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道中
雙櫓真成鵝鸛鳴,
客愁厭苦夢魂驚。
須臾寖覺耳根熟,
一覺醒來天已明。
雙櫓真成鵝鸛鳴,
客愁厭苦夢魂驚。
須臾寖覺耳根熟,
一覺醒來天已明。
船槳劃動的聲音真像鵝鸛的鳴叫,旅途的愁悶讓人心生厭煩,連夢魂都被驚到。不一會兒漸漸覺得這聲音聽習慣了,一覺醒來天色已經大亮。
雙櫓:船的兩支槳,這里指劃槳的聲音。
鵝鸛鳴:形容劃槳聲像鵝鸛的叫聲。
寖覺:漸漸覺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客愁”可推測,詩人可能是在外出旅行或為官赴任等途中,于慈溪道上有感而發,在船上因劃槳聲難以入眠,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旅途愁緒。其特點是通過描寫旅途常見的劃槳聲,細膩展現詩人心境變化。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以小見大,反映出普通人旅途的感受。
癡云吹不散,斷霞一縷,相約伴斜陽。此去知何處,渺渺零鴻,寫影向青蒼。山寒水瘦,攜藜杖,來踏新霜。剩幾叢,陌頭野菊,猶自向人黃。難忘。青巖,云磴,古木蒼煙,與故人同訪。聽疏鐘,塵心乍浣,炊熟黃粱。人生莫待青山老,又西風,吹夢悠揚。蕭寺外,依然獨立蒼茫。
書滿精廬芷繞門,門前流水出于沅。夫君自得濂溪意,直向沄沄認本原。無加之義復何如,解盡當年太極圖。八面四方都恰匝,更于止善用工夫。廉崖千仞孰能干,一見令人毛發寒。可以人而不如石,我當為石共衣冠。
人皆有父我獨孤,人皆有母我獨無。此身不知竟何得,白日堂上將誰呼。我非本無父,有父疽背殂。我非本無母,有母歸玄都。百年哀怨不可極,仰天俯地聲嗚嗚。羹墻未易即,夢寐還能通。精靈會有期,永矢相為從。我愿丹青手,寫出平生面。思誠在敬恭,對此一方絹。不須徐肇返魂香,暮暮朝朝與相見。
情緒如春草,茸茸不可刪。蟲攻心是恙,刀折首無镮。游士倨黃鵠,豪人悶白鷴。微臣非此意,亦不動天顏。
青云偶共白云飛,白云閒映山人衣。一路風光春淡泊,隔林煙靄晝霏微。江山到我無前輩,造物磨人是小兒。花下一壺休瀉盡,明朝留得送春歸。
天風下厲霜,海色清嚴冬。朱鳥逝云遠,玄禽眇焉蹤。翩翩委波羽,鳴飛何雍雍。去若雪毬散,來疑玉梭從。回旋淥蒲漪,映照青蓮峰。戲滓不染潔,浴湜轉豐茸。群起若避驚,孤立如有慵。孔言崇九思,周歌羨斯容。我容亮多澤,君子良沖瀜。亦應懼鳧雁,幸少寬鰅鳙。保爾貞素姿,倘附春濤龍。
春到三旬物物鮮,桃花如錦柳如綿。千春樂事生中旦,長占中和一日前。何許生賢踵世官,十洲風物四明山。股肱光輔唐虞際,袞繡親傳父子間。秉軸持衡歲五周,從今千載國同休。汾陽謾校中書考,安得如公尚黑頭。
孤塔鷗邊迥,千巖鏡里看。折花倩人插,摘葉護窗寒。不是無相識,相從卻是難。歸舟望精舍,已在白云端。
示疾懸知世已非,朋簪寥落懼多違。圍城惝恍猶能記,落照蒼茫遂不歸。耿耿心同空跡象,紛紛耳學炫淵微。棲皇夫子無寧處,忍便揮弦睨鳥飛。
天惟佑德,辟乃奉天。交感斯在,昭事罔愆。歲功已就,王道無偏。于焉報本,是用告虔。
家猶千里望,客動四時心。白云迷馬首,岐路轉荒沉。慇勤貴溪長,歸程巧相禁。令我舍周道,反從他徑尋。我無窮途淚,爾昧指南針。當年問津者,亦受耦耕侵。彼惟避世侶,未必附纓簪。去去何足訝,松竹自有林。松風甚幽遠,竹露頗清深。生芻在空谷,寧殊玉與金。我駒我自策,不用勞爾音。
回風吹畫舸,落日下蠻溪。野迥千峰出,天空一鳥低。客愁難自遣,秋興不堪題。今夕山中月,清尊誰與攜。
陳生拜揖當路岐,未道姓名那得知。別離不覺二十載,倏忽相逢如有期。憶子年才十五六,負笈朝朝向予讀。我今須鬢已皤然,子亦形容過半宿。別路蕭條霜正深,無錢沽酒又分襟。到家若見平生友,為我慇勤達遠心。
勸爾一杯酒,君行莫匆匆。君心雖欲速,道路久乃通。東可窺大壑,西能越空同。不憂歲月晚,但憂筋力窮。三年刻片楮,九年成一弓。制作雖云難,為藝則巳工。小事可喻大,愿言置胸中。
人在春山紫翠間,旅途今日忽相看。潮生遠浦孤帆小,雨過蒼崖古木寒。筆底云煙長滿屋,壺中風物共憑欄。江湖何日重相會,惆悵樽前別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