征。
聽雞:聞雞而起,指早起。
泛蟻:指飲酒,酒面浮蟻為酒的代稱。
半閑身:半隱半官或閑適無拘的狀態(tài)。
此詩為詩人罷官后所作。石丈(滁州友人)、穆丈(魏地友人)分別寄詩慰問,詩人感其情誼,揮筆答謝并自述近況。詩中既反映罷官后門庭冷落的現(xiàn)實,也展現(xiàn)借山水自遣的生活狀態(tài),是詩人困境中情感的真實流露。
全詩以答謝友人為線索,串聯(lián)罷官后的生活片段與內心起伏,既寫門庭冷落之寂,又抒山水相慰之樂,在‘孤臣’的無奈與‘半閑’的自適間,展現(xiàn)了古代文人面對仕途挫折時的豁達與堅韌,語言質樸而情感深摯。
南風輕軟浪頭疏,艓子開時日出初。白發(fā)老翁雙槳急,蜃樓邊去捕飛魚。
行蟻醒槐夢,游蜂靜蜜衙。嫣然成一笑,更愛雨中花。
秋江無云風色靜,怗怗涼波澈虛映。佳人曉汲照新妝,不知俯首濕羅裳。
赫赫威名羨郭公,金身隨處顯靈聰。不教輕俠多生慢,祗為雷霆一擊功。白簡朱楹驚魍魎,緋袍碧殿吐霓虹。只因神武多徵應,伏臘黔黎拜禱同。
那得閒功詠雪晴,風光自解湊詩成。須知精粗無非易,千古人心只一聲。
詩禮相傳在鯉庭,儒家元不羨金籯。人言幼小須勤學,況爾如今漸長成。
田夫夜飯牛,童子朝出牧。橫笛兩三聲,清響應山谷。
憶昔初嫁君,明珠照綠云。今日君離別,飛蓬亂不結。忘我久食貧,游趙復游秦。秦人未逐客,安能返鄉(xiāng)國。
郵亭夢覺正三更,窗上花陰轉月明。徙倚曉鐘傳遠寺,更無人見苦離情。
試掃雙蛾偶便成,容華今日倍分明。緣楊堤上嘶春雨,莫是吾家白馬聲。
燕酒名高四海傳,兵廚許送已經年。青看竹葉應猶淺,紅比榴花恐更鮮。枕上未消司馬渴,車前空墮汝陽涎。不如便約開東閤,一看長鯨吸百川。
朱襦千里變,金彈一分增。入口蜜相避,懷歸誰不能。
日者未知裴令貴,世人爭笑禰生狂。
百姓歸周老,三年待魯儒。世方隨日化,身已要人扶。玉幾雖來晚,明堂訖授圖。心知死諸葛,終不羨曹蜍。
禮拜三巴寺,番官是法王。花襔紅鬼子,寶鬘白蠻娘。鸚鵡含春思,鯨鯢吐夜光。銀錢么鳳買,十字備圓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