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督學陳公參藩晉陵二首
旬宣新命出承明,曾是儒宗起大名。周室向來尊講幄,漢家無事盛談兵。梅花自繞春申水,玉節高臨泰伯城。賜履倘勤明主詔,中興元自重阿衡。
諸侯開幕總臨戎,明月閒窺避暑宮。海上兵戈連白塞,中原王氣望青蔥。留賓自下陳蕃榻,觀樂寧忘季子風。況是登高能作賦,詞臣今在大江東。
旬宣新命出承明,曾是儒宗起大名。周室向來尊講幄,漢家無事盛談兵。梅花自繞春申水,玉節高臨泰伯城。賜履倘勤明主詔,中興元自重阿衡。
諸侯開幕總臨戎,明月閒窺避暑宮。海上兵戈連白塞,中原王氣望青蔥。留賓自下陳蕃榻,觀樂寧忘季子風。況是登高能作賦,詞臣今在大江東。
您帶著新的巡視任務從承明殿出發,您本就是儒學宗師聲名遠揚。周朝向來尊崇講學之位,如今漢朝太平盛世也重視談兵。梅花自然地圍繞著春申水,您持著玉節高高蒞臨泰伯城。倘若皇上勤勉地下詔讓您治理一方,國家的中興本就倚重像您這樣的賢才。諸侯們開設幕府都親臨軍事,明月悠閑地窺視著避暑宮。海上的戰爭連接著邊疆,中原的帝王之氣望去郁郁蔥蔥。您像陳蕃一樣熱情留客,欣賞音樂也不忘季子的風雅。何況您登高就能賦詩,如今您這位詞臣就在大江東岸。
旬宣:指巡視各地,宣布政令。承明:漢代宮殿名,后泛指皇帝近侍官署。
儒宗:儒學宗師。
講幄:講學的地方。
春申水:指春申江,在今上海一帶。
玉節:古代使臣所持的符節,這里指官員的儀仗。泰伯城:即無錫,泰伯是吳國第一代君主。
賜履:指帝王給予大臣封地或權力。阿衡:本指伊尹,后泛指輔佐帝王的大臣。
開幕:開設幕府。臨戎:親臨軍事。
白塞:指邊疆。
陳蕃榻:東漢陳蕃為豫章太守,不接待賓客,只有徐稚來訪時,才特設一榻,徐稚去后就把榻掛起來。后以“陳蕃榻”表示對賢才的敬重。
季子風:季子即春秋時吳國貴族季札,他有賢名,欣賞音樂很有見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邊疆有戰事,朝廷派遣陳公到晉陵任職。詩人與陳公關系較好,在陳公赴任時寫詩相送,表達對他的期望和贊美。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陳公并表達對他的贊賞與期望。其特點是用典豐富,語言典雅,既展現了陳公的賢能,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局勢。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送別詩的傳統特色,注重對人物品德和才能的歌頌。
春山懶斗煙蛾重。學得長顰西舍共。入眼芊綿,漠漠林花哭杜鵑。鸞枝掩抑啼鶯在。遠夢驚回雞鹿塞。醒更無聊,隔雨珠櫳漏點遙。
僧廬草劍石崖根,慣見西湖不喜論。安得便如居士意,移為官舍讀書軒。
仙館無人春寂寂,一林紅日鍊櫻丹。
凜凜威風御史臺,三光蔭下集群才。狐貍暗笑蒼蠅拍,心眼歪時嘴亦歪。
道旁方訝撲人香,金蓓花開滿擔裝。尚有松釵掛枝杪,買歸偏稱插山堂。
寫恨才人劍器,驚心公主琵琶。六朝山色送昏鴉。商女怨,猶唱后庭花。筆底錚錚金石,弦中颯颯風沙。平鱗鏟角尚槎枒。休相笑,吾道一龍蛇。
曉來多謝梁間燕,盡把春愁舉似人。
薺花繁處蝶爭飛,忽憶前年三月時。流水流杯人共醉,晚來疏雨又新詩。
乞郡無因得酒,監州卻喜分茶。憑高送目斷云遮。江南遠,誰與寄梅花。曲底清尊瀲滟,吟邊醉墨欹斜。霓裳譜就又琵琶。同牢落,誰是小紅家。
一門親貴人稱羨,宋玉高唐結主歡。幾見司農輕授受,乃知裙帶勝衣冠。
山翁何事沖寒往,知有梅花在隔溪。
野藥隨宜種,芎苗嚼最香。屐痕休厭數,榿樹逐溪長。
苦語愁聞獨鶴,清歌教得雙鴉。蓬山不遠曲屏遮?;ㄩg意,高詠滿天涯。桂海十年瘴雨,邛池五月蠻花。投荒萬里便為家。心安處,巾墊帽檐斜。
黨權為重國權輕,破碎山河萬眾驚。棄地喪權非細事,廟謨密定兩三人。
歸路夕陽收,山翠染襟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