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游焦山,和方回,平仄通葉
形勝任爭戰,京口鎖雙丸。蓬瀛清淺紅塵,今已漲金山。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換,六代百年間。一匹澄江練,盡處著煙鬟。
隱君廬,孤木館,草芊芊。華陽詞翰,鶴鳴瘞石半鉆刓。帶玉芝含鹿獻,墨卷草疑蛇綰,真跡寶叢殘。水調中冷遠,茶夢繞闌干。
形勝任爭戰,京口鎖雙丸。蓬瀛清淺紅塵,今已漲金山。北固江山天限,南服衣冠人換,六代百年間。一匹澄江練,盡處著煙鬟。
隱君廬,孤木館,草芊芊。華陽詞翰,鶴鳴瘞石半鉆刓。帶玉芝含鹿獻,墨卷草疑蛇綰,真跡寶叢殘。水調中冷遠,茶夢繞闌干。
形勢險要之地常引發爭戰,京口如鎖住兩顆彈丸般重要。蓬萊瀛洲那樣的仙境已被紅塵填滿,如今金山都仿佛漲出水面。北固山的江山是天然界限,南方的官服衣冠之人已換了一批又一批,歷經六代百年。一條澄澈的江水如白練,盡頭處像是美人的發髻。隱士的廬舍,孤獨的木館,周圍野草茂盛。華陽的詞章翰墨,鶴鳴碑石已半被磨損。帶著玉芝的鹿前來奉獻,墨卷上的草書如蛇纏繞,珍貴的真跡已殘缺不全。唱起《水調》,中泠泉的水已顯得遙遠,茶夢縈繞在欄桿邊。
形勝:地勢優越。
京口:今江蘇鎮江。雙丸:比喻京口的險要。
蓬瀛:蓬萊和瀛洲,傳說中的仙山。清淺紅塵:指仙境被世俗沾染。
北固:北固山,在鎮江。天限:天然界限。
南服:南方。衣冠:指士大夫。
六代:指吳、東晉、宋、齊、梁、陳。
澄江練:形容江水清澈如白色的綢帶。
煙鬟:形容遠處山巒像女子的發髻。
隱君廬:隱士的住所。
芊芊:草木茂盛的樣子。
華陽:可能指華陽真逸陶弘景。詞翰:詩文書法。
瘞石:埋石。鉆刓:磨損。
玉芝含鹿獻:可能是一種祥瑞之景。
蛇綰:像蛇纏繞。
中冷:中泠泉,在鎮江金山下。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詞中對歷史變遷的感慨來看,可能創作于社會動蕩或朝代更迭之后。作者游覽焦山,看到眼前的山水古跡,聯想到歷史上的興衰變化,從而寫下此詞。
這首詞主旨是借焦山之景抒發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其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自然與人文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極其著名,但也展現了作者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對歷史文化的思考。
巖前版筑不求伸,
方寸那希據要津。
自是武丁安寢夜,
一宵宮里夢賢人。
古郢云開白雪樓,
漢江還繞石城流。
何人知道寥天月,
曾向朱門送莫愁。
一溪春水徹云根,
流出桃花片片新。
若道長生是虛語,
洞中爭得有秦人。
岸草青青渭水流,
子牙曾此獨垂釣。
當時未入非熊兆,
幾向斜陽嘆白頭。
鄧侯城壘漢江干,
自謂深根百世安。
不用三甥謀楚計,
臨危方覺噬臍難。
共工爭帝力窮秋,
因此捐生觸不周。
遂使世間多感客,
至今哀怨水東流。
草長黃池千里余,
歸來宗廟已丘墟。
出師不聽忠臣諫,
徒恥窮泉見子胥。
東上高山望五湖,
雪濤煙浪起天隅。
不知范蠡乘舟后,
更有功臣繼踵無。
漢祖西來秉白旄,
子嬰宗廟委波濤。
誰憐君有翻身術,
解向秦宮殺趙高。
武皇無路及昆丘,
青鳥西沈隴樹秋。
欲問生前躬祀日,
幾煩龍駕到涇州。
寂寂函關鎖未開,
田文車馬出秦來。
朱門不養三千客,
誰為雞鳴得放回。
翰苑何時休嫁女,文昌早晚罷生兒。
上林新桂年年發,不許平人折一枝。
夷陵城闕倚朝云,
戰敗秦師縱火焚。
何事三千珠履客,
不能西御武安君。
月滿西園夜未央,
金風不動鄴天涼。
高情公子多秋興,
更領詩人入醉鄉。
半床秋月一聲雞,
萬里行人費馬蹄。
青野霧銷凝晉洞,
已是大仙憐后進,
不應來向武陵迷。