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禹弼同游滕王園池之韻 其四
洪都山水北宮西,
不似元嬰未解迷。
客去尋春人已往,
驚猿空有曉來啼。
洪都山水北宮西,
不似元嬰未解迷。
客去尋春人已往,
驚猿空有曉來啼。
洪都的山水在北宮的西邊,這里不像滕王李元嬰那樣執迷不悟。客人去尋春時當年的人早已不在,只有清晨猿猴的啼叫聲空自回響。
洪都:南昌的別稱。
北宮:可能指當地的宮殿之類建筑。
元嬰:即滕王李元嬰,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曾在洪州(今南昌)建滕王閣。
未解迷:指李元嬰生活驕奢淫逸,執迷不悟。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滕王李元嬰驕奢淫逸,在洪州修建滕王閣。詩人與禹弼同游滕王園池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時期,但詩人對歷史人物的行為有所反思。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人物的命運和時光的流轉。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的思考。
過盡清明三月雨,東風才到溪濱。畫工傳得已非真。青君著意處,桃李未為倫。
倚檻盈盈如欲語,就中拈足花神。自然亭館一番新。從今觀絕品,不獨洛陽人。
深院繡簾垂。前日春歸。
畫橋楊柳弄煙霏。池面東風先解凍,龜上漣漪。
酒瀲玉東西。香暖狻猊。
遠山郁秀入雙眉。待看碧桃花爛漫,春日遲遲。
誰向江頭遣恨濃。碧波流不斷,楚山重。柳煙和雨隔疏鐘。黃昏后,羅幕更朦朧。
桃李小園空。阿誰猶笑語,拾殘紅。珠簾卷盡落花風。人不見,春在綠蕪中。
簾幕疏疏風透。一線香飄金獸。
朱闌倚遍黃昏后。廊上月華如晝。
別離滋味濃于酒。著人瘦。
此情不及墻東柳。春色年年如舊。
懷彼美。愁與淚。分占眉叢眼尾。
求好夢、閑擁鴛鴦綺。恨啼鳥、喚人起。
目斷清淮樓上,心寄長洲坊里。
迢迢地。七百三十里。幾重山,幾重水。
妍姿艷態腰如束。笑無限、桃粗杏俗。玉體橫陳,云鬟斜墜,春睡還熟。
夕陽斗轉闌干曲。乍醉起、馀霞襯肉。搦粉搓酥,剪云裁霧,比并不足。
月橋風檻水邊居。畫樓三鼓初。
草堂收拾讀閑書。起看清夜徂。
閑想像,盡躊躇。玉牌金字鋪。
夢昏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
舊追游處,思前事、儼如昔。
過盡鶯花,橫雨暴風初息。
杏子枝頭,又自然、別是般天色。
好傍垂楊,系畫船橋側。
小歡幽會,一霎時、光景也堪惜。
對酒當歌,故人情分難覓。
水遠山長,不成空相憶。
這歸去重來,又卻是、幾時來得。
莫厭香醪斟繡履。吐茵也是風流事。今夜夜寒愁不睡。披衣起。挑燈開卷花生紙。
倩問尊前桃與李。重來若個猶相記。前度劉郎應老矣。行樂地。兔葵燕麥春風里。
華堂張燕。向尊前妙選,舞裙歌扇。彼美個人,的的風流心眼。恨尋芳來晚。
曲街燈火香塵散。猶約晨妝,一覘春風面。
惆悵善和坊里,平橋南畔。小青樓、簾不卷。
玉卮細酌流霞濕。金釵翠袖勤留客。
行色小梅殘。官橋楊柳寒。
賜環宣室夜。看落金蓮灺。
人記海聽康。流風秀水旁。
微含清露真珠滴。怯曉寒脈脈。
秉燭倚雕欄,今日尊前,盡是多情客。
從來應與春相得。有動人標格。
半笑倚春風,醉臉生紅,不是胭脂色。
西風簌簌低紅葉。梧桐影里銀河匝。
夢破畫簾垂。月明烏鵲飛。
新愁知幾許。欲似絲千縷。
雁已不堪聞。砧聲何處村。
素肌應怯馀寒,艷陽占立青蕪地。樊川照日,靈關遮路,殘紅斂避。傳火樓臺,妒花風雨,長門深閉。亞簾櫳半濕,一枝在手,偏勾引、黃昏淚。
別有風前月底。布繁英、滿圓歌吹。朱鉛退盡,潘妃卻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縞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見,瓊英謾好,與何人比。
何處最難忘。方豪健,放樂五云鄉。彩筆賦詩,禁池芳草,香韉調馬,輦路垂楊。綺筵上,扇偎歌黛淺,汗浥舞羅香。蘭燭伴歸,繡輪同載,閉花別館,隔水深坊。
零落少年場。琴心漫流怨,帶眼偷長。無奈占床燕月,侵鬢吳霜。念北里音塵,魚封永斷,便橋煙雨,鶴表相望。好在后庭桃李,應記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